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单糖和双糖,特点、结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8:53:49
常见的单糖和双糖,特点、结构
x[YocDZ+zHֱf!a-ApߨD҈h֡,47I§ >})Mb 10yNwuUuWK7?/Z?gܲw:,> z7U[|k.[3{?}{GvLLQĉ~u w{wc[9ԯJz5gv55 (~8'޶ =VFAem+3%Ne]kdR$c*Ta1wxd#2ߵk'*7u'Ţڵy;{r`Fq}rȾM4k> /J@]+AIAR 6 kޝ8߭XVf+Wg4|ېI\F^rS^q+lc]qNo*pۍst\+Ozmk+75V]+M)cuu Z; d5qv+h҅*vFcR˼>O#ѥYa3ܕf+́kzF}BZi*KͶ$7\L_.Q;5Q*X.j?!(Հ}YqZ(f)9׮,eN:Kπ0}%mڭV>f0qOJ0TFf.i"]@@ՂKL5A+"t |Qa{r*wvٹ{NyGPCkkF)z8 F@?ښ2ᙎp 6i\9( 8Jwn8ejتv c !w|jؕ9@sF} NuTVo 3rh2]Bxv nm\gMFc&JFN4ST8t#ڳkч7OaK.o/jZ)9: Q.5 /"$]؆݀ߏ9;x'CP/ [swm$SyE52&!WݗsѯrRqҗ`*:܄4"HoR L~~>224p]y~>1{_8K$snPῨ93̠7sK']1|pl֛%`}) e<|XoנCZ,C eQvQɝ;x wաG?&dYC`;d2B]~㴖7WxH FqJ 6p0X!g!ILj^- }Y3GӔ ӺwX v^Rwuzt5ցZOdc ?$O ) äFÉ( J!UlXw2Y~CA"׋{56©n63@Y+!M?arQgLRº"w%-N{]R&Xi_B7%@ٱy]ys#I h|O`snz%I31.AD EpEL˩o֔S:gPO\k7$77@-~*΂%vŐw$bAl\_xBBb93FݸpbEshB-%Te(>~ׯGF/]y0 Qha2u~n6mO_Q9 ^k_X+1y 9BXרჳ5m\Е^z[LI<T6Ĺ:pN~KW:Igcщ"1ԃi^7uJI<+Ls>S |4](:p^LQbٟmthtz C$pX5<|_EE[.Mgc؝E"^8'Jlls3~N@^JauFJy_:J-fZFac‰8q]\8VPAC ZPDjMC[^0᭟:w1HumjmAYeiЬt1E\w# UIl^z^9mHl;ғ뢘Ø Yo>_naBH[H5, €zxy3ӰG}B5La坝@!d's\^'cIM;)H %ti4[x)0<}wʃSHG,$׺Ox {vVr7xyÕ' S|@N|a4+pF{ j߁|/~y|O?쫁Aai7sȉh2Dؤ5[PΏ܏M)VL'7osxk^]U`1P>gAjxyDXȒFƚ\zh 잓J.}ܿJR+e=HGs0=ch\\-ȃ4¢v݃%H mA^9켁<@ 9toK5)k:<eۓ m['3pGi@E =ǀ(cb@6%PEfJ#zmz@7¥*QjFf(VB`9Q@nmXq`!YJph*#>a a:NsӳN*vF: ,Lw٥|!w8g`]MTdKiN~$Һ AJum(t@uХ2fhk餿c[k(Frat` Ld-_F'X%(P~eÖJ؟?ye(yyϝB?f T3,Vt>Ըvn!|oh*)d_yM=0]{JD"l.nXh!6$y$I0`~j*&³&Q@HCÙfZk3wK8[:%:˗PCH:b+y*7qCs|N`+HPw ց}.i:hJ`K-Yj:~?Mgڪ-S]A>mYY7MXSQf1+I09ZnT#dOkr(v1UX]5/wmZk;5LWN(v㠜 $w"i(, Ȣ0žvř%7dymnQhܴ U:dCISsn E c xKR>nzٗ(T-Xzd_}Ϟ| &.Bkq_oKȦUUJЫJLOq&;ǫvbR}iԓZ2snyaAO2Q S&NO3,WX0-5dh0"&Ct̘at F"v7mV!mZUUD,M}11։C/k%dШm:Ezơ$u ŭxV ]*#qWNWS+i\A={u!C*(SLI'(/gV5r+{t;w9g56;tx.0\9 4BDWk*~`_9Ò#8Nh 춪W 00o!;Y2հae [`fva´;j\18ӧHO|sU*-KkœwlW?-8T~W(Ts %Qs@6 #.1B6Z܌ ЇRY%1T`OK^Vk#܃g_SPs La̹VoM#«)M>䯏}} *C) {/P8|V k>Hs{|"?g[=ted j)ܰ4G iJ?"협逴 䯞<~g0t&B L-M뽪bs(YƽkB}i5ntq%NV0WYm E}0/~Y(sSf:Dza8oծ{PO4(o:(T7IX*XC'J7-C-(( isoCyobJ29ph__8$]7%dW2j=@#ur)$Osν3b|;7"7wNQVi-61λXvP\m疶/ES`ڞDק$iӇ3w.~\ܱT9X?) +(+A}J`<M*~IIbUa/}9ln/E7W )|}-).Zj֒AF]-9_(]A))reC7w9ώ0h(;6MQV͚? ͛+eS= >tgX}v㧥KUYi

常见的单糖和双糖,特点、结构
常见的单糖和双糖,特点、结构

常见的单糖和双糖,特点、结构
常见的单糖主要有五碳糖和六碳糖
五碳糖主要包括核糖和脱氧核糖,他们是组成核酸的原料,核糖是C5H10O5 (碳5氢10氧5),脱氧核糖是少一个氧原子就是C5H10O4.
六碳糖主要分葡萄糖 果糖 和半乳糖 都是碳6氢12 氧6 C6H12O6
葡萄糖在动植物中主要存在,主要提供能量,果糖主要存在与植物中,半乳糖主要在动物中
双糖 主要有麦芽糖 蔗糖 和乳糖
麦芽糖是两个葡萄糖,植物中存在
蔗糖是一个葡萄糖一个果糖,植物中存在
乳糖是一个葡萄糖,一个半乳糖,存在与动物中.

真有兴趣应当参看生物化学。

是想了解高中生物、化学方面的知识么?m我细聊,东西很多。

单糖:葡萄当 果糖 半乳糖
二糖: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
蔗糖(由一个葡萄糖,一个果糖组成)
乳糖(一份子半乳糖,一分子葡萄糖组成)
还原性:葡萄当 果糖 麦芽糖
多羟基醛(葡萄糖) 多羟基酮(果糖)

一、单糖的结构
(一)单糖的链式结构
单糖的种类虽多,但其结构和性质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以葡萄糖为例来阐述单糖的结构。
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具有一个醛基和5个羟基,我们用费歇尔投影式表示它的链式结构:
以上结构可以简化:
(二)葡萄糖的构型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根据规定,单糖的D、L构型由碳链最下端手性碳的构型决定。人体...

全部展开

一、单糖的结构
(一)单糖的链式结构
单糖的种类虽多,但其结构和性质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以葡萄糖为例来阐述单糖的结构。
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具有一个醛基和5个羟基,我们用费歇尔投影式表示它的链式结构:
以上结构可以简化:
(二)葡萄糖的构型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根据规定,单糖的D、L构型由碳链最下端手性碳的构型决定。人体中的糖绝大多数是D-糖。
(三)葡萄糖的环式结构
葡萄糖在水溶液中,只要极小部分(<1%)以链式结构存在,大部分以稳定的环式结构存在。环式结构的发现是因为葡萄糖的某些性质不能用链式结构来解释。如:葡萄糖不能发生醛的NaHSO3加成反应;葡萄糖不能和醛一样与两分子醇形成缩醛,只能与一分子醇反应;葡萄糖溶液有变旋现象,当新制的葡萄糖溶解于水时,最初的比旋是+112度,放置后变为+52.7度,并不再改变。溶液蒸干后,仍得到+112度的葡萄糖。把葡萄糖浓溶液在110度结晶,得到比旋为+19度的另一种葡萄糖。这两种葡萄糖溶液放置一定时间后,比旋都变为+52.7度。我们把+112度的叫做α-D(+)-葡萄糖,+19度的叫做β-D(+)-葡萄糖。
这些现象都是由葡萄糖的环式结构引起的。葡萄糖分子中的醛基可以和C5上的羟基缩合形成六元环的半缩醛。这样原来羰基的C1就变成不对称碳原子,并形成一对非对映旋光异构体。一般规定半缩醛碳原子上的羟基(称为半缩醛羟基)与决定单糖构型的碳原子(C5)上的羟基在同一侧的称为α-葡萄糖,不在同一侧的称为β-葡萄糖。半缩醛羟基比其它羟基活泼,糖的还原性一般指半缩醛羟基。
葡萄糖的醛基除了可以与C5上的羟基缩合形成六元环外,还可与C4上的羟基缩合形成五元环。五元环化合物不甚稳定,天然糖多以六元环的形式存在。五元环化合物可以看成是呋喃的衍生物,叫呋喃糖;六元环化合物可以看成是吡喃的衍生物,叫吡喃糖。因此,葡萄糖的全名应为α-D(+)-或β-D(+)-吡喃葡萄糖。
α-和β-糖互为端基异构体,也叫异头物。D-葡萄糖在水介质中达到平衡时,β-异构体占63.6%,α-异构体占36.4%,以链式结构存在者极少。
为了更好地表示糖的环式结构,哈瓦斯(Haworth,1926)设计了单糖的透视结构式。规定:碳原子按顺时针方向编号,氧位于环的后方;环平面与纸面垂直,粗线部分在前,细线在后;将费歇尔式中左右取向的原子或集团改为上下取向,原来在左边的写在上方,右边的在下方;D-型糖的末端羟甲基在环上方,L-型糖在下方;半缩醛羟基与末端羟甲基同侧的为β-异构体,异侧的为α-异构体.
(四)葡萄糖的构象
葡萄糖六元环上的碳原子不在一个平面上,因此有船式和椅式两种构象。椅式构象比船式稳定,椅式构象中β-羟基为平键,比α-构象稳定,所以吡喃葡萄糖主要以β-型椅式构象C1存在。
二、单糖的分类
单糖根据碳原子数分为丙糖至庚糖,根据结构分为醛糖和酮糖。最简单的糖是丙糖,甘油醛是丙醛糖,二羟丙酮是丙酮糖。二羟丙酮是唯一一个没有手性碳原子的糖。醛糖和酮糖还可分为D-型和L-型两类。
三、单糖的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旋光性 除二羟丙酮外,所有的糖都有旋光性。旋光性是鉴定糖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比旋光度(或称旋光率)来衡量物质的旋光性。公式为
[α]tD=αtD*100/(L*C)
式中[α]tD是比旋光度,αtD是在钠光灯(D线,λ:589.6nm与589.0nm)为光源,温度为t,旋光管长度为L(dm),浓度为C(g/100ml)时所测得的旋光度。在比旋光度数值前面加“+”号表示右旋,加“-”表示左旋。
2.甜度 各种糖的甜度不同,常以蔗糖的甜度为标准进行比较,将它的甜度定为100。果糖为173.3,葡萄糖74.3,乳糖为16。
3.溶解度 单糖分子中有多个羟基,增加了它的水溶性,尤其在热水中溶解度极大。但不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
(二)化学性质
单糖是多羟基醛或酮,因此具有醇羟基和羰基的性质,如具有醇羟基的成酯、成醚、成缩醛等反应和羰基的一些加成反应,又具有由于他们互相影响而产生的一些特殊反应。
单糖的主要化学性质如下:
1.与酸反应 戊糖与强酸共热,可脱水生成糠醛(呋喃醛)。己糖与强酸共热分解成甲酸、二氧化碳、乙酰丙酸以及少量羟甲基糠醛。糠醛和羟甲基糠醛能与某些酚类作用生成有色的缩合物。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定糖。如α-萘酚与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紫色。这一反应用来鉴定糖的存在,叫莫利西试验。间苯二酚与盐酸遇酮糖呈红色,遇醛糖呈很浅的颜色,这一反应可以鉴别醛糖与酮糖,称西利万诺夫试验。
2.酯化作用 单糖可以看作多元醇,可与酸作用生成酯。生物化学上较重要的糖酯是磷酸酯,他们是糖代谢的中间产物。
3.碱的作用 醇羟基可解离,是弱酸。单糖的解离常数在1013左右。在弱碱作用下,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三者可通过烯醇式而相互转化,称为烯醇化作用。在体内酶的作用下也能进行类似的转化。单糖在强碱溶液中很不稳定,分解成各种不同的物质。
4.形成糖苷(glycoside) 单糖的半缩醛羟基很容易与醇或酚的羟基反应,失水而形成缩醛式衍生物,称糖苷。非糖部分叫配糖体,如配糖体也是单糖,就形成二糖,也叫双糖。糖苷有α、β两种形式。核糖和脱氧核糖与嘌呤或嘧啶碱形成的糖苷称核苷或脱氧核苷,在生物学上具有重要意义。α-与β-甲基葡萄糖苷是最简单的糖苷。天然存在的糖苷多为β-型。苷与糖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苷是缩醛,糖是半缩醛。半缩醛很容易变成醛式,因此糖可显示醛的多种反应。苷需水解后才能分解为糖和配糖体。所以苷比较稳定,不与苯肼发生反应,不易被氧化,也无变旋现象。糖苷对碱稳定,遇酸易水解。
5.糖的氧化作用 单糖含有游离羟基,因此具有还原能力。某些弱氧化剂(如铜的氧化物的碱性溶液)与单糖作用时,单糖的羰基被氧化,而氧化铜被还原成氧化亚铜。测定氧化亚铜的生成量,即可测定溶液中的糖含量。实验室常用的费林(Fehling)试剂就是氧化铜的碱性溶液。Benedict试剂是其改进型,用柠檬酸作络合剂,碱性弱,干扰少,灵敏度高。
除羰基外,单糖分子中的羟基也能被氧化。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产生不同的氧化产物。醛糖可用三种方式氧化成相同原子数的酸:(1)在弱氧化剂,如溴水作用下形成相应的糖酸;(2)在较强的氧化剂,如硝酸作用下,除醛基被氧化外,伯醇基也被氧化成羧基,生成葡萄糖二酸;(3)有时只有伯醇基被氧化成羧基,形成糖醛酸。酮糖对溴的氧化作用无影响,因此可将酮糖与醛糖分开。在强氧化剂作用下,酮糖将在羰基处断裂,形成两个酸。
6.还原作用 单糖有游离羰基,所以易被还原。在钠汞齐及硼氢化钠类还原剂作用下,醛糖还原成糖醇,酮糖还原成两个同分异构的羟基醇。如葡萄糖还原后生成山梨醇。
7.糖 的生成 单糖具有自由羰基,能与3分子苯肼作用生成糖沙。反应步骤:首先一分子葡萄糖与一分子苯肼缩合生成苯腙,然后葡萄糖苯腙再被一分子苯肼氧化成葡萄糖酮苯腙,最后再与另一个苯肼分子缩合,生成葡萄糖沙。糖沙是黄色结晶,难溶于水。各种糖生成的糖沙形状与熔点都不同,因此常用糖沙的生成来鉴定各种不同的糖。
8.糖的鉴别(重要)
(1) 鉴别糖与非糖:Molisch试剂,α-萘酚,生成紫红色。丙酮、甲酸、乳酸等干扰该反应。该反应很灵敏,滤纸屑也会造成假阳性。
蒽酮(10-酮-9,10-二氢蒽)反应生成蓝绿色,在620nm有吸收,常用于测总糖,色氨酸使反应不稳定。
(2)鉴别酮糖与醛糖:用Seliwanoff 试剂(间苯二酚),酮糖在20-30秒内生成鲜红色,醛糖反应慢,颜色浅,增加浓度或长时间煮沸才有较弱的红色。但蔗糖容易水解,产生颜色。
(3)鉴定戊糖:Bial 反应,用甲基间苯二酚(地衣酚)与铁生成深蓝色沉淀(或鲜绿色,670nm),可溶于正丁醇。己糖生成灰绿或棕色沉淀,不溶。
(4)单糖鉴定:Barford 反应,微酸条件下与铜反应,单糖还原快,在3分钟内显色,而寡糖要在20分钟以上。样品水解、浓度过大都会造成干扰,NaCl也有干扰。
四、重要单糖
(一)丙糖
重要的丙糖有D-甘油醛和二羟丙酮,它们的磷酸酯是糖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
(二)丁糖
自然界常见的丁糖有D-赤藓糖和D-赤藓酮糖。它们的磷酸酯也是糖代谢的中间产物。
(三)戊糖
自然界存在的戊醛糖主要有D-核糖、D-2-脱氧核糖、D-木糖和L-阿拉伯糖。它们大多以多聚戊糖或以糖苷的形式存在。戊酮糖有D-核酮糖和D-木酮糖,均是糖代谢的中间产物。
1.D-核糖(ribose) D-核糖是所有活细胞的普遍成分之一,它是核糖核酸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核苷酸中,核糖以其醛基与嘌呤或嘧啶的氮原子结合,而其2、3、5位的羟基可与磷酸连接。核糖在衍生物中总以呋喃糖形式出现。它的衍生物核醇是某些维生素(B2)和辅酶的组成成分。D-核糖的比旋是-23.7°。
细胞核中还有D-2-脱氧核糖,它是DNA的组分之一。它和核糖一样,以醛基与含氮碱基结合,但因2位脱氧,只能以3,5位的羟基与磷酸结合。D-2-脱氧核糖的比旋是-60°。
2.L-阿拉伯糖 阿拉伯糖在高等植物体内以结合状态存在。它一般结合成半纤维素、树胶及阿拉伯树胶等。最初是在植物产品中发现的。熔点160℃,比旋+104.5°。酵母不能使其发酵。
3.木糖 木糖在植物中分布很广,以结合状态的木聚糖存在于半纤维素中。木材中的木聚糖达30%以上。陆生植物很少有纯的木聚糖,常含有少量其他的糖。动物组织中也发现了木糖的成分。熔点143℃,比旋+18.8°。酵母不能使其发酵。
(四)己糖
重要的己醛糖有D-葡萄糖、D-甘露糖、D-半乳糖,重要的己酮糖有D-果糖、D-山梨糖。
1.葡萄糖(glucose,Glc) 葡萄糖是生物界分布最广泛最丰富的单糖,多以D-型存在。它是人体内最主要的单糖,是糖代谢的中心物质。在绿色植物的种子、果实及蜂蜜中有游离的葡萄糖,蔗糖由D-葡萄糖与D-果糖结合而成,糖原、淀粉和纤维素等多糖也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在许多杂聚糖中也含有葡萄糖。
D-葡萄糖的比旋光度为+52.5度,呈片状结晶。酵母可使其发酵。
2.果糖(fructose,Fru) 植物的蜜腺、水果及蜂蜜中存在大量果糖。它是单糖中最甜的糖类,比旋光度为-92.4度,呈针状结晶。42%果葡糖浆的甜度与蔗糖相同(40℃),在5℃时甜度为143,适于制作冷饮。食用果糖后血糖不易升高,且有滋润肌肤作用。游离的果糖为β-吡喃果糖,结合状态呈β-呋喃果糖。酵母可使其发酵。
3.甘露糖(Man) 是植物粘质与半纤维素的组成成分。比旋+14.2度。酵母可使其发酵。
4.半乳糖(Gal) 半乳糖仅以结合状态存在。乳糖、蜜二糖、棉籽糖、琼脂、树胶、粘质和半纤维素等都含有半乳糖。它的D-型和L-型都存在于植物产品中,如琼脂中同时含有D-型和L-型半乳糖。D-半乳糖熔点167℃,比旋+80.2度。可被乳糖酵母发酵。
5.山梨糖 酮糖,存在于细菌发酵过的山梨汁中。是合成维生素C的中间产物,在制造维生素C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又称清凉茶糖。其还原产物是山梨糖醇,存在于桃李等果实中。熔点159-160℃,比旋-43.4度。
(五)庚糖
庚糖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少,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中。最重要的有D-景天庚酮糖和D-甘露庚酮糖。前者存在于景天科及其他肉质植物的叶子中,以游离状态存在。它是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呈磷酸酯态,在碳循环中占重要地位。后者存在于樟梨果实中,也以游离状态存在。
双糖,是指单糖分子中的半缩醛的羟基和另一个单糖分子的羟基共失一分子水而生成的化合物。
失水的方式可能有两种:
①一分子单糖的半缩醛的羟基和另一分子单糖的半缩醛的羟基失水,如蔗糖的两个单糖的羰基都成了缩醛(缩酮),不能发生羰基的反应,称为非还原糖。
②一分子单糖的半缩醛的羟基和另一分子单糖的醇羟基失水,仍然保留它的半缩醛(酮)的羟基,因此能发生醛(或酮)的反应,称为还原糖,如麦芽糖。
两分子单糖以糖苷键相互连接成双糖的结构多种多样。常见的双糖有: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异麦芽糖、龙胆二糖、海藻糖和乳糖等。其中以蔗糖、麦芽糖和乳糖最重要。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