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写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9:37:43
根据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写文章
x|R+ITkʓ'~me? A I @JTpAV6#"}k=׿ӑ-t^t.Mj5eqޤ~ڿ=?=?n-s%[}6C& x nMg2Ga6nloo1-f`V[W?)dF:ŸWNyL$ķbtbfV+W&w&%XLa6ϙV{19xӠ}n&}) 3̄fknwln]p=I׸i=H`XZ stYɷx x^|8  ~y1~]d͸ccԤ6rdC[^bab'#*O2wv}^1a'z$dZ|U2c2}LR?0,736S2:g,¤dSӚ)mejFV7`ή+۫w`9s{0 bW gf4ro,NP91!^y$oZUE|Z?b+cLBmNQF0hU`C{basfgP"H{CHԠvqӻU~~0tO}y o/etE6o_+xdF[ߞ[f~= 3K1U(ɡDfN_` ږ TPWs<9o{3mf&WjA:uc<[l9d'&4~6>ٙR;si qrC?E*wom1nTy"m3}hb8؄N6!7mP}oVOaQ֊gėamf2UL2o/N=&Q j1A1[L.cp$fLL*y݃L)`aeob ӕc  ^Qb\4kZXϊ{|)npDձ7wey? o_,Gv;ck>mLw ꒸b˕>pSPn>\ Ksy0.B}.ׂY 'z ;YbefGJ_?s2u8 &znO:=/_l#{[ , _0c8B^ ;KKv)dX3M<+ bZ-yʹ 2m.)/ߛ!^gNIF[\9=6 M { +Ĭba DϚ;Ӂ"otz9S1S(E87dا3w,6 Ot*k4=Uh7*Γ[ +1cX(\!` J {A:῾tVtI&$߹7Mkk+'jXO褜&4;@g}G$#5 % %S WPVkWiCl.jմ|r6laYx~5g^LTӔy s!nȦ0e8-! "O2ṽY .&~G~d&?L + ˗ǯGp8q5a([G9f@aUt3 ,ءKj\aBKq`xޣ whm:F~QNߔgxʔ{xeZ~smv4Dǯ;nm0RŴ~w R\2܆O& sGՈsϒܟ,E00HnӁ=})P{|d8`\O4e#R`&cz;Q0L PeqW0*NDWPfL-/1PFӂ}Xbh0pK JO^I7b@_h~@W {Ŕ3K}&E<"/N>ۋ=j.&ϰ1!wWՉ0šI<ԧf-a>ar}5 P>?( py<>};f%Zĉ8n\F?RNK z;VE`%_vd~~ v+F^>BjO)I x&ۈIO%O+R 3%}wn7Ff _V7\yr7=Y'vҤ%LzS}.5Ġy$#Þ}&c>@tD@5;Uǻ R t'ӧ΁8ĕ'³99A~DR\ c@,90ts-!@"c :v`dXžP?E%a\|+1~.׺Sl}  WmP]fx/XOo)o1RӔgPFx 7UD@XiC{ qF0 3Y#IsZêĚO/>IZovOu{P)=G`XAK5aͰC@uY݆DVo v kmMx?z+ C8'_"ۈ@j[Lģ+hpA+[)^׽\ t4 %ķsn`ٙFV=MU1aq6?0?ί2|JyR66w oGAoKfäLt'>d]DIL#[>}қTcvbɇ a^a$ g񻦿HiM=&8V(ji9p^L eu#RN!( cL j&aSЛyP</KBZ.5yסixrl$azXDUF wBvƬ]6=k u [yyѸI#ܡ~t2r*D̰w :L&L:>+s-BD+̸xMP@qCeJuңz(!V;rbv&_l Mݱt4 fS`RP1!La]QA%Dls}[ٶlyȹ ȓ`4-^&YvG͉(9x4T9mCeUT̰ tA}0ʋOY1=2nz?01׀ l|`nck٧ BUk^m.@iYBe0:Re]aA7M?׊)b;:TTvU ŽJͨ,!9o~ ֧A27%{ԝӀ3#t׿IOd&} T9_=7@_ ^?ʀ%bM>Qa{WrpQ%c}6VVllQ&Q2.K9'&=]Qe6?Unnׄ,%/03pkd鋮@ݛ0`EKϪS+բ,]~iXbW[q0/ctS JKjl^&lzt𷒂HklJ`^d~b_U8A4YTF ϋi)<:ewMzsiF]tD%e5ӽgz{x=qeY ^Rh XW9=э^5f{?W#AaT$ih`4zуrZLo k|`U4暈UI=,HX `tdqoC)+R ±b4Tu`![MbriE (] s\ÚbvvXd{4!5Pƃ_ZpN4sCS!Bd ߫]2kc#o,f6R1V&7NTmR ڄ}#k#ىX}QCW_mTVEͫm(OEn҉]zPe;(ֻ3BN1k0TWO׺4O~K>Y<5^x.(㜏m ܇S/Z&W `%ZՖBqc_F顷]]KxKPjh_0yFZ{4ՙڥ@ZyZԸy`#gY}Pk l TZ_P*3g9F\V4m;U>k;E >h]31੿R!9HvP\~_Wy̮'3Uiyԩ5IW3b+3zR_"kX-z .>M_s=Oq4+2wUO1^@&7_%ZMX^ = 2%^1{[rx&T"oVߣ~KW~ӽ`[ˢ΅os)+)ה:@ 5ñK1> 镂I%y'E8%#QаUd4@\_a5b.?BֳevX'IBh>.!]~U+#.W(~1oɿʘG_S Y 3^8@%t0BoV>+|69y^7/&Se^n߬vT17m0BTߕ Lywv1Fe͢B]H6lFgaCpxiQ'eЇ)8gj$ /kϳ};d{ Eq}$KJ&:)I7`xe6zB- 73IrO{Jj:UV^-R.FŏEJLYs1ɿS;ՆcBBs؈u:BX %Ryaڃhh#"b{S-1e8W:=>)JMĹ>jbN,OL2{SW`ZНyލ܀d9&I܆?d1.{m$6T  i>gx_O#X Vr']JO:RcMA}"w7ZKUuZI>cwцx˰d'3 |ZEr=UUIkj7TK;35G-N'{^M1<4f9?ֺH(ֳV掐5h"#LU⣬]L)ߍx*>*G؀L#|jմ(Qh1:mi+|5Vgē|r)I1=q==gQfkӬ5|1!1)@ 9jIAd*@xڒ_e1ʂ;N)Kc?W,"襘5g:t)jY[Tp'hw1 Yv7)׃Tw^򷠛 Xjdzw,t;fchGڞ<;^p]γidn梵,/&La%N]E1m^2W7vds 27Af'Iu ʽ}3޼|k/x\Lm)Q&"oMJ\=L?xj|)ҩ7udP$M&bg넔9@5"wv;G.7"{OjsC+8ϵI23(&kƏ棧LzڍO ;bzEq5W>qԚéLlm95 O`nS9\휓U/vuT%|? ҎoR}l&7/-=PkX`.+el#\` ,-~ 爳rȓ;N}(veܝ@^>u&v]--k&xvpÃއ&n  `mٚ>oz9Ћ`?6ti.]*[K ^ԯanEA"uhQw# #=}U58I.e4w=TwNl/Ӳ5W[.JSӵ*.իLWl޿|%f4yA|(Ltۛ>@lHX~3)Gh~?O8Z+˗ n{us3k5(އ}Z畿Վ,yI6uKLԓsoK%CEH$w%hi%ڎp !cHgt)6@,*bȥZeճyW@#O_Yh^RӦ༲V PImPmx-ǥ;mܣ5e-]0M@*ǎtxQY&Ia7`9r.FZͳ`<)xo-rZ>Y2ջL*aI'Rq94kt-̤'W%GyZ!7uB$7cfVKڞyCc)=7) vgJ7k>+e9̹J'(nvaIjj1J@YC =Y$M64F}ofD@ laلjNat8 JƖ_=xn@hAkӏW{4Ύr6Mj-ATxzi9 )zLb8$v۠JMF)D6aM# zUt6P%O8 QDWzDG T9{[>'Jף>h6JCu۔]S+#M;3\8f׿_~(SJT$k)221@DOgj,Z TF0 \K ڒ{#3 ,hl?-J_n;(KAYcmzJ`Al3䚐 =0

根据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写文章
根据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写文章

根据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写文章
华罗庚勤奋成才
小时候,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辍学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也懂得用功读书,他从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50页从老师那儿摘抄来的《微积分》开始,勤奋自学,踏上了通往数学大师的路.
华罗庚辍学期间,帮父亲打理小店铺.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
白天,华罗庚就帮助他的父亲在小杂货店里干活与站柜台.顾客来了,帮助他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走了,就又埋头看书或演算习题.有时入了迷,竟然忘记了接待顾客.时间久了,父亲很生气,干脆把华罗庚演算的一大堆草稿纸拿来就撕,撕完扔到大街上.有时甚至把他的算草纸往火炉里扔.每逢遇到这种时候,华罗庚总是拼命的抱住他视之如命的算草纸,不让他的父亲烧掉.
华罗庚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华罗庚和全世界无数的杰出人才一样,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阻力.不断前进,这倒反而锻炼了他.没有时间,养成了他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没有书,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萤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华瑞栋,开一爿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他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
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929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症,经过近半年的治理,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重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即多方打听并推荐他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当图书馆助理员.1931年秋冬之交,华罗庚进了清华园.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完的道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 年成为讲师.1936年,他经清华大学推荐,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在剑桥的两年中,把全部精力用于研究数学理论中的难题,不愿为申请学位浪费时间.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意.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从1939年到1941年,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数素论》.在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下,他还积极参加到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之中.《堆垒数素论》后来成为数学经典名著,1947年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文、英文、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 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昆明城内恐怖万分,他于6月离开昆明赴上海, 9月和李政道,朱光亚等离开上海前往美国,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担任访问教授,后又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感到无比兴奋,决心偕家人回国.他们一家五人乘船离开美国,1950年2月到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充满了爱国激情,鼓励海外学子回来为新中国服务.3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这封信.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和夫人、孩子乘火车抵达北京.
华罗庚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接着,他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开始筹建数学研究所.1952年7月,数学所成立,他担任所长.他潜心为新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王元、陆启铿、龚升、陈景润、万哲先等在他的培养下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 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他为培养青少年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从出题、监考、阅卷,都亲自参加,并多次到外地去推广这一活动.他还写了一系列数学通俗读物,在青少年中影响极大.他主张在科学研究中要培养学术空气,开展学术讨论.他发起创建了我国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我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华罗庚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参加新中国的各项社会活动. 1953年,他参加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苏联访问.他作为中国数学家代表,出席了在匈牙利召开的二战后首次世界数学家代表大会.他还出席了亚太和平会议、世界和平理事会. 1958年他和郭沫若一起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的会议.
1958年,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数学系主任.在继续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他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于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1964年初,他给毛主席写信,表达要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同年3月18日,毛主席亲笔回函:“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他写成了《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亲自带领中国科技大学师生到一些企业工厂推广和应用“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夏去江汉斗酷暑,冬往松辽傲冰霜”.这就是他当时的生活写照.1965年毛主席再次写信给他,祝贺和勉励他“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文革”开始后,正在外地推广“双法”的华罗庚被急电召回北京写检查,接受批判.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情况后指示:“统筹方法还是要搞的.”1970年4月,国务院根据周总理的指示,邀请了七个工业部的负责人听华罗庚讲优选法、统筹法.这之后,他凭个人的声誉,到各地借调了得力的人员组建“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亲自带领小分队到全国各地去推广“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小分队共去过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所到之处,都掀起了科学实验与实践的群众性活动,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的工作受到胡耀邦、叶剑英等同志的关心和支持.
1975年他在大兴安岭推广“双法”时,因积劳成疾,第一次患心肌梗塞.
粉碎“四人帮”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作)、《优选学》等专著也相继正式出版了. 1979年5月,他在和世界隔绝了10多年以后,到西欧作了七个月的访问,以“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的心愿,把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介绍给国际同行.
[1956年沉思在数学王国的华罗庚,他的专著《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浆.]
1982年11月,他第二次患心肌梗塞症.
1983年10月,他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邀请,赴美作为期一年的讲学活动.在美期间,他赴意大利里亚利特市出席第三世界科学院成立大会,并被选为院士;1984年4月,他在华盛顿出席了美国科学院授予他外籍院士的仪式,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1985年4月,他在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华罗庚担任的社会工作很多.他是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于1952年9月加入民盟,1979年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他1958年就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1979年6月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答邓颖超同志的勉励时他表示:“横刀哪顾头颅白,跃进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
1985年6月3日,他应日本亚洲文化交流协会邀请赴日本访问.6月12日下午4时,他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讲演,讲题是《理论数学及其应用》.下午5时15分讲演结束,他在接受献花的那一刹那,身体突然往后一仰,倒在讲坛上,晚10时9分宣布他因患急性心肌梗塞逝世.
华罗庚一生在数学上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个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及高维数值积分等很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之所以有这样大的成就,主要在于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国报国之心和坚忍不拔的创新精神.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毅然放弃美国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迎接祖国的黎明;他才能够顶住非议和打击,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成为蜚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华罗庚同志是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卓越领导人、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委员及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华罗庚同志,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一九八五年六月十二日晚在日本东京不幸逝世,终年七十四岁.华罗庚同志的逝世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科学技术事业上的一个重大损失.全国人民为失去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万分悲痛.
华罗庚同志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一九二四年他从金坛县立中学初中毕业,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因家庭贫困,一年后离开了学校,在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当学徒.在此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数学.一九二九年,他在金坛中学任庶务会计,开始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论文.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重视.经熊教授推荐,他一九三一年到清华大学工作.他只用了八年的时间,从管理员、助教、讲师进而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深造,一九三八年受聘任昆明西南联大教授.在极为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白天教学,晚上在菜油灯下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工作,写下了名著《堆垒素论》.但在国民党统治下,这一名著无法出版,只好送到国外出版,直到解放以后才以中文版在我国正式发行.一九四六年秋,迫于白色恐怖,他出走美国,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195O年,华罗庚同志响应祖国召唤,毅然从美国回到北京,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会长等职.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萤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的著名学术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由于应用了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在数学领域内做了开拓性的工作,于一九五七年荣获我国科学一等奖.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元)方法”.华罗庚同志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二百篇学术论文,十部专著,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十余部科普作品.由于他在科学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已载人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华罗庚同志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十亿中国人民的骄傲.
华罗庚同志也是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他就走出书斋和课堂,来到广阔的工农业生产实践之中.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简称“双法”),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写出了《优选法乎话及其补充》和《统筹法平话及补充》两本科普读物.二十多年来,华罗庚同志为推广“双法”,足迹遍及全国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他组织和领导了广大工人、农民、战士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推广“双法”,使“双法”得到大面积普及和推广,以至运用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研究,不仅为节约能源,增加产量,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培养了一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技队伍.毛泽东同志对华罗庚同志在科学上的这一创新曾给予高度评价,一九六四年和一九六五年两次写信给华罗庚同志,”祝贺和勉励他“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年动乱期间,当华罗庚同志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时,周恩来同志以大无畏的精神挺身而出,保护华罗庚同志,支持他继续从事“双法”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胡耀邦同志一九八二年给华罗庚同志写信,充分肯定他把数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号召“更多的同志投身到新技术、新工艺攻关的行列中去,从而把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共同建造中国的“通天塔”.
华罗庚同志是一位经历过新旧两个不同时代,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早年,他曾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是李公朴、闻一多烈士的挚友.一九四六年春,他应邀赴苏联访问,写下了《访苏三月记》,表达了他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新中国的诞生,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看到“祖国已黎明”,放弃在美国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的怀抱.在横渡太平洋的航船上,他致信留美同学:“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他爱国不怕险,纯真赤子心,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一切爱国知识分子的称颂.华罗庚同志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特别是在把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强烈要求加人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十年动乱期间,他虽然身处逆境,但也未动摇对党的信念.拨乱反正以来,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一九七九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宿愿.他在答邓颖超同志的祝贺中兴奋地写道:“沧海不捐一滴水,洪炉陶冶砂成金,四化作尖兵”,“横刀哪顾头颅白,跃马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他把入党作为自己前进道路的新起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顾年老体弱多病,以惊人的毅力,经过三年的拼搏,终于把十年浩劫中被盗走的手稿重新追忆出来,写成了《计划经济大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不仅完整地记述了以往的研究成果,而且有了新的发展.
华罗庚同志还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是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为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他积极参加民盟的活动,为民盟工作的开展,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和实现祖国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他多次出国访问,广交朋友,在华裔知识分子中从事大统一、大团结的工作,常“海外有知己,天涯成比邻”的诗句,来激励海外华人为祖国四化建设和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出力,并为加强我国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华罗庚同志是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前进的伟大数学家,是中华民族一代人自学成才的典范.华罗庚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战斗的、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为了振兴中华和人类进步,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人民的科学事业.他走过的道路,一是本世纪我国知识分子前进的光明大道.华罗庚同志给我国和世界科学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是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学习的榜样.华罗庚同志自学成才,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永远向前.他一共上过九年学,只有一张初中毕业文凭,最后能成为蛮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完全是依靠刻苦自学取得成功的.他即使到了晚年,在学术界的声望和地位已经很高,仍然手不释卷,顽强地读和写.他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就是华罗庚同志成功之路的秘诀.
华罗庚同志热爱祖国,热爱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常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他企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和对党的热爱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只要是党的需要他愿赴汤图火.他把“一心为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衡量一切是非真谬的尺度.他把自己的思想、行为、追求、理想,溶于祖国、党、人民的最高利益之中,不愧为一位品德高尚的共产党人.华罗庚同志精心扶持年轻一代茁壮成长.他十分注意发现和推荐脱颖而出的拔尖人才.他是新中国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的创始人和组织者,引导青少年从小热爱科学,进人数学研究领域,扶持他们成为我国新一代的数学家.华罗庚同志顽强拼搏,为四化奋斗到最后一息.十年前,华罗庚同志第一次患心肌梗塞症,出院后曾留下这样的诗句:“壮士临阵决死,哪管些许伤痕.向千年老魔攻战,为百代新风斗争,慷慨掷此身!”一九八二年秋,他因日夜写作,劳累过度,第二次患心肌梗塞住进了医院.他在病床上谆谆要求助手们坚持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方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推动应用数学的发展.今年六月三日,他带领一批中年业务骨干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十二日下午,在向日本数学界作学术报告的讲坛上,当他讲金最后一句话时,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我们敬爱的华罗庚同志,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为加强中日两国人民和科技界人士的友好合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实现了他“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壮丽誓言.华罗庚同志与我们永别了,华罗庚精神将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