要公式和公式的字母代表什么还有公式的单位还有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2:32:31
要公式和公式的字母代表什么还有公式的单位还有意义
x\STIW2T5=SZnlG3=11F3!nR  ">(@*{oէwdz۱;:Z{3s˷w^ֻ??wGxbTLv3Haai_wݑS}Xۍӧθޕs !߉8~{zV$EO~O,sz^&ވS2~Vx[5o~I> 2Ćy깷 <˙wvUνrtyyL#˜{sp9QʏcJ{^` .-4쥽6ob;|2?3U*+JxMa'o2<^f(;W^VG7VŘ7;[> ̓wJnl@)G+1vKWWK<&zBtBA=u^,tvz%!)Xb\e8V^AdG F^CܡOPK`@ :iX  xSfB96ӕ'&l?wKކ[iCa ;4UbN̿5s,r ڱ-6Eɷ!ʶzTX AҨE`0Lyи=G Tzت'RaZz%cib!ojʂ 5A0 f6[>ؓ PSx@$sVRyxgf;=`64`,P)ѹڰT f++#Ч }Ve)T5q?aWIn?mx2 Tyz<ȑe)9:4a=~JF3Cw!ByV7xo.Jk0Jxϡb`sCy`a #i)FWar4kD0{CH~jj/ 4rOؾ/`Jlx9X4f[M,q<I6+ o *x/WFh܀=~1(’26'"X / cnQb-Hhn=և8(,')t6qnޙ'@Z$HS"ōOG+ $^3aq6Xِ.s>q(r"v|ooǿjk"P5b'mHF* ^>J}˚KFG¥ψi[R^P ڶCyi7YG6H֚l;s%`}3ѽ8YZ4Z@EΎ>+Qd LP>#!2Q DsCJ,B+JoH"(_yԈȮQGEi^s~5tcH1SjfAsJK?/tab'Y5J"E9d6xCTIÒM4zӒ @]_LrOIs«{CIµY%gWm`!8nM2 qȈYAf`HH֙C@Ψ4ѦMg z ˯7r@g?P{ekz:8~B'Uy1KB;qW e1~iw_zHл%a`LUYRށ!ZI ɠ[zS\!^VDD Ix )ti!t)>ۄK.MyX,h3K77_ƌ",Z >RXu^M1_cE,p;X{v/V|a=&zz]ZSKżfWHިNj-t0%荾?s㋐pC‗숝 =- 2Jw nb0!,vrQlΣ-("1]ڢ{([QU6uv?_k_Aķ)@yrxFvl YV>F'b+&ku xpann[kclϻ¶KY,X^ {iwW;د'8 v+*T@Mv.M|EDsh`xfV(}~OAY嚷ԭQTH]Ui+hWq)Zz2LJռ<$C k.=*܉j)ˇW}I7u[!\8|e_:]0ȓ# :[p$!ƍHL3 ^zpfo y֨uIefU5 jWk?Jڝ]E{k#%)~(5W5}bZL,$jLh& ȾFQM,G*2#@/P-FoEkP#➿%z3  7FIKx$uے'5H^bȚ@Ph'x.OdVv {dFY<$Ϋc'"4)o&7ܛhWöu9ERgj1ڨ`)Z.`>I^a&"@se}c̭۞C t)n]ǶI{#cLf0Mţ(`:jp2#G}2Qa}J6<*8tרngޤ,|ec<{Zç*7&L0$mL!}x$~I~Z斶 eo5Qd t.%ρL$zt2AZ~q ZB2v}Rus#.i~Xf\t<82N&Ǣb<£; RVY'J>-GIȓ|&ge<-~Fw퇇^iItȁȹ* ^*Ơ/6HjeK.]e)kz3dbNfII\$mʇ&=6M*r/(fLz螙R7;%n'*C2oQ&N[y56D!+"į4|HŋgfAYT3?ys: :ɯ#c?Fgs*:&qA$ bc`q-JglOm٤uDs..@ rgH% ؤgi;î[t'~C"'3*[|HGpE*!PR#å(eXOwPskmlwoєp'#ݰѿkbc.HOľڰlM+Ɲ9r%JKB|l# lajj(xB-ѥס1̥{d0G N4(0M:" ۠@ےlo}mB)=C.q.H|NYnSm,,e)p(9nGrLokZ=TgR o})D02azi?m$@˰ 㳚uGo#ҷ|٣\TYe0M! s@0TP< .&CBDpwފN1Ww_%~*))oE'k/imk+ߕT]jG0|JGE' ̞Pgh&O1x2E߼#d-ݖ5§>(Yǁas6e wYڷ4:\fh;1r0_26d2q:%㿃􈷷տY^vYݸX-`B|WŖO+{ZLn1iAx-~X섻`83!0?yvtѶ6EoIf4 yJj?YUPny;ՠL>X6*/vT]E~IȒXe̜F!Lؗ9h/:=]-ER>;xjsu/(\>0ӥ""]p:Fxvg4RwƒB$/ 3eQ1< a#YഗǍ2" ¯KɖUщTwt>,aƮ? ;l!#j)K,CF9"=s#5$V0j8L<\{Vr Q5Nql`_WpfqS> ֦A } Y)R'(,)ʢ-!۞8g&yȎs,ecb>A1x]FS$rWS 68j~#L+/2aJp^\6r\+wْXDz)BкіP4hΎ+YKs_b Q?WG 83hkmдVEYxɘeP SVӜp1'3)SRag@ƗNUu=k{;JD~pbf'y7=(A-#:۸pM9'kGւA[3GႦȹU:7*/Vaotut1fBŹb d:+f{qIsoɔPn"8yH++I.7݊}bg %DgkʻN5[^ȃם`cy|',ҹjuh _ESW˽}g *e&v'xy[S,:H; Il4ָk+*!Q,#تaoCo}4dW?:w>wLu W3˫#$ULf!qbxYu(%?ǩhz8A, (]a T'-HER"Oφ\Ǐ<霜jA yjzbiT/ 5 :X_5_Ѱ T_I;r ³iXm1m3P ʳIpRueٝ:yEW8n72z~|"&\7NIYF_U:z GLt$s'P}O€ 6$7?Cl,;?Pn,ЇlL|s*uܪ+ܑ,͔y;9^>.&k1BkGk3V&NT#;Pu#IɁMީS4U7KL9 M9RӍQ!J_~wZ ce7>2TG4\iღ'k |TiϬx%B "MuzТ*uX2N&Z{a%%bZkcN}ӊN.J>'eqNkR1ZT%+U7ǥ.A9v CߡQ9؁]fv-u3Lq8oTo=vJQE "kZ9CUpȦTSլ㎝>*쟓Λi̐y !n*Ek)j*ؒA % M7 M}dPnI>opG2u Z5c;[NOٝgsy,|NW9;^tv5\Hi`JqTQW~G<Q6BF c^i&R8P`8RU!0U.y)M>Y\KHp+,9t"&۝ }C~Rd52HZAj-Xn!u2H33L2:Ҡ8ut1)j2DYqꘈW}~|Q@̶F4P(jXM|M]#xώiH(S2Q_?-5]͆:?yU8TR|"`>6LCk0ªm FvD**G>Or@M'SUJSμcܩ:;Y*{)-e"š;"ȥغ/^k6k_D O Ru@fB1ꈺ?AdKD+N_?KӭEUx(JQ%;i2mTOo?4jin̋ig:/+ɛ߬3o֙7̛u:fyμYgެ3o֙7̛u:fyμYgެ3o֙u:fyμYgެ3o֙7̛uAμ}L:fyμYgެ3o֙7̛u:fyμYgެ3ܬ3o֙7̛u:fyμYgެ3o֙7̛u:fyμYgެ3o֙֙+0k3.5I.$d[xñq.~zKo5⤂9 g2'hLk/f\vY?P51s}HHLzd/ߟ@HQ5/ɝ{w-mc)1 >b!$6şImt K#U# ^nY72 /MwOqĸ?oL/q*D6KMDȇ=N3AoΗ

要公式和公式的字母代表什么还有公式的单位还有意义
要公式和公式的字母代表什么还有公式的单位还有意义

要公式和公式的字母代表什么还有公式的单位还有意义
第一章 力
重力:G = mg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力的合成与分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
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 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1.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 动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机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4.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

全部展开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
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 h≈3.6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机械能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 W=Fscosa 功是标量 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当 0<= a <派/2 w>0 F做正功 F是动力
当 a=派/2 w=0 (cos派/2=0) F不作功
当 派/2<= a <派 W<0 F做负功 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 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 功率是标量 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 1000w=1kw
(2) 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 (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 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 额定功率: 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 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 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 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 F=ma+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 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 (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2) 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 F不变(F=ma+f) V在增加 P实逐渐增加最大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 即P一定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 功和能的关系: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 功和能的区别: 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 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用Ek表示
表达式 Ek=1/2mv^2 能是标量 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 1kg*m^2/s^2 = 1J
(2) 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用Ep表示
表达式 Ep=mgh 是标量 单位:焦耳(J)
(2)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 是标量 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 (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 Ek1+Ep1=Ek2+Ep2 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回答者: 煮酒弹剑爱老庄 - 高级经理 六级 1-28 20:51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
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重力: 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3 ,求F,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 : Fx合=0 Fy合=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f= FN
说明 : ① 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 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
大小范围: O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gV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G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 ,m—卫星质量, R--天体半径 ,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h—卫星到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g = G
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8, 库仑力:F=K (适用条件: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电场力:F=E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qVB (BV) 方向--左手定则
安培力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IL (BI) 方向--左手定则
11,牛顿第二定律: F合 = ma 或者 Fx = m ax Fy = m ay
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物体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12,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a t2
几个重要推论:
(1) Vt2 - V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2) A B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t/ 2 == (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 =
匀速:Vt/2 =V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 ……(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上升最大高度: H =
(2) 上升的时间: t=
(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5)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o t --g t2 Vt = Vo-g t
Vt2 -Vo2 = - 2 gS ( S,Vt的正,负号的理解)
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 V= R =2f R=
角速度:=
向心加速度:a =2 f2 R
向心力: F= ma = m2 R= mm4n2 R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
15,平抛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 水平位移: x= vo t 水平分速度:vx = vo
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g t2 竖直分速度:vy= g t
tg = Vy = Votg Vo =Vyctg
V = Vo = Vcos Vy = Vsin
在Vo,Vy,V,X,y,t,七个物理量中,如果 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可根据以上公式求出其它五个物理量.
16, 动量和冲量: 动量: P = mV 冲量:I = F t
(要注意矢量性)
17 ,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公式: F合t = mv' - mv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
18,动量守恒定律: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
公式:m1v1 + m2v2 = m1 v1'+ m2v2'或p1 =- p2 或p1 +p2=O
适用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19, 功 : W = Fs cos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2)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20, 动能和势能: 动能: Ek =
重力势能:E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21,动能定理:外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 W合= Ek = Ek2 - Ek1 = 22,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
公式: mgh1 + 或者 Ep减 = Ek增
23,能量守恒(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有相互摩擦力的系统,减少的机械能等于摩擦力所做的功.
E = Q = f S相
24,功率: P = (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 (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为即时速度时,P为即时功率;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 P一定时,F与V成正比)
25, 简谐振动: 回复力: F = -KX 加速度:a = -
单摆周期公式: T= 2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了解)弹簧振子周期公式:T= 2 (与振子质量,弹簧劲度系数有关,与振幅无关)
26,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 V == f (适用于一切波)

收起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

全部展开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
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 h≈3.6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机械能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 W=Fscosa 功是标量 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当 0<= a <派/2 w>0 F做正功 F是动力
当 a=派/2 w=0 (cos派/2=0) F不作功
当 派/2<= a <派 W<0 F做负功 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 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 功率是标量 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 1000w=1kw
(2) 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 (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 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 额定功率: 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 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 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 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 F=ma+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 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 (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2) 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 F不变(F=ma+f) V在增加 P实逐渐增加最大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 即P一定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 功和能的关系: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 功和能的区别: 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 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用Ek表示
表达式 Ek=1/2mv^2 能是标量 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 1kg*m^2/s^2 = 1J
(2) 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用Ep表示
表达式 Ep=mgh 是标量 单位:焦耳(J)
(2)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 是标量 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 (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 Ek1+Ep1=Ek2+Ep2 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回答者: 煮酒弹剑爱老庄 - 高级经理 六级 1-28 20:51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
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重力: 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3 ,求F,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 : Fx合=0 Fy合=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f= FN
说明 : ① 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 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
大小范围: O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gV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G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 ,m—卫星质量, R--天体半径 ,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h—卫星到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g = G
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8, 库仑力:F=K (适用条件: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电场力:F=E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qVB (BV) 方向--左手定则
安培力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IL (BI) 方向--左手定则
11,牛顿第二定律: F合 = ma 或者 Fx = m ax Fy = m ay
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物体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12,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a t2
几个重要推论:
(1) Vt2 - V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2) A B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t/ 2 == (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 =
匀速:Vt/2 =V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 ……(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上升最大高度: H =
(2) 上升的时间: t=
(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5)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o t --g t2 Vt = Vo-g t
Vt2 -Vo2 = - 2 gS ( S,Vt的正,负号的理解)
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 V= R =2f R=
角速度:=
向心加速度:a =2 f2 R
向心力: F= ma = m2 R= mm4n2 R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
15,平抛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 水平位移: x= vo t 水平分速度:vx = vo
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g t2 竖直分速度:vy= g t
tg = Vy = Votg Vo =Vyctg
V = Vo = Vcos Vy = Vsin
在Vo,Vy,V,X,y,t,七个物理量中,如果 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可根据以上公式求出其它五个物理量.
16, 动量和冲量: 动量: P = mV 冲量:I = F t
(要注意矢量性)
17 ,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公式: F合t = mv' - mv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
18,动量守恒定律: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
公式:m1v1 + m2v2 = m1 v1'+ m2v2'或p1 =- p2 或p1 +p2=O
适用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19, 功 : W = Fs cos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2)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20, 动能和势能: 动能: Ek =
重力势能:E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21,动能定理:外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 W合= Ek = Ek2 - Ek1 = 22,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
公式: mgh1 + 或者 Ep减 = Ek增
23,能量守恒(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有相互摩擦力的系统,减少的机械能等于摩擦力所做的功.
E = Q = f S相
24,功率: P = (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 (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为即时速度时,P为即时功率;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 P一定时,F与V成正比)
25, 简谐振动: 回复力: F = -KX 加速度:a = -
单摆周期公式: T= 2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了解)弹簧振子周期公式:T= 2 (与振子质量,弹簧劲度系数有关,与振幅无关)
26,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 V == f (适用于一切波)
二,热学
1,热力学第一定律:U = Q + W
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为"+".物体对外做功,W为"-";
物体从外界吸热,Q为"+";物体对外界放热,Q为"-".
物体内能增量U是取"+";物体内能减少,U取"-".
2 ,热力学第二定律:
表述一: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表述二:不可能从单一的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对外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表述三: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适用条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三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