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30个成语故事内容,及人物,道理不占太多格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9:55:37
谁能给我30个成语故事内容,及人物,道理不占太多格的!
x|n+Kݯ $xՃݍroy>YQ'ģ;9att"vC藿;ѽd/^=dѝMdT<&kKf-/r*r{Rwi, "npm/̕ {R|fRɪ%Mj,8~iCVQxĜ@E ׼QV,$u6+]`jˮifJr\ZJn{9b__’yl><{N4nƫ 8nv?iRWa0\ 5ӭ(pSMR` p īR5MQŋJWh er7s{&t>T:U 9U^MnVpSVkk=`U~we:κ;^`oUJ*{snbXx;Zy{LX-tN=yc2&;fco_tgMI:(Fb-qo*|[WH7ua6y'?s^uYur=Vy6/!$<3MS떽u6OjL,mCd>t"ewVNTIu YF UY/0R+A( ʧnAݶj&0r nRFSFC :zMK7ն3 [Vy{G~jT BD+}D+)C$겫zy )d X`o窊-, U[S.d0!&x_5T~`RP{9 m2zOow:{>0?-W=.}.Ør  O0^܅VXCg~:7YhFÐD}P:Y/ҙTn8No `)}U̅p 77M8CE"\F2!gFS2WQ^&0JVAPSO4AJZx/_Fx7GwHUfv<,lz{81a ^Ǿ\Y^!,ZEVt3)`.,=m \&x<`YTN<~X/ ˝,0*^%w1T``6&iA !+\p߅XzViAQ-_y7Be3T.5:p7K,ݽ@,c.P<  u Qv䋙rO x{lJ O4ZS̴#_ TS0.GIl!R)}?4vcX!n`"s7=Lg QU%l5qsmFʫ=T+t`Nԑ`f/=O}Ʉɪ.^_ !0^#_.~O>> N<ߺ9쨞FȏUTR8Uw@hڋt)\RQ5 ĭ9 P#~#[󿏻THt%2F9íMzxLlQ_ -KMJZ;'Ojւ@]6,4RT\Pdݏ4?4:FyFN2 %\l $&~K}H#,R|iuQs݂d0G/Y|/)]Ɯ M,8AZq>\(O'D>B A|{{+~ykq @7|XxM6l 7gm2ug ޠMU} ] J#]v$!Q„6B<x,(o[j\ .y fA9_俟0v*<א@75$H P6k9O =KD\ߪ }ux@^"^5.3Y7\!ps)K"-ẁy;) 73)i>O ak&\*zDXk4#uI579d:Sh n@4+1RUj"lDÒ)5diG/uەX_=: a;Oq@6CQKq[UlP &[G@ԱV3.x}ۧQHD*̗iIEiscc+}#v r~ȍ/tyІ?`isbⱢy0l q^ ]C?A?A{Z_|VmumDDŽp`r?ayOW^ȳeǴXi_1< +~ȋ܋\|uV=V8~ j*iT,k_u',Ta \'sIBdRgH b#tZG0ǹ|h$1a563Hm]Q/X|3,؃31غ)ĕVv`XNsGA2 rIĆ&<Н:>˴#ǘ.tg+x n jW@ɜx#T7t)A7>ݝR'N5q&K'&a9uFڄ_/fR ocK,Ȧ*llU,?֮1YרP.8 iÑk%2/Ν0K_.Q&M&^1m2s1;I"ޚ;zY՗Qw ڻև1Ʉ1F)Y`="&J14{N*AK "bn &*F9s'd ge@;ȉyeΡ?#cv ׊8QsN4:Yn>[#7qge%'qJdt}+J p [DC!Z%Gfϓ NWa !clY7aI30DJB[s"&&{u~r09C h-(EXKPdo^t9͈\Tye$H+2ߓQqrN&?r[–V[pލT |aSϽ'u:)l̖&1߸{pբ=G&Gu^WE"d~K.IÛqfqa W3 tr 0HY-k z?1II xW$zї Яo*WpF%W 6 w! _EK6Fe+:XNcwLggg0PG};>`s=+A(X`"lyF/5`: ;rt\',z|z孊eB23N= ż Ӟg|8JU49K7S :8 't(3ܻr!T|?؊.[૪ɀrra`;g$S?)fj!vgs7Ԧfl!$D ; TqJ!=O<E%gwd͔$o7skX;T^Ν3S LuLJe3_\p˶w{&sjV覨+Q1 VLu @Okn՗ח5ėxZD9* '}t]ʋa$`Uմ?Cs"nSm(Kub)%Je=:D\(8D*>wYk!Vcܡ^z a\Hr+h/^-sp3 nj|6IO!wܠ+n3*3-CucSFpv* `OY!8JOnLp.g{opsn4f U`$W`k q+`~D|/2AbcW |D!l9>3]vrfIw ђSn``CgԓMk)* Y I $Mm,zLBB"M7 tHDIWm Ng0Hߏ%i/2" za0+^#Dg<ƌ_7!fR([L3E6AòNr{Q/h!T (W֡}a+p"9_FG-Ɛ(X8mkI;0;.Z&Sb'fx"Dy>49E"EoUPYvD2PYd)BWg8CtK],y\mZcV)?r)fWz6 _DIh1J/X`$}OBg]cHI}Jª&Ro`df=E(Ro+ARw/pgjys}!ZKb L HcT!\<|Uơ>^e,`#SliLt䱘3F hE3at GϬwƷXz"Ahg"-|mj yʌO`X?jVkɭ݅ "Rl=}3vñU]B92.H%lgY{ !ޟݠ17 D ;a=$/x[WGi`E#6L7E,f^*g5<'. ~2v D"Ya&Bxc Df  2@ 𫐁Oˁ*M Tfs+tMzrs\Gf5e܄Ѧ0'LX'/g}~;(q d!_fP*g*++Yr,H{B/O_⳽1}v6y FjF܀/|um5) +밂͍lM `'̥3Np,j\}|ֵ\: BVٴ,^יLL@c싂#T>TH &1A 4ArH\qWޔU.ۢx,Ȇ;܅nmΎ1RN6̍Hs0@8ChB\th,r!x^%triШ(wp$,&x[{%`tja9mpPbS㭔.Sfa' TN#5T띮-bjhYxɖ_|/+@gĹ;b\=Mx5O0W }cc) lL@SJ/ b3NxERwUX>㛾QCv1OH?%NRufOT3cЊn|ajv^"'k&9Rx&CbmRljAr~qS+a0.3M[޼ĨUGB0Gl#d,1T1zM avB^򛎋%ƥӥfk-$G`D%:WWބQıF5M16v|ݐ8#)Wdn \%Sn@8oZ*VY/Gl@,T(̀fPp",q!irS'2N#'@:deV8cXuY3҉o\T Owuoo썼GgN=|%n~ Ǯd;$Q˾ tU`椶9Vm L s +KvݿfC"[kǥWѭ W ~%3Y|tWA;=w]=Ine ǼS rd"dhgbIa9f>x[9wP]J#dbYz3zxKݏ7@Jl(QYmp]$$hvRe9)X$j@Jo25y3 pV؁|ٔA֯`J7U=|( <`(S[^T U琇[jc&]3KzBuis&b^;Ì)ȡ}-UxHx0`q;fnRʅxlHJ֙ b̥eNܬSH'7zKǍ+½ 4?6!:=R6iy\G)bI ՔB"pXnq'VI"ŜD`ΒO~2K_k~F;/i14Qv 3vߟ~@UJVpXG2[)X&5P;#-*bKlmBeI)"i,|ܨ%Xk[ Ʃ4g^-\"HS̄ RBΉ4C&W g[2RawrQ<c6e3,QXtOVr5_Z1uI^Ť`vXadK{<_b<g>gP\O)cu0bQ õۍ^FIzo;!Dro7Y,SܴGlBkAz\40E&aCtt5*d #!ou϶L˅IMN4D~ڌaFgH#:'XZ"r6'"`\[Mޘ/+hknCrnhl0ݝ鯂4˩m:wӡgؔխԿ{Ox Bdq EpI?Yz6/!7'x`h. x(J6CK F\ɞB 5!Շ#[|Ԑl& uOgmp54KKI4p0 əB Y>ż礰T7N#ixwIe'6HٹÇV~EԵOr%}$ԋ{cr>S^eK+9Պu&Χgs6!X,c-A%](p7lfyO~gOXtyL }x)Tey.PcE"0M$KQ!n 0yBLf}-\ځK,)#&myga'aWᯡƒtmBO?%qB~(YPL4YY]Zn'd(hdEf&Fddi?Jo[ӻ22^ x``qo3?gtdRт< v89;zSq*=ҥD賖nB]4`\yH s .!fˉW]H +,)kk1yu5s ֦j{N YlS {f{l{f7y r2MZAˍ 7<P/+ y $y7n*Fr-3%QH٤4BFZs٫d9yIj6B&!Z ajUtcHF<7`_1N-{9`4+ e>{Y?Ib%ߕdExf#p؏&T><ۦ_{l0Jr;y+ϙ}s#|PHNԶ;T:_űic QaLj9՝ɑC IF9r֪bJ Մ]SmJ'҃x!\]

谁能给我30个成语故事内容,及人物,道理不占太多格的!
谁能给我30个成语故事内容,及人物,道理
不占太多格的!

谁能给我30个成语故事内容,及人物,道理不占太多格的!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南柯一梦
这个成语来源于公元九世纪中国唐代作家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风习习,树影婆娑,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夜晚,亲友们都回去了,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进入一个树洞.洞内晴天丽日,别有世界,号称大槐国.正赶上京城举行选拔官员考试,他也报名.考了三场,文章写得十分顺手.等到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名列第一名.紧接着皇帝进行面试.皇帝见淳于棼长得很帅,又很有才气,非常喜爱,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状元郎成了驸马郎,一时京城传为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淳于棼勤政爱民,经常到属地内调查研究,检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洁有效,当地百姓大为称赞.三十年过去了,淳于棼的政绩已是全国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得意.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涌上街头,挡住太守的马车,强行挽留他在南柯继任.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他的政绩,就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以示奖励.
有一年,擅萝国派兵侵犯大槐国,大槐国的将军们奉命迎敌,不料几次都被敌兵打得大败.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官员们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人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时养尊处优,享尽荣华,一旦国家有事,却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要你们有什么用?”
这时宰相想起了政绩突出的南柯太守淳于棼,于是向皇帝推荐.皇帝立刻下令,调淳于棼统率全国的精锐兵力与敌军作战.
淳于棼接到皇帝的命令,立即统兵出征.可是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军刚一交战,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手下兵马损失惨重,他自己也险些当了俘虏.皇帝得知消息,非常失望,下令撤掉淳于棼的一切职务,贬为平民,遣送回老家.淳于棼想想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羞愤难当,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他按梦境寻找大槐国,原来就是大槐树下的一个蚂蚁洞,一群蚂蚁正居住在那里.
“南柯一梦”有时也指人生如梦,富贵权势虚无缥缈.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爆发了一场战争! 年轻的越王勾践以范蠡为军师,使吴军大败,年老的吴王也因伤重而亡! 年轻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发誓消灭越国.三年后,夫差率领雄兵攻伐越国.双方交战后,越败吴胜,吴国大军攻至越都会稽. 文种买通离间吴国大臣伯嚭与夫差极力周旋,终于让夫差动了怀仁之心,不灭越国.越国得以保存.勾践率王后与范蠡入吴为奴.为奴三年后,夫差生病.范蠡抓住良机,让勾践为夫差尝粪而寻找病源,此举彻底感化了夫差,从而释放了勾践. 回到越国的勾践,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绳子,绳子一端栓着一只奇苦无比的猪苦胆,每天醒来,勾贱第一件事就是先尝一口奇苦无比的苦胆!二十年,他雷打不动,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践秘起藏于民间的三万雄兵,一举将姑苏城团团围困.此时,夫差还有五万兵马,却因粮草难济而不敢出城一战. 勾践创下了人类君王史的奇迹!他苦心励志,发愤强国,创下了以小打大,以弱胜强,以卵击石的人间神话!卧薪尝胆的典故被称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经典中的经典,勾践的超人意志或许更有人类意义!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哀鸿遍野
解释: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游离失所的灾民.哀鸿:哀鸣的大雁.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
它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
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极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地哀鸿”.
原诗中“哀呜嗷嗷”的“嗷嗷”两字,后来还常常用来形容啼饥叫饿的嘈杂之声,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给点吃的)”.
爱屋及乌
解释: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
安步当车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
曰:“蜀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 正以自虞.”
释义 表示慢慢地走,当作坐车
故事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进宫来.颜蜀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 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 “颜蜀,走过来!” 不料颜蜀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蜀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 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 怎么行呢?” 颜蜀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 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 玉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他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蜀不假思索他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蜀神色自若他说:“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 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 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 他为万户侯,赏金干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 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大臣们忙来解围:“颜蜀,过来! 颜蜀,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本)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 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大 卑鄙了!” 颜蜀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 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 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 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 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 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 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 个个会衣着华丽.” 颜蜀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 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 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 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 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 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 是您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蜀.” 颜蜀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
安居乐业
出处《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释义 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 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安然无恙
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安如泰山
解释:
安稳的像泰山一样.形容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
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
去找找就行http://baike.baidu.com/view/28509.html?wtp=tt

详见:《成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