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时间顺序的春联的演变过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5:48:39
按时间顺序的春联的演变过程
x|Yo+v_QlA& N 3) N(I$SeUw?[>'A VZ÷VwW:/&fRvOqKav`2_|wۿ~3{_~e6_?8˭UCWoMoCO0Tl ZMmxmSxpI;LianHQt\vǘjzml'Ss%Ӟm{ܳ=Sm· +KtlNLdF=sL}ߚ{פOVLƝ\*0դFyg5hQLvl aƆx/ovRb}-e7ma4n1tڲ.s@{۸K,HJMd_l57꟒^ohx٤;7¼QOQ?baWEo'|]M )\F<ն'ϵwo .9R\Mkqk qfsINuv( ^7sɼyzv̽ٛhdQߌy5Ast߸5ꆷ˵l*jʍ[ltcm5- %3B]͹gQ%R%>\C|DrZEF{Zv"OpNFfvCd'&6<=H?D_7W.qϳuu*A6!#|iLmO~@ iڶWg&?2WѮ*%x:kZ![6yc>6zx51,+ñc/SyΎudmW}hkAvAB.XS*oj0z0/! [;-|d Z7EyJu`6Y ~S`w-LY-N!Ϋ=5 k3Y;_n2؋P·{q۞^jZn'|r H5CrnW⏳:mlޮMo5 Qݚoܮ M=cdT 4;i;[ a}M@S%c_40Gc<S0 =q >l>0W)L06ƥܡ:yY79hA(1_T_A\b"Ұ_>O=2KJk 9 ES3 l [9f'q .A*\l/H^T i&8VfUvЍ_]845cfLL:&F:wjU !݁Q0*-W.Ezf ;EYptK}3ytyGQl!/G_eEj A:ҁ޶S'0Iwv8V"@`98C{,:ռ} hPQ;Iِ|hO0wcO5O }cwq&K c _]%q Yjvѧ;'UK[ "dݩ¯Y„am-qH(u/sE\LUWTE)6 j]}([|!≕Юi%h>A=IP%ۡMB9y>f␜ѩ.(NE6nc!* _Y/LWGMIo6 B Ņ=:7f/~-W&v+M#ކu4sLmԾPPK| Hi^_5aj5V^sRy,@nesI(1mr Z9Ȕ;rMEȖմd;-UaRBTN6M%gw,!k/S PEB:& j"y9zM0tNF#-sNs:)[1rI9h(| 7)L./aDh tE'? _Þ~&"bI\MjBpe__{vt΀aǩKPDVqV5: vo5gz^M *Yu~tBd.#{R\M_$!LR a`V,Am=xˆ}I!k0]Ke/BibD+K_' }j%2&.7.X>2`*oN@s0h #Nfrv=3aܑ{X`K̈́TW/tc |f#qG̨ Π#|4 ֦7)+3#n[mhg IëIg4lv443%U^^Ml= }ⲅ$o1vjB+> cɊZ%=kCP Bg-odfCԩ =~G|[ː[wl:[ Os:5G^DDӘK)@#an|$ke"H}I8Yť#} *f*][ᯏ@5zvTlC/w^иob~QJR0Tu?~ku]>7}xwYx0_Mn 1'XGI4!I/*>TMQ>^=s5gl/(&7WM_XS)JحgOpGb=[M/'i4|dNM-SnC&C 9ME BeSD|+U{{j`UIgi0\j!#h4myi/'2> 4u*QZB0ISg,:z/A7rྉ$swfp0"D8Sk S@U$&invH){ L Z[5$11&WjkN׍ 퐃m֌bvf)@ad`˔m1ƭ:M:ڋlU|tdzj8V2^lM;n'Pf+ wΚmۅww%eDL蝂&עeHǼ1&=t3wz E\$<]G8UY +a]ծ?Sj#K3n@{y#9Nn2ƒWiKrw5iG1,>l(EMLz\``Mxoɳs'LҘyI c|VHv[oCY}GZ3@YhwQn2u7Bil[Q%ir#mJ@k&}d+*X'W`)G:}. `c3qMǐ .!d~ 4|vrl}Y8Q'P'~m Q4lx&lm1sfs_FRJeڀ8}ME&/>8 OQ厣t%DMkH9ju-{RKNFv6!ZJyG78Ș/I!~͐Lq2smanCpNFP5M,(nh^Sb}$SC-)>q CXpd @9nfӦܺS$̿rwiʻ0jH1Ԏ2 "&ԏ7EGOO$MHwR`qbCcV/N%5 ._0qS% M $~nEm6 Ҹ.8,D_(FrJX< >warJF[֚6eD$?bYk@qJj]bt\9vCP{> r@U/+%'1ը XCPhob~>݀*?:5Ǻ5owxcz;\i"(BCptߞmxz6?nҝn%LI=4|[`% !:x5(:S׃0m=cVK|)xr{QZhQ}? ldh 9- d?V\ .h~7k-}ƭW2^ 7}>&G ~g^ ry80y;՝՜uD%c RBu5yd8d՘n!o`zr~@SȂn: N\ǨcrkB8(5IDb2[p>{ %_~ 00S/Y>FQy5!nA.5LJ`c@`^V 7s;`J !J+Po4<^I$̚Gdjp;Y!iϿ[r'js ԓԨa0"F+aʘ9ȸ{\ kY jEmUӳb6S++R'/N//{a,EeeD?1֊Ra&o𝩥0* 7%X®`MӻNX(}\2~KŞC:^HDtQׅ'Z3] _[W*E@ `c-f4ʲr=YKo=axF ~{orkXqIh|ЧIu(ڡN mQ^/ =uDK0 :V'u(㺇uY`F:e'rW,jz8G!9XkiH\̽ߊ:01.L[g#7HC: z~7_~?y9 zgen^{g& X@gW{[7O'l=^biC7: lqyW`܏tvX5 CtDwYA"Nm)uh 雙gCPD=bTTүvZx=;-m`q"[`„zR:JfK:qVmFI&.^? ^+G|\wmv"@D@KȂwu9@j*j .ݣ=' ~1u$Q$-R rQDKЍFh. >X-V&n9qY~g֎M7wLP7)y79r $)WJhz ]ZIIT<V]y;~#1k~f v/}F">z\y'{jSu;Hf4DME[xiw ̣fiO$@`0g^\82ݏ=ڳF̒I}X6cSɂȨF8;lR:q ,:5;Po7̊0+6i3|ȅz);hva_oxR&O,`^rvd,'J(DE]*pd:rX)u Ko0A֔$z ;?= I8p;@NbM@yR+3XAϘbɉ*$P̘l:᜙+٩H< $>E7 4av xy HNYx4kҭѣb֍P&ڙ.A!!g,QiT(-|aTN.A| UBypMo$}#[܁ힱ A ERG"Uh xwfeƿfhQ 6B KjJ fsNwLP0uI 'ڭ ~sh&FVʞ47C%|m1*?ۖcBwRmHR{yF79펙T) Ji¿fݞnz4j{,V5P}6/fuK*>2lK{f&# K/y_sf C ټ fٗ!,zəv=(AMxl`'8X-Wrh4V48`̌Uon@ig4>OI=;c"LDgR*9H[gcQE~Ss\@\Cw~UdrmJ $ ŊM0#'Bǀ>Ѹk((Uâ!\"^f_Y'_ oVOb;IM} 4'{"PA0A=ۗTN!di;@hQskL|Cl0޳sPZ̰ ]? WBf)>GnσԺ%ǖuhkfg_=&vعRJ4v@5H0I1,a^TA xAs=nPdrّT͉i)8]_LPeLe:qa6XZorJ_U?+j( emO&feCI^4 ~'ƕ1i.?J}':|=]ضzBt_$Gv*xݖ Jl9DG_fשh54•d2A"ONPc,t[ne{ [Cw/LGOLoGe)ٷ(P $?br/M v_a+n$'6DDBhH)L0]ܽ&A_;+{  y #@3˷FIǜtv$֘@ctZֵ;Sktx&n{MC*ƾI&b7^ K2W~Y':|v_vpn.>@!(G˲\ l.vL >,F TDeLW]2;]n'Dxk㋉/&7x0qNM{!;;KV뛣.yn:* ` 1Fnu8u,iRBGM4m׵ &oUY»^x -'8g F\iI("9r :|P fH@q# 39yFSԇ47=A|2|76?Xwd#Lxʪ_= tsK$)Ilhlohr*ߜ w<"%@$U}&$F;R5h(;UVwFf_&z\pP>0!{vzi"uȻ((iZ2jc [[w !y[uO$`m)C°iPs:%dOd̽UdNc"Ɠhd!R"kݤE+$T$A9y@`i3`ek.DZtd^ڝ&a#f;7`̣TDO5o^iWOBm+A;ֿʵڜO\ɾZ[\F$_eY{kǘ?v^ڎzpq;GW.p`߼}_wkIw\ ~*wScE/|;[+7/ugW_rw]†o].+ޅ_}k#?ww2g^at;مw7?_N!E׾N#v]cף_tWd|vx~ Ȗ~%Ex:s:x>sF|/W VH9Uữ'E?o/'xœU<.'7'/+x2׾6>68T|/|x0Ö_B^O\"'_H^Hޫ7.':y*W. 7q+ʋ[~w^, ~It_z<]1~~y߸hWG~)L?x

按时间顺序的春联的演变过程
按时间顺序的春联的演变过程

按时间顺序的春联的演变过程
春联(spring festival couplets)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编辑本段]【文学释义】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楹联分为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多种形式,而春联只是楹联其中的一种.所谓楹联,就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因此,楹联也叫对联.这种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互相对仗,而且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立文体.就是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内容要有意义,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楹联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它最初起源于桃符.桃符是我国古代挂在门框上的,画着或刻有避邪图形或字迹的两块桃木板.桃符早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当年我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画着或刻着降鬼大仙“神荼”、“郁垒”桃符的习俗.
那么为什么桃木能避灾驱邪呢?根据我国古代神话《山海经》的记载,远古时代有座山是个鬼的世界,叫鬼域.在这个鬼域门口,有棵大桃树,树冠能覆盖三千里,在树上生活着一只金鸡,负责每天的报晓.每当清晨金鸡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在鬼域的大门两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将它们捉住,用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这样在民间就流传开用降鬼大仙神荼、郁垒和桃木驱邪、避灾的风习.他们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垒的模样,或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自家门口,用以避邪防害.这种桃木板被称做“桃符”.
[编辑本段]【春联的产生】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联成为一个广泛的概念,出现了很多附属的品类.根据使用的场所,可分为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几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的,就是我们常见的春联;“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就是春联的横披;“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的单幅文字,如在过年时在庭院里贴上“抬头见喜”、“出入平安”、“恭喜发财”之类的文字;“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单扇门或影壁上,春节时大家喜欢倒贴的“福”字,就属于这种“斗斤”.
[编辑本段]【我国百姓的春联情结】
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我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那么为什么我国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呢?这就涉及到我国百姓传统的思维观念问题.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因此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欣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同时我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编辑本段]【写春联的要求】
春联既是根据我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又是借鉴了我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它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它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也有另类的现象.在1916年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欢欣鼓舞,手舞足蹈.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乡人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撰写好的对联一看,写着: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人们看后,不禁哑然失笑.文人故意问道:“笑什么?”一位心直口快的小伙子说:“上联的‘袁世凯 ’三字,怎么能对得住下联的‘中国人民’四个字呢?”这个文人听了“哧”的一声笑了起来,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民!”这个故事虽然说的是“挽联”的事,而“挽联”也属于对联的一种,这就说明无论春联还是其他的对联,都必须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如不相等,那只能是极个别的另类.
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就是说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的词性,就是说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如刚才列举的“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动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一位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宾主之间联句对答.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地说:“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前几年我曾到北方去,带去一个上联,竟然没有人对得上来.”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你出了什么句子,竟让对方对不出来?”他的友人就顺口念出了上联: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是他们觉得不屑于回答,才表示不会对的!”这位友人不解地问:“那么,下联应该怎么对呢?”纪晓岚脱口而出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这位友人听了,不仅寻得了下联,还十分佩服纪晓岚的才智超群.这副“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的对联就做到了平仄相调,达到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的艺术效果.
第四,切忌合掌.
所谓“合掌”,语义重复,浪费笔墨.譬如旧时商家常用的春联,有一副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副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但深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和“达三江”是一个意思,语义重复,对联的术语就叫“合掌”.七言联一共才十四个字,其中六个字表达的是三个字的内容,这就导致语义重复.对联是文章中最精练的文体,决不允许浪费笔墨.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发祥光”对“腾瑞气”,也都是语义重复,都属于“合掌”的毛病.
第五,选好对联的横披.
横披,又叫横批,横额,横联.横披除挽联、寿联之外,大部分都要用.横披与对联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横披,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换句话说,一句横披,就是一副对联的内容的升华,是对联的主题,更是点睛之笔.横披在写作手法上,常见的可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对联写意,横披题名,如“欢度春节”、“新春大吉”等,直接点名贴春联的目的;
二是对联写意,横额点睛,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的横披是“吉星高照”,则是揭示出实现对联内容的关键所在就是“吉星高照”,属于点睛之笔;三是联披互补、相辅相成,如,“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的横批是“前程似锦”,则是与对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对党中央“常送暖”和“总关情”的无比感激之情,也赞颂了党前程远大,辉煌灿烂.横披多为四字,过去写横披是从右往左横写,现今多从左往右写,从右自左写当属正式写法.贴横披应贴在门楣的正中间,其字体应与上下联风格一致,上下呼应.
[编辑本段]【应该如何选择春联?】
春联具有广泛性,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过春节时贴春联.不仅如此,就是连一些饭店、美发厅、宾馆、杂货店等一些商家、企业也都贴春联.这就涉及如何选择春联的问题.
首先,春联要突出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追求.
无论是居民住户还是单位贴春联,都应体现出一种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追求.这种审美追求,有的是从祖国的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着眼的.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等.这样的春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有的春联是表达了自家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向往,如,“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种家庭春联是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祈福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其次,贴春联最好体现出个性.
既然贴春联是要寄托某种祈望和祝福,那么,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身份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祈望与祝福,因此贴春联应符合自身的特点.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这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祈望与祝福的春联.“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这是宣传商业繁荣的春联.“一枝粉笔,连绵化雨滋桃李;三尺讲台,摇曳春风抚栋梁.”这是教师家庭贴的春联.这种体现各自特点的春联,更突出了对本职工作的无比热爱和忠诚的敬业精神.当然,那些从国家的宏观出发,赞颂国家繁荣昌盛,表达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予以热情讴歌的春联,无论是家庭,还是单位都可以贴,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说的体现个性主要是强调不要将春联贴串行.就是说,作为工人家庭,如果贴一副“费劲养猪,三口人家甜日过;种田流汗,九秋果实旺年来”的春联,就会惹人笑话.
第三,春联的张贴.
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的规矩,春联要竖贴.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上下联不可贴反.譬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就不可贴成“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回大地百花争艳”,从内容看,上联与下联具有因果关系,因为“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才使得“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如果贴反了就颠倒了因果关系,也让人读着别扭.再从平仄看,从春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断出上下联来.这副春联的上联尾字“艳”是四声,即仄声.下联尾字“辉”是一声,即平声.一般地说,如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但也有的对联上联尾字是平声、下联尾字是仄声,不要认为是仄声的都是上联.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从春联的内容上来判断上下联.这就要求我们在张贴时认真读联,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
另外,春联的尺寸大小要与自家的门户相协调.居民家的门户贴15到20厘米宽的春联最好,而商家铺房店面要根据门户的宽窄,贴20到30厘米左右的春联最好,这样能显得协调、大方.至于某些高大建筑的机关大门,如果贴春联的话,其春联的宽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为宜.
[编辑本段]【春联实例】
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
爆竹声声辞旧岁,
红梅朵朵迎新春
东风吹出千山绿 春雨洒来万象新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山清水秀风光好 人寿年丰喜事多 和风吹绿柳 时雨润春苗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一家和睦一家福 四季平安四季春 楼外春阴鸠唤雨 庭前日暖蝶翻风 人勤三春昌 地肥五谷丰
一年春作首;六畜猪为先.
人开致富路;猪拱发财门.
义犬守门户;良豕报岁华.
巳呼迎盛世;亥算得高年.
天狗归仙界;亥猪拱福门.
天狗驱寒尽;宝猪带暖春.
六畜猪为宝;四时春最新.
生财猪拱户;致富燕迎春.
亥时春入户;猪岁喜盈门.
农户百猪乐;神州万象新.
守家劳玉狗;致富有金豕.
守家夸玉犬;致富赞金猪.
阳春臻六顺;猪岁报三多.
财神随岁至;豕崽拱门来.
狗守太平岁;猪牵富裕年.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07年春节晚会对联
和睦
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
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
横批:天人合一
和美
上联:天和、地和、人和,和融华夏
下联: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今宵
横批:新春大吉
和顺
上联:和和顺顺千家乐
下联:月月年年百姓福
横批:国泰民安
和谐
上联:党心、民心、万众一心,科学发展春风起
下联:国运、家运、宏图大运,社会和谐旭日升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春联趣事——王羲之妙书春联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幅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有提笔写了一幅,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幅写的是: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有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春联,唯独自己家门口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有提笔写了一幅,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口:祸不单行 福无双至
夜间果然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幅对联写的不太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是也不能将这幅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着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的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祸不单行昨夜行 福无双至今朝至.

春联(spring festival couplets)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

全部展开

春联(spring festival couplets)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