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开展家庭教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7:00:10
如何正确开展家庭教育
x\r*Kr&zroi~e}r6~LuspܝỷLV2A1^L;|lILaDS1[pvӣs %L?7Oo nڛSI4n /MQ{1 zzzR2uI rf, lubNaP4%8m[N)q͔A& my<%'L62goLf6q|/ד5Ƀ4X=/ ,0)\0aG&^x7GϔxTo5F*mowy]o.R^4p-x̯]SWHjnl6okA֪*^7LN!1n]em/I퇙Ajԙױ]8C%‡}իpu'"`={u{ T?6c]3Pw^0ϠM ch0hl,^]Ʌ*h=4, r7y>! gs9zZǢdlNqb &lc =~jE*O80sωbl~ArSܻ؂C^R=y3;8`:X46l Wum{n vd )S~>a 8SSr@SsI9[DG.AgDś9-63a⭎gGz|E(qgT2&pR|煽1` f]3o f$U[\,jބFJ桱 ُx z)T<v-^bKuS΅zVq{aû'~ò|T'0x`ZP5Ox?v/ģX\e*)=sv7%D%nWޚhLlac1;Uj 0#g(T$@*IhB?ث6Uk)MSm=݂@z>%7jm?Wm'd^4H!iXcfDZ 7FAF`md GFX_gGaR30ߚ{7$H g;?8~(?$uJSUc>ů`6ØÔ/}圀wI\roz^A$|K"1Ɉ.bexai=r30{U ^!ÿۉmaE쐧 D (O XgZcN0/`#pʵFip(,Weyi"1_PBmjx 5m%N'l >OWID3(&>bp**sW. a߿G\\ Went߁_ ̽ vʦ_H3?x98$0 3@>\/6]9MؠYn^ZPoE; !Xxtn@C0 џƛ ¬1 ]Akᚷ`t=y6)c(Ch$,p18ڜF>2I M=nGA G; @'+X  1q>fͮ1mL)@%Uz75Kj~xkR3eZb9С-h\As; Hl`{@Źp  i"B@ \rl!Ox1ya;̞x lƔB%=٧Ctq4LgP\sMr1hBs ˇB@E馻bF)|a%x||*=G~grOvpa[ńh_\\웻$ɉ)?wR 9;:64rk@oH誓s=rԶtw&EwDԃyz]FD/WV( w]POG03g 67.R |WSo$!YjL VDv@MrOccAm5[#yݔ(ǘ{Xy9DwkoqωD~&i,Lr %;NcZY0`/0*2ne٬R n^缚B4w(QhZDjƤFfUj\.+o$ą>e2r w(0iGi:wۂ"td kgo:ټ rHtaP1m'"d}Ʌfx~M_M;ƿ\ ֒}K8N*mraܥ?1gmzl|.s9;e\rR2-ďrTTԃx1sQ#|Spt>'^5A:\6}ͼd5ͶJ iM.OPFQ.Dj!$y=͓`5w )h. Dک&?5!{q8D WOP ymf.UݤJvvL >>ĜL"+g8ͬf DScA`7@ϔa [<ʂ$TNdaݘ[3X)`stΞՊܣ1jyg>ap ."PeZ w/ءGk~ gkٳ'֯wVݨ&QSdQHa msS{ԝX0J}W"i#SPoʡ9^BwK(7i!\ 8֞6,Pq2XT!ˠM(0rEaIL?Q8paMo.w;37e }50?4)$O%beYý  [,ہGLs_GN50;er6ZJFyፈչ+q85(yZ43#38#'l/pΚBt<yH ƞ-2gDہs ,_qq^ SF͹M_ H4[Sa.Eў/(ΩiF'439R!H5hMOM>U҃R5>A[8Kgf<$YDcւA/(7/pYxNJ1໘_fߎ( i3ac TǝjO}x*/*lᮎq@IkrVJ/b?{[J_g$h1•h%9e&@jY+HS?lSw7LaA萵 o'p}|Fqd͢* 8 >(;gm#Ұ+Ta=R|s@lo Oʧ- .}Wn" %csK14!\FAV,ĭޓc*C/Hx\qʶ/=$JUt6` |VWaQaG~~]jAL03+˴e{bSi_Ζ^ %PI͍'w[ AǍ).%?i/~{T& 4UZK%*TK  t$G!Zehd Pb,HLm?˄F(C4)K}Z 7^eQ4_hH)'HE`AԧJ1q ElJ՞K!_`)Ku ¿) E5H0()3m&*8J5BOs Aм G"/ \|Dw@rQ7G[|m9Oi;R%I69qskr n(yF]e= \ u2QAy ,j&SSyv)j*-$l>ŢTZA]Se$^2'eM:'ypjiYJ+9YlOؿ2vљ/ƿG]A~_άHN;G wB%x1n ېi''Yk ۼ2'lP/MvBDH ;)a;?i@:$I"W;۝oZVMLUҩ_tm֟qgGs@^.㼘?RԢ%Ō$ Dz#4yۦ1a\*;H/>ɕ35juw ^LbN(O5nCQ]e]Zh%M%04wK|R$]J#_%=W$M1빻;rZuu7%^6 1Urb*ar EIsP%Iտw I^hŐ Η6d8`GU_,Dl~@r=JZEF1m'NN3GP U`>e(O* >' ,p zOPlo%I) 1bqvwSKDMξFѨzF\=LwѭKVK:q 7vYO˶rmɾw,\j>; WĨ2(TpļC*z~&a?'_˦i%{zH)>_DWOivUMw1G‹}tE]xLpvi6L*]BP ?֐\y@[I5"5bW(T˧rkR C7-`PeKG$ζA&'#* q 9;Aԑ񱃯ƶ [b,Tzzޠij۸pm{gح##4Y=%ɮ,*ƫ$9=q".](N׍K#={мR( cirSǪ/$<[Nl$0k;lne0$])[R-=Z9!RȔh_2d2b+w׃kWXJ[6)v/pBS ^Dsɴ~ V^OR "uY''J $ݱ^y8'\+f-:߄;o.TpMH%7NbzWDd\fyao'݇>CM:'DV0s͚.V6 &^\ӝYq΅+ ִd}>OlOo- ^͓U5~ì:9 UVIJZS4ZK{0-}3w$(Xv-6{>W);h* @u\ʼn:d<}ꗐpL$ pzѢ$HζN4;8اǑO4!j92I'{A_y ΉJֳxHVa]*B:sibFBYQ+OMr"jRxPLp"GR^dCZG uQ4ھ[ɑu* Q5Vz]waʦ|JV{Rһf [< aPsvQS{Knoఠ[6PR4Pm;]MI"MڝĕΝALFŽ@6_}XI88.juo3(E-%avxO'$;/s m&P=KS$@qc2J4h.MUQ=*zYONcVQ-H@v5\[zBQ][ 2 ca^n[zpL~,B#q=Obc޶H=GVi-qN>~v3,][$Y^ګ*|b:P2ݙ.ݡבJ_W`vzIjxtiQOADEȲOFqߜ:/*f27a90͞3pxqp5 F rrրZ&sZ*I~|bfۜ'x /&˦} aŋ%޴djϖ@jhyj}/{0^gҿ€żlc9JH77l'3+9"8"nWIzWIЂ$ՠ f OբOu` |C-?od NLX5f28tklvMǶD74o uz1=ynz{[)PqѲnapIFB6TcBAtb[Ͱ_zG nKGsx\z12gg;i , 0qb0KF2PZB9 'Bx$] N&׻4sDŽ_̸,NAr-#w`}<]$+>bU0>A,vyMa9q 8qzc`fO?_Ӑ:

如何正确开展家庭教育
如何正确开展家庭教育

如何正确开展家庭教育
为什么家长怎么讲孩子也不听?为什么家长和孩子交流很困难?为什么孩子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什么是造成家长教育效率低下、低级错误不断重复问题的原因?一是既不了解孩子也不了解自己,既不知道孩子困难真正所在也不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二是缺乏对孩子足够的尊重.第三是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不当! 有很多家长朋友和我谈起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的时候,感到非常烦恼:买了许多书,看的时候也明白对错,当时感觉很好,也很激动,可不知道怎么搞的,看过就完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依然感到束手无策.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是人家的书写得不好吗?应该不是,是写得不对吗?当然更不是.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我们家长抱着在书里找答案的想法,这种形而下的作风是不可能真正领会别人的成功经验,也无法把那些好的经验同化到自己的认识和行动中.我个人通常对家长的提醒如下:
2.2.1 首先从自己做起 首先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而不是马上找孩子的问题,拿着这本书对孩子说,“你看看,你哪一点做到了?”想要别人有所进步,自己先得有提高.自己有了变化和进步,再去教育孩子就容易得多. 家长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您一丝一毫错误的思想意识都可能留在孩子脑子里,让错误的认识继续弥漫、扩大,乃至不可收拾,而旁边的您还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孩子学不好?为什么成绩上不去?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反复告诉他们要好好学习,要考上大学,要这样,要那样.孩子就会问,我为什么要好好学习?为什么要上大学呢?家长就会说,只有好好学习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有出路,有份好工作…….家长从小就下意识地为孩子灌输这种观点,让他们从小就感到学习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而一旦他们上了学,更大的压力就会接踵而来,也许为了家长,他们不得不努力学习,但在这样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下他们怎么能学得好呢? 我以前看过一个电影,其中的一个细节让我印象颇深,它讲了一个贪官走向堕落的过程.他堕落的开始,就是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母亲终日在耳边念叨:“孩子,你以后一定要当大官,赚大钱.” 孩子小的时候并不理解什么叫当大官,更不明白赚大钱的意义,但是这种意识却深深根植于心,影响他们未来的道路.也许您觉得这有些夸大其词:如果我的话真的对孩子有这么大的影响,那以后说话岂不是要小心翼翼?其实不尽然,只要您讲的是对的,是正确的观点,讲多少次都无所谓,但如果一种原本就错误的认识,还翻来覆去地对孩子唠叨,这影响就当真不容小觑啊. 回到刚才的话题,我们来看看家长到底错在哪里. 首先,当官是不是就为了赚大钱.毫无疑问,我们都知道这个观点不对,做官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同样,学习是不是就为了找份好工作?我认为,这种观点不仅过于功利,同时也是不恰当的.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对学习的概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无论从广义或狭义来说,学习的目的都绝非仅此而已.每个人学习都是对自己文化素养的提升,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了能够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如果不学习,不用知识武装自己,人就会一直处于蒙昧状态,一无所知,这样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而在当今巨大的竞争压力之下,导致太多人把学校中的学习过程变的过于功利化,社会上重文凭轻能力的现象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不良作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把家长搞得也有些糊涂了.他们为了让孩子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只有想方设法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孩子明白不好好学习会带来的不良结果.这样的做法,看似起到了效果,实则不然. 同样,如果您抽烟,孩子就会觉得抽烟不算什么,是可以接受和容忍的.如果您有一些不良习惯,孩子也会在不经意间沾染上.您的生活习惯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毕竟在接受系统教育的开始,您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看看是不是由于自己的疏忽,才对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毕竟言传身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您一味地指责孩子,只是从孩子身上找问题,这不仅会让他们产生反感排斥的情绪,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他们会变得更加不听话,更加叛逆. 2.2.2 从错误的地方开始 俗话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如果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好的开始是不是就注定要一路受挫?我看未必.的确,这种现象并不是不存在.孩子如果从上学开始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一直不佳,随着知识量的增加,难度的增强,孩子的成绩就越落越远,到了几乎难以收拾的地步.这时,家长才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才能把落下的知识一点一点地补回来,只能不断地言语督促,对孩子没完没了地批评教育.真的到了该解决问题的时候,又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只得眉毛胡子一把抓,其结果只能让孩子越发地糊涂,对学习更加没兴趣,对自己也更加没信心. 从错误的地方开始,就是说从孩子有漏洞的地方来补救.其实对那些已经问题重重的孩子来说,这只是一种事后补救的办法.在这个问题上有几点很值得家长注意.第一,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别是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培养孩子主动自觉地读书学习,能够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以后的道路可以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好比一个从来没有打过棒球的人,一开始就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能够打得有板有眼,那么以后加以适当的指点,必定会发挥得更好.相反,如果第一天就被球砸到了头,或者被同学耻笑,恐怕以后他都不想再打球了.对于从没有进过校门读书的孩子来讲,一开始进入学校所接受的教育都是比较简单的.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迟到早退,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因此即便是考试,大家的成绩也相差无几.但家长绝对不要因此就忽视早期教育,相信这个道理说出来家长也都明白,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就难免糊涂,比如孩子赖床,不想去学校了,或者因为一点点毛病就不想做作业,家长心疼孩子,觉得这些小事情也不是很重要,偶尔不去一次也无所谓.殊不知正是这些小细节,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他们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学习方面更加不会仔细认真,知识的基础打得不够扎实在开始阶段可能表现得并不明显.考试成绩和其他人差几分,家长也不会放在心上.但时间一久,问题势必越积越多,等到想要弥补的时候,就晚了. 有个家长曾经对我说过类似的感受,他的孩子马上就要升高三,可是成绩一直不好,孩子和家长都很着急,家长想帮忙不知道从何下手.请了好多家教,也不见有什么效果.孩子想努力,可真的是基础太差,不知道怎么才能让成绩有所提高.是啊,开始读书的时候大家都在一条起跑线上,你也许只是慢几秒钟,但经过长期积累,你慢的那几秒钟就会变成几分钟,甚至几小时,你想一步超过人家怎么可能?惟一能做的就是一点点地往前赶.我告诉这位家长,既不要再给孩子进行题海战术,也别再让他做什么高深的题目了,先把每次考试的错题搞清楚,争取每改正一题,都保证能够弄明白,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绝对不会再做错.至于一些特别难的题,真的不会做,可以先放放,即便是面临重大的考试也是如此.会做的题一定要保证正确率,不会做的题,可以先放在一边. 打好基础当然重要,但一旦因为种种原因,孩子的基础没有打好,问题重重,家长也不要因为着急而乱了阵脚.刚才提到的那位同学,对他而言最好的补习办法就是从问题中找不足.有坚实牢固的地基,才可能建造高楼大厦.不要自己的地基还没打好,因为看着别人已经建起了楼,自己就按捺不住,想要一步登天. 同样,家长在面临教育问题的时候也是如此,由于忽略自己身上也有问题,因此对自己放松要求,很少自省,几乎是习惯性地把问题全部推给孩子或者归咎于其他原因.当然,相信仔细阅读本章后,您已经开始思考自己在教育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有,并且可以罗列出来的话,您也不必为此担心,我反而要恭喜您.因为自省的开始,就是向成功之路迈进了一步,这也是您理解孩子、与孩子重新沟通的开始. 如果您对学习的认识有误差,从现在开始,要努力调整,特别是在与孩子交谈的过程中,要让他们理解学习的真正含义和真正的目的;如果您很久没有听过孩子心中的想法,那么从今天起,您要试着和他聊天,即便他可能会有些抵触,您也不要过于介意;如果您听到孩子的成绩时,总是恶言冷语,那么下次,您可以试着用缓和的语气与孩子一起共同寻找问题.总之,只要您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问题,就一定要从这些问题着手,改变自己,这样才能让孩子也焕然一新. 几个月后,我在一次座谈会上又看到了那位家长.他说孩子的成绩果然有了进步,而且十分显著.不过有一点他觉得奇怪,因为之前从来没有如此重视错题,一般只是让孩子改正了就算完了.我告诉这位家长,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测评,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尽管题目看起来千奇百怪,其实考察的内容是一样的.而学生所做错的题,一定是他知识上的薄弱点,改正了并不代表理解了,明白了.一旦真的理解了,知识才算了掌握了,是属于自己的了.无论题目怎么变化,他都能以不变应万变.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也许就还包含着这层含义. 2.2.3 从一个错误做起 相信许多同学在考试复习期间,都会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考试科目特别多,内容也特别多,到底先看哪一个,把哪一科当成复习的重点,哪一科目需要花费的时间最多,似乎的确是一些令人头痛的问题.于是,到了考试的前几天,学生们的书桌上往往是乱作一团,各科的书、卷子,齐齐上阵.学生往往看了一会儿语文觉得又对数学放不下心,看了会儿数学又想到英语还没背,没背多长时间的英语又想起别的……总之是稀里糊涂地忙碌了一晚上,什么都看了点,却什么也没记住.如此一来,几天的复习全部是在耽误工夫,该达到的效果没达到不说,还把自己累得受不了. 同样,家长在面对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的时候,也是如此.他们有时候忽然感觉自己简直没有一个地方是对的,特别是一对照书上讲的种种问题,发现原来自己身上的问题一大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是如此,又不知道怎么才能迅速改掉这些不足,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心里迫切地想解决这些问题,又不知道从哪开始.加之长期形成的习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改变,因此和孩子说话也变得小心翼翼,一件小事情也要考虑再三. 有的家长觉得从自己孩子身上实在找不到什么优点,缺点倒是异常醒目:不听话、贪玩、不爱学习……总之问题一箩筐,想改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一想起要帮助孩子改毛病就头痛.家长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孩子身上的这些缺点在一天之内烟消云散,顷刻间变得完美、乖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家长不停地让孩子注意这个注意那个.可得,这个做好了,那个又做错了.总之和之前提到的准备复习迎接考试的孩子的状态一模一样,花费的工夫不少,但是收效甚微.孩子的坏毛病一个也没改掉,对家长的怨气倒是一肚子. 学习、教育更是如此,怕的不是问题多,只要能够发现问题就好 办.如果问题都发现不了,改正问题就成了无稽之谈.我们怕的是,发现了问题却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改正问题,特别是当问题看起来“多如牛毛”的时候.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您只需要从一个地方做起,如果您发现自己的孩子身上有许多问题,可以把它们记录在本子上,然后一点点地纠正.当然对您身上出现的问题也是如此,千万不要手下留情呀. 做事情要讲究效果和效率.还以复习考试为例,那种做法看起来全面地复习了各个科目,但效果却让人不敢恭维.相反,如果拿出一个晚上来看语文,一个晚上做数学,一个晚上背英语,保证每天都有效果. 所以,当家长面对错误面对问题时,要注意的是:每次只注意一个问题!改正一个错误!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 2.2.4 不能只看学习成绩 我们往往以一个人的成绩来断定其学习的努力程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于人们过分重视成绩的作用,导致学生认为上学是件很苦的事情,考试更是苦中之苦.也正是因此,才会有“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一说.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有必要重申考试的意义和目的.首先,考试并不是一切,成绩也不能说明所有问题.考试,是阶段性的检验,有很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考试成绩、天气,比如心情,甚至临场发挥.另外,任何一场考试都不可能全面地精确地考量学生的水平,因为考试内容本身就是有限的,它不可能涵盖学生所学的所有知识点.最后,成绩的高低也有一定的偶然性.这样的事想必谁都听过:同班的同学,一个学习一直很好,高考却发挥失常,没有考上大学;另一个人成绩一直平平却出其不意地考了高分.对这样的事情我们也是见怪不怪,正因为考试有其不公平不合理的因素在内,因此,成绩并不能说明一切. 也许有些家长会说,怕考试,说成绩不重要,只有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才会这么说. 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尽然,我有一个朋友,成绩一直很好,顺利地进入大学,又读了研究生.我问他,你是不是特别喜欢考试?他说,我喜欢读书,却不喜欢考试,如果没有考试,我会更喜欢上学的. 对他的这番话,我想了很久.怎么一个好孩子也排斥考试,不喜欢考试?其实是因为家长老师都太看重成绩,夸大了这种检测手段的作用,使其变成一种压力和桎梏,让孩子反感和排斥.学习好的孩子,因为一般都可以考出好成绩,所以不会有太多心理反应,但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来说,分数真的就是命根,它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家长看了分数之后,也许是一顿臭骂,也许是一顿大餐! 学习成绩是所有人都关心的,但学习目的绝不只是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如果狭隘地理解学习目的,片面地追求学习成绩,是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的进步的.即使暂时孩子的学习状况不错,也是很脆弱的,没有生命力的.我们的周围有一些曾经学习很优秀的同学现在又如何了呢?不少现实告诉我们不会做人,不会生活的所谓好学生是没有前途的.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过于重视结果,把分数当成最重要的,而应该重视的是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目的.也就是说,学生首先要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才会由被动变成自发自主地学习.只有自觉的、快乐的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人的创造性和想像力,也只有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才可能取得好成绩. 另外,在学习基础上,实践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终日把他们关在家里,杜绝一切户外活动,以为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其实这样做,即便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对他能力的培养也是毫无益处的. 生物学家威哥里伏斯在幼年观察到一只虫变成蝴蝶,给他带来一生的影响.这让我觉得自己又变回一个彻底的孩子,看到彩虹,看到闪电,看到一条毛毛虫或者一朵花的开放都会兴奋不已.片刻心灵的悸动都可能影响到人的一生:印度王子本来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不就是因为看到了人们凄惨的生活状况才毅然离家,最终成为佛教的鼻祖释伽摩尼么?如果当时他看到不是真实情况而是一些记录下来的文字,会给他带来如此大的震动么?如果牛顿当时没有坐在树下,那棵本来要砸在他头顶的苹果换作书上的一个彩色画片,那他还会不会好奇地想为什么熟了的苹果是掉下来而不是飘上去的问题么?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真正的感知,我们学到的知识很容易表面化,也很容易被淡忘,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了然于心,才能日久弥新.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一本一本的资料填鸭似的塞进学生脑袋里,而是让学生有心灵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