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道德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难度,从各个角度来分析也可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0:13:12
请问道德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难度,从各个角度来分析也可以.
x|n+Ify*T}AA"zy`]~#%QDRH˥tEҕID2)Y> J]`&#ss[p 6szG~)CMz7.My.f.8m+3sZ=>.n!g~q/A'U0nv;u$vL9-/ڛr#U} .(sPd̠NQ^9k[?Ʉ77LYo?{fbcAg-fhOX"Z-2[ΔLH6y?(>KF9Aom:V4I7XîžZArW3 d3:go= SU7S A'SrxA*jԜ]n8M%[7&!J^Lĵqq/ŗzc^Pe;RJ1 '/}!8Էp|}UΚq|JC0Eʜ%Q㼡ʤv<:obd] P$h n4TC}>H8r:8|Ow-dreѪ? HV-hgɎَ_+ =z}.$ ޕ%P~3K0Pb\ _7]N'ko~1ekjxTE0뚳#BGgxжа?Pa d*S1W|^ݿl04C(991< l.t}3{a1fs d@HQ-Sho:4M$$\8ǔ-!,AP{B E{qCZv4"C AxT*zf;WlopmYa"&@ԏM6}n{R P+^eN,>R˱m-!CY*#}WW;s>nn! ˆ+dy.1Wkۇ zl1SI[3JKCn 2%i܎cKs wJ<~}Ly 93jx}J4\.ȺGjmcI~Af95~g 괸I>G"uwpЎ \nUw}@6[+:ڵylb7}sBL'Azsm(Vd^1)6ө_Ivo}k<^i˸-,& ^苎f>x)tKHNKB\*4QKskg覦5ȀlK8cAWɺOaMaMrA`DCíO{MIBAڊvAxΡ\}l2på8x\HN n.[ўxSfVݛؔ\t`c۳6t =Hi\^k 'Il$4T#Ⱦm=}G_6ksWI#TagH-X\qٽyBP*xÝ{ ڈ/AcJ̚[}1_*/|K'H]R?35>NS,^Z!Fw) ~`ۆX03:3MT " %D&= H^[0e)yu>RD ΩQغ;?{F,kб]I/0[?*:-QՖ3';tsFmcfh&VYd]V6SlJg줥z3#F}ڈ=x2pAp%~(נidkSC0q`Љc3hn_C#@(Z4XWrؚ#c+H@wKHTmxU[?'+!N gfkjP9VHh(Ø6k7J9eK*ʼƛmоmiS}9UZ3cࡃxm)yT8xwՃ |$y=ɓ鐱f6 0"߼c2]NknZu)#YɜHjQOC~ɼq7m͗BSCR>[ezo942Ka`];;d ذ @ Uw 0!;[!Ur .)Ib ۢC{oX f`Z#!3d%"8S#"jVM#p}EH̘zJbʗh0d*4NVnAFKo WZ0 urDqk1n-Mjik'vԘB܊ ,x%ɚ)EZ~5$,@Ҽ7&ϰű_R'Ft: fAt&ϔ fd~o{_N4#L -MSj«X$897z*i|Sh; ZU>H ֤[]#~؞34"aQ⏒5J=qc<O1^xeZ+ʢSWNJ"-ZHF=6VIIOYFzRE$D=jgZ<7PݷƜ9Y6O@7 Jԗ,)1gyT.gp%|AOedf*/෤?Fy bWo n2VYO4\b!z_ eVGV9⠆wYȹ^C UyO L2~A#uJIW8za "#l-pMDI G^FeYLs$"N~z+н$ AON9Eכ/Y&\G{V>tbis WRq|Έ_n*m;댓A迾G{q)Dw^KpV :KZxrزD53VGqlnSO%AEgD;Z5rz$uL/̲,KQ{pZ[lPyrS܊%0^dZۚ&;qwboj&|{g[iCɼd E|[QZٱ64^> #lqD419yL? y;˩RbAZ[9㆕-%!kk0RǵYcgYYW:̱HOa[Q̺N(T׏z5.3Ց.9XrTZ/~X\cCqT*Zgl޴ td5ˑ&1Sh5ޥZ状,^>"nd@Vo??j:9x0%SLg٫ʼnwHXA@kD&+s*C:`F:Vapt@` Ģ&k ,\yJ#q=(hS.&<+̼/تDˉXݠ#JJ`ƼsD}\VḢjmi%[,4܋Gzs*:d kxO؝= ۍ#A號? +::'( #4=;vSh=J۔噘洣@GSGE?D9Y8ԴKklZ۞,69Wϼ d8X4R&h av)* ӣӠsI&.byy fPh`7 4/iK4mK&^Yg o}-̼BY\/qCc pw:l<|76x =3\Qw0|뤈 b 1T{Lh3!O)sAe%c߄!uQnS: `1#x kA [0M/˷ AȾԙCv z6ݐ= <6%gZv9}Q7·;+@eWG 7p&Z+!HӾЅn2]G_̼LRt'(pm)JUH6Lqon1%ؑ NAFX%fA*1:lMl?ŭ\Kr,kxB^Џ *N67:+S3Z;?7yfsa=4yЄ?4h=9-嗓L= e%vwS{Jh5I+kp( *[x*cBvN>9"=[CAGERrC'sh CPΣgl=.'.5cmq..t&AdBr?& X{,G:ok6X .͔,OYZx\[A!HaѪ`;IGXoXY`Ωܰ")ȖW:- Ez81r7cn$N\m~ɞvnb "d{43JsQ)mnWϽUOXֶ !w*rd~Ds$dV4)gU`ܯY0.D+5eL=#~fd\ g @

请问道德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难度,从各个角度来分析也可以.
请问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难度,从各个角度来分析也可以.

请问道德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难度,从各个角度来分析也可以.
道德应该是合于天理的行为规范.由于人类的智慧可以掌握自然天理的动态规律,来主导天理动态层面的提高,因此,随着天理动态层面的提高,道德的标准即随之提高.
  在《博弈圣经》中说道:“优先预测悲剧后作出的忍让是道德.”
  优先预测悲剧后作出的忍让是道德.
  优先预测胜利前作出的竞争是博弈.
  竞争与忍让基本对立,博弈与道德基本对立.赢在博弈,就缺失道德;赢得道德,就缺少博弈.
  领导人的行为一半是道德,一半是博弈.博弈是决策优先,道德是对抗默认.超智慧的领导人知道多少忍让,又何时竞争.他们总是寻找战略主题,制定规则,让他人竞赛.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有些时代又打上意识形态的烙印.人类的道德有共通性.不过,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词源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道德的定义与道德观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道德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指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行为规范.
  它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创造的精神产物.目的是使被统治者自愿的放弃自己的利益,心甘情愿的接受统治阶级的奴役.
  因此阶级社会的道德往往是一种最卑鄙的双重标准,对于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行为规范.
  统治阶级往往把自己的利益等同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要求被统治者的个人利益无条件的服从虚幻的集体利益(即统治阶级的利益),甚至必须毫不犹豫的牺牲个人的生命.
  中国
  中国道德从上古发展而来,传说中尧、舜、禹、周公等都是道德的楷模.孔子整理《六经》,到汉朝传为《五经》,其中便包含了大量的道德思想.孔子发展的学说,被称为儒家学说,以后儒家又将《五经》发展为《十三经》,这些儒家经典学说,成为中国道德的主要思想来源.尽管各个时代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并不完全符合孔子儒家思想,但儒家学说是历代中国社会道德观的依据.
  道德是判断一个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按照孔子的思想,治理国家,要“以德以法”,道德和法律互为补充.同时,法律反映立法者的意志,顺应民意的立法者制定的法律条文,反映了社会道德观念在法律上的诉求.
  道德具有普适性,对整个社会的所有人,不论身份,全皆适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大学》:“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人之有阶级、等差,各国均不能免.他族之言平等,多本于天赋人权之说.吾国之言平等,则基于人性皆善之说.以礼之阶级为表,而修身之平等为里,不论阶级、等差,人之平等,惟在道德”[1].”
  道德是人们评价一个人的一个尺度.一个人若违背社会道德,比如不仁不义、不忠不孝,那么人们就会给他负面的评价,造成他没有好的名声,从而对他形成一种来自周边人群的社会压力,约束他的行为.另一方面,对很多人来说,道德是个人良心的自觉遵守,无需周边人群的社会压力制约.人们对一个人的道德评判,主要来自于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言行.所谓“有言者不必有德”,口头上标榜仁义道德的不必定真的有仁义道德,因此人们往往“听其言而观其行”然后作出评判.个人对道德的意见,对己对人,有宽容者,有苛求者.中国文化中多有提倡对自己严格、对他人宽恕的思想.子曰:“厚以责己,薄以责人.”韩愈:“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中国传统道德基本概念
  四维:礼、仪、廉、耻
  四维的说法,最早载于《管子》.《管子》牧民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五常:仁、义、礼、智、信
  汉章帝建初四年以后,“仁义礼智信”被确定为整体德目“五常”.五常不仅是五种基础性的“母德”、“基德”,而且形成并高度概括了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2].
  仁和义是儒家文化中两大根本性的道德元素,可谓总体价值观中的核心价值观.离开了仁、义,忠、孝、礼、乐等等都失去了意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白虎通》:“君臣以义合,不可则去”,《周易》:“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仁、义相比其他价值观要素具有超然性.例如,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言必信,行必果.”孟子则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仁、义的重要性,以孔孟之言为证,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孔子:仁者,义之本也;义者,仁之节也.“仁者,人也;道者,义也”. 孟子:“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子言:“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朱熹:“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韩诗外传》:“爱由情出,谓之仁,节爱理宜,谓之义.”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仁 —— 子曰:仁者,爱人.仁之广义,涵盖甚多,例如,“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恭、宽、信、敏、惠”.“刚、毅、木、讷,近仁.”“仁者,其言也讱.”“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然而,仁并非远不可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也不是无理性、无原则或者软弱,“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者,必有勇.”
  义 —— 子曰:“义者,宜也.”朱熹:“义者,天理之所宜.”义者,理义、道义、正义、公义.子曰:“君子之所谓义者,贵贱皆有事于天下.”“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四字:忠、孝、节、义
  忠、孝在中国社会是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孝经》中,子曰:“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夫孝,德之本也”,“孝慈,则忠”.曾子:“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孝兴于夏,“夏道尚忠,复尚孝”.
  忠 —— 《说文解字》:“忠,敬也,尽心曰忠.”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礼记·表记》中载孔子言:“君天下,生无私,死不厚其子,子民如父母,有憯怛之爱,有忠利之教...耻费轻实,忠而不犯”,《左传·桓公六年》:“上思利民,忠也”,其中“忠”指“君主及官吏之忠于民”.孔子讲君臣关系的侧重点,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此处“忠”指臣忠于君,而在后世帝王时代,这种含义几乎演变为“忠”的唯一含义.孙中山曾说:“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我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说,还是要尽忠,不忠于君,要忠于国,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要高尚得多.”《左传·昭西元年》:“临患不忘国,忠也.” 忠,本指人与人忠,孔子言“近人而忠”、“忠利之教”,孟子言“教人以善谓之忠”,故忠“非专指臣民尽心事上,更非专指见危授命,第谓居职任事者,当尽心竭力求利于人而已”[3].
  孝 —— 《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 孝是人可以从身边之最近处做起的人间关系德目,被称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孝经》中,子曰 :“教民亲爱,莫大于孝”.“孝之为义,初不限于经营家族.”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之民主主义》一文中指出:“《孝经》所言的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孝最基本的内涵是子女对父母的孝.《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孝最首要的含义是尊亲,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现在说孝,往往指子女赡养父母、晚辈赡养长辈,其实,尊敬先于赡养.至于祭祀祖先,祭享之礼,“其事似近于迷信,然尊祖敬宗实为报本追远之正务”[4].祖先崇拜、祭祀等等,都是家庭宗族孝文化的延伸.
  三达德:智、仁、勇
  三达德出自《中庸》.《中庸》:“知(智)、仁、勇三者,是天下之达德,所以行之者一也.”
  纵欲、禁欲和天理欲求
  到了宋代,朱熹针对当时的人欲氾滥和奢华风气,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又说:“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认为追求山珍海味、三妻四妾是违背天理的人欲,而通常饮食、一夫一妻则是天理[5].在先儒中也有类似思想,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载告子言:“食、色,性也”,《礼记·曲礼》:“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饮食男女的欲求,天经地义,满足符合天理的欲求而又不纵欲.
  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到了现代,孙中山提出中国固有的八种道德,他在《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中说:“讲到中国固有的道德,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其次是和平.这些旧道德,中国人至今还是常讲的.但是,现在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那些新文化的势力此刻横行中国.一般醉心新文化的人,便排斥旧道德,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不知道我们固有的东西,如果是好的,当然是要保存,不好的才可以放弃.”
  八德和四维,合称“四维八德”.
  [编辑] 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批判
  世界上的大多数古代国家都是以宗教作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唯有古代中国的儒家学说强调“以德治国”.儒家素倡德主刑辅,因为道德教化可以“防患未然”,比严刑峻法更有利于统治.不但可以麻痹人民斗志,而且有利于使统治阶级的思想成为整个社会的统治思想.
  儒家又重义轻利,特别是宋明理学鼓吹“存天理,灭人欲”,把人民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说成“人欲”,也就严重地压抑了人们的权利观念.统治者一方面为了自己的利益为所欲为,另一方面却要求人民“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大义灭亲”,就算牺牲生命或残杀亲人也要遵守符合统治者利益的仁义道德.被牺牲者得到的补偿仅仅是事后的精神慰藉而已.
  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特点是把宗法观点和皇权至上合二为一,也就是让皇权统治和家长制统治互相呼应,强调子女必须要严守“孝道”,绝对服从家长的命令,而皇帝则被视为全国的君父,全国的人都必须绝对服从他.孝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忠君的感情,以期移孝作忠.忠孝不能两全时要以忠君为上,必要时“大义灭亲”.
  这些封建道德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忠孝节义四个字:
  忠: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即使是暴君也不得反抗.
  孝:子女必须绝对服从家长,“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家长殴打虐待子女被看作理所当然的权利.
  节:中国封建社会中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却被要求守身如玉、从一而终.
  义:指被统治者必须誓死服从道德规范,为了统治者的利益必须毫不犹豫的牺牲自己的生命.
  鲁迅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中借狂人之口指明了封建道德的吃人本质:“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东亚
  在日本、越南、朝鲜、韩国等其他东亚地区,道德观念和中国存在很大的共性,同时也有一些差异.
  东亚地区具有众多相同的道德伦理.日本学者江上波夫说:“发展到两宋后,新儒家文化更占上风,这段思想史的演变也决定并影响着‘东亚文化圈’,‘东亚文化圈’随之变化就成为了现在东亚的‘儒家文化圈’.” 韩国学者金日坤在《儒教文化圈的秩序和经济》一书中说:“儒学是日本、韩国最具优势的传统文化,至今仍作为秩序和原理而发展.儒家文化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是由于儒学伦理具有经济发展的适应性”[6]
  西方
  古罗马
  罗马帝国的道德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欺骗和镇压奴隶的精神工具.罗马认为人类天生就被神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奴隶必须服从上帝的旨意,心甘情愿的服从主人的命令.奴隶主认为奴隶只不过是一种有生命的财产、会说话的工具,否认他们的任何自由和权力.奴隶杀死主人是一种罪大恶极的行为,必须受到严厉惩罚.而主人随意杀死自己的奴隶是合乎道德的,这只是行使他对自己财产的所有权而已.
  在罗马人眼中,女人只不过是一种家庭奴隶,是替丈夫做家务和生育子女的工具.她们的身体是被自己丈夫所拥有的财产.通奸被看作是可耻的罪行,是对自己主人的背叛.罗马法规定,妻子必须顺从丈夫,严禁和自己丈夫以外的任何人发生性关系.妻子如果被发现通奸会被处死,而丈夫和妻子以外的女奴隶发生性关系则不受任何惩罚.
  其他地区
  自由法则
  一切不侵犯他人自由的自由都应该受到保护.
  这条法则是自由主义者提出的,检验一切道德规范的标准,不符合这条规则的道德就是不平等的、迫害弱者的奴隶道德.换句话说,只要是与他人无关的、没有侵犯他人的自由和利益的行为都不应该被认为是不道德的、邪恶的、可耻的,不应该受到任何暴力干涉或舆论谴责.
  例如禁止同性恋、禁止乞讨、歧视性工作者等行为都是对弱势群体的迫害,因为他们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利益、没有伤害任何人,因此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干涉这些行为.
  道德与政治
  道德总体而言是凌驾法律之上的,因为道德来源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文自觉,但它在实践中又具有不能回避的尴尬境遇,因为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就人文而言,我们不能强制要求人们都以这种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并且在各种地区和宗教中的道德要求又是不一样的,就导致了交流的不便捷.所以说,道德是法律最基本法理的来源,但不能替代法律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