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复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7:30:34
小学数学如何复习
xYrI~yng#y/t{IUl$D!(H** snެᐁʼ˹.G1*<᯸ǢSo>}u-WfN|<>_lo);#73ZZە7L|fp>8>yb),]DG{3Ge[,ʆ7+e0J|.>(͞\{<篋pb92)k)-,{˵X2#779IIo~ 1+kX]ȯ ' y2caZ[,ss?,mN;&Ea}Kgl;L 7K&nI#Dl YwːEDƉ@ 5s`يRkɲd)A |YxTI0MZhS"FcI r?L/@XP.A/(O\߽S&Ct|,[.tJ Y`7ШU&6_yH!EwdVW7@wh7\ܜt&z0\dJچXwɻGPVA#׈K`L_k4/ Qok㤱TV8GIlx!Rb8վT X6-Ur6 (%IdÛ?S{0ԛ04EhH=I _d"C[|* yۂޥv Yxgat>xe۟Oԧ{̾8%zA>EPyN_nWiiR]LFTZ~RX#ޑhdHήNFG~_xu1}D.+v)R}/?{6"5?ݻM^/4ZV<$ي.*/?Pؘg: l-c|hGRR#b5ҩxN 3'Gchcs憘isA ʗ`nt&oy}PrQ4)z;:qsoe d)aU1^ A豋;>L@W?}2͔lBuX&FKI#ZpKm[ήO}O9GT ,XV"/.GHU-rMh/7OƵ ̊TU.3>R"Է mi{8v2'*70a?RǔID8lׅ1fRR\1uAEsXDX'</mr+R-pI;IL'jj @}ePzDHH] { ]T[HN'l* iDvn 筜!g&#r }]d%?LcgT0E.Ͱt 5|wfK492DVm$ rWTADI^aqmBD-^{F%𕳔ILHiA4[/]:T *+P\F8^\OaU6$-sWݩ*NjD.i]e(U45w#vR@3f3kC*#[UՆ0:Dž@D}(7fC nQ[ʔr *a,5M(Yu$b"DrYć(퐺r73r}Ew4!ll;nF5ȉ4ѤWLw]ٴ?v )G$\^>BH3AB)*:u2Β9a&QvpAʲ)"I@qssL{cbC0 <[=Er?$[${Vڛ e:HtMS%7Nw6 * /4;13>}L=C&UܦQ?V=`-74U љ2b\l(|NhL4D@ ĉ '7zET♇*ucsf%h}niԘGK}q%tQͽj{S"yF z-ϞJ1UխF[kjh!"TXzU߄,+R>#(|TnxLHWM"K~n.y {-^ٟr¾eJrSP iPTքB*TDubpi6g^~u6me9=fɛgΙ7t9&'4EYY(#qkP4[K y~e+7< #Ts4RɅ7!$$z5:Qz4!R]!km]iO$OmcG1 g8vĈc7UPؤRHTrv+؝N*2a QaQcY #CΠ&(ƚkC}[cz,L\9\!SYEkߠɯ&Qw.yt|wW_\A1g|՗w'\ͽ VIXWUn?C{G8Q#g"ơj vv=alI<ćK{jUSNPJEss6UeCp;r@5uA֩tu{ڌ~8xb@!)pդQ/}h9<êg(g( េz9ҖU 7@XaLw@f\O\JcUAS&,je}j14gߡi.>w!̓i-h.;(ƥBy>K JB!54ut*=U*Dh=fq(c7oj?sMo

小学数学如何复习
小学数学如何复习

小学数学如何复习

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长期以来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教师以讲解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学生常以记忆作为复习阶段学习的主要形式;三是以大量的机械操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与形式.这样的复习课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查阅大量参考书与收集试题上,学生时常感到疲惫不堪.

为此,“复习课最难上”、“除了练习还是练习”,一到期末复习阶段,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这样的感叹.确实如此,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有“成就感”,它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本册内容甚至整个小学阶段内容的重任.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使学生在复习课中乐此不疲,提高复习效果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有效复习.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没有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应使学生产生问题,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具有鲜明时代背景的情境.

如,今年初次接触小学毕业班“数的认识”的整理和复习时,可紧紧围绕情景图呈现的内容进行复习.这些内容是: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13米、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只有—250C、今年我市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天数占全年的 、一本词典有1722页、一条围巾的成份中羊毛40%,化纤60%.通过阅读这些信息,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并不陌生和抽象;另一方面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具体、鲜明地反映一些实际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通过说一说这些数的含义,为进一步再现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等的意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创设“大空间”问题情境.

所谓“大空间”问题情境,是指提供的材料中包括复习内容的全部信息,而非部分信息.

    如,在进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整理和复习时,我在引入复习内容的时候,创设情境:六一节快到了,学校将毕业班文艺汇演的舞台布置任务交给我们班,你们打算怎样布置呢?自然的将有关周长和面积的知识引出,从而揭示课题,再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六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知识和方法的梳理,因而,提供的材料应包含六种图形.使学生将多种知识再现,并将情境贯穿于练习题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这样一题:张大叔准备在围墙边用30米的栅栏围一块尽可能大的菜地,你认为他怎样围比较好?有的认为应围成长方形,有的认为应围成正方形,有的提出应围成一个圆形,也有的认为应围成一个半圆形.这时教师不作任何评价,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假设展开讨论、交流,并通过计算、验证,直至达成最后的共识.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及时巩固了“已知正方形周长求其面积”、“已知圆周长求其面积”等一系列知识,学生获得的不只是如何解决“怎样围面积最大”这一数学问题本身,还有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猜想──验证──结论).

二、小组合作,看书整理
    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因而,要把复习课定位在“促进知识系统化”目标的实现上.
     1、通过回忆与看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由于课题本身所容纳的知识点的不同,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要让学生通过回忆再现,同时结合读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清楚每一知识点的意义,这是梳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当学生不能完全回忆时,可以结合教材去搜索,教师及时板书,这样,学生通过思维的再现,记忆的提炼,有了初步的记忆表象,为课堂进一步系统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找准“探索点”,进行系统化整理.当学生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后,重要的首先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而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加以整理,从而使知识系统化.

如“因数和倍数”的整理和复习中包含有“自然数”、“整数”、“质数与合数”、“偶数与奇数”等十几个知识点,要把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接着教师可以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根据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你喜欢和擅长的方式进行整理.
  3、要让学生合作探究整理.复习课重在使“知识系统化”,而这种目标的实现,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学生在合作探索过程中,不只是获得一些知识性、肯定性的结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知识性、肯定性结论的获得,感受、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揭示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合作探索整理也由于课题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形式.
  4、教师要巡视指导,体现“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活动的同时,还应成为数学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探索数学和认识数学.首先,教师应尽可能参与到各个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索活动之中,这样才能丰富自己对学生探索活动和探索结果的认识,了解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对问题认识的不同,以便指导接下来的汇报交流活动.另外,参与小组合作探索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指导的过程,指导重在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汇报交流,评价反思
 在合作整理的基础上,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结果和思维过程.
   1、充分估计思维水平不同的学生整理知识的不同结果,是汇报交流活动得以开展的保障.如果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整理结果不能充分估计,一旦出现预料不到的情况,教师就不知如何处理,交流活动有可能将无法进行.
   2、有序开展汇报交流活动.有序就是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探索情况的前提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指导学生汇报交流.
   3、展示思维活动过程.对数学问题的完全理解,不应只是显性的知识结论,还应有隐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展示学生思维活动过程,重要的不只是让学生说出“是怎么做的”,而是“是怎样想到要这么做的”.
   4、反思评价学习活动.首先,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要让学生从被评价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成为评价者.其次,评价要从不同侧面展开,既可以是对整理结果的评价,还可以是对整理形式的评价,还可以对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另外,评价目标不能定位在办法“好”与“不好”上,要体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和“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最后,评价要能引发学生的反思行为,更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理念.


  四、总结梳理,构建网络
   1、利用学生的整理结果进行知识梳理.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进行知识梳理.
   2、教师引导梳理.当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整理结果进行观察,建立起纵向与横向的联系,不断补充与完善,形成稳定的知识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备知识系统”,做到心中有数.
3、进行方法的总结.学生最终形成的知识系统,是群体智慧的结晶,隐藏在其中的是观察、归纳、抽象、概括、分类、集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对这些“隐性知识”也应进行简要的总结梳理.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体进行表扬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