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内容和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9:29:21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内容和意义
x]n#Gv~ 86`>K"yJEH#ш$J" QlVw_!;h Hܾs/gxكp<歺KeYz^uG][kP_?? ~MjwU?qz#}l`p߮|fgm]gQ㻷i7>NjM[~ߟxϴHjmfjfOy[WG"5,mg k\>u]߫%tC'N[ԢY׳n hFYT}]5n]ILB_# ׈D y~i&ə;sAᓿ[v?hYtZr0 uM|?55`R & hiTq&63¯0gOG8Bˌ^C>46cbw<2 : 5rwX|pVUO݇&GYSg&B? :v2f@ëֳI oxŦw~ 3#d^˻{ (櫛P;7r{6,4hhc^aG%eO" <0,4SG @{g ٸ.ܡ .U-*| uGy=1)i>%16:v;"߼^A4'ۦO* OF]iIJezΐfv `؂L f0Xَ mϳ% p/C"OSCfvf-~c97,AyQ"zıRa 4QHX1\|0uC MOZͫdP ZC7jz0{, :+&IRLg~F\٩D%VGo1Y .ݏ"2x\CnHglTx0QEVFr*q[:"`YոT["KbEwe$\ kqٔS@=۟ARaX;jg-Hv]qub~"G G}o#E|E:7Y ʂߜdfO{mփ{,=(>"3,Addak}RzV EuWy)ـ}zAd b6+dX{HqV׍ZA4 0ƣve{+ تSHvrL 8ם7׀D 0j3oxox$CWZo$ S<3%^UխEWhmD^H3{;=}[<6kXG{9P(Gg@&6.-[!٣ߏԆl8 #X"z+0tX Ǯd'q̑/Ƃ3Y~=kF{"|r22TX΃*=:vH,QU ?w)#9HOl1诤7Msv#i}6ǡ3`}0D;;QoMDuGt_ 0Nd8jVUпނ,43Tg Lfg4pn՜&$32rvS:x zqjR/ٟ|C^(b]ƒM&(i7Zݔ%arh^?Aci62)hÚFUNTlH#- ҆# لwʽ 1zIcA}ḰH@-8pw?}$mktHHSia̟{eH;dxܔ@Y4 Χy#~!*"u$+)~g .nRXsJS9P, "twO憏e=n8۔UWH-CMHţoe?%#%PG'cKD+SZ5AF#-4vBi?Al .{=V')0狻PS 8E &"|w4/1̛R{:7&'I"k:DSf\! K~Uf(EӧWGnIaol6.;_5OYTetr gT՜yaE0Xij|S$,>F(''&;$/M'1Vܻ=a?Sq%SN cf^uEpu-4ہoS}Ө9an2L4,?[ p @|Nnkp9o3f6s6C+@+H^U":B}ߧޛXhW#DsHORWpk+FUFX bww"1ɄC6 1=l%V250~{',mvo戵XqMAH#B p/c'ZQ !q{dq.X)&(I %ٓlP`.άXe-ȗ%*:* ǰ VE] I+WȯP_ќ[dhl3e^pLj0vfA̱cTāoM 6 %I#5Anޢw)d6Gu^xN:O:=%k/>5?mw];~-|i2LH<)55в&+8"a^Нgn@rɑQ C&03$)QgؠwF:y-sK&lrKPFVhAO=)C\̂KǰNn<Cy`"ӗk|`#b>L{j;/ʗ&D]#f|VzT>|d& Qk`N\i>b^"]ן !aK ȼ(Bl6>"!Yn |BBe>6ȖIFXStH}wyڠ^)/w`[Vg5`UBt XFb"ؗqh| o#Rug=fU8֥Sy P DS +W*|Zrj"B,:zFoKug;DB_޴ӹWg#΋Va]Sfr O%ę_7S:ms6 ;[(a.tQ)qY'(G6թ ~2Aa 7I l6J/#@HݓjNh#Hpx^cPo ~ } 2zڗw$rZ&yZP?ځc.G*gBA4TN,sLF/"GNj^Ne dL $zDMxkB7Q -7`'h1G@:fE u$c`0F? ck73 $BVM0"f E0浧ǕYSp.:gfKL+C8E R>ɄDyB8`c+$Mf5w*%՚# 0GWSi eb4qb^+QtO6 f.8\ f_q +;j!@e>o{XI'/ΐXLx)Zb t+lCބtxXeFQPeI2qpF۬2 ?%ye)e{cذœ" |1E{5K(}ߡ% e}LY]’ qU.b[;Zvcgpxe$51:Cܖ5;f 3.+|ƼI9te(݈#A֯"pQꀒ]YT,H$Le@\rbl@3pd[Ӫ@D)>/Xݞ+q 9aCCqәf$?oC\c'(|- Bͳp&N|䳺+BZHI0!H, [:u tȲ&|if1 L9NwA&.lzѩ,ƎX6P'2aP*#( W0QHG~*KK#v K%7]\׾4ŏ~. \<bhNfA% 0 4 s1\LXZ#WM(˯qt!4zI+8E"$J~ UP4ώe3OH:t%G4(?~[QW"G;ػDct8˫sDR:ac -#6L1񒟶i:xk ĪǏ*${'.R=E9B+:YLgyAdc'_\H}^5N̞<+:+$t"K& A@b,Eɠ{A߿D-/0 BvE._M^'34+ʽ4.#Z5c6lL G%މp*k`e$ak豄s,[#XahTNoI?̑E[sU*zS]Z˔IE巸4HzW~a^KRe[X?\tCDj0DNl. I MD}-4x"D^!5# JT2á }8 sGɬmW ?xU#jW?szZQ\ E"OT?Ncm"!B.hOtV |ˆ}7csyHҫ tKhAoOfx-v/Xpd@Ǐ78 n7^?OI| }ɥ۴xB`KÚ/qd:,ߒ|e錑4&MyA]"aZ;w0ai.k[wq-Y62#qRo3VnM; [O/Xj֦1?S([O^6ϳ *М׸{B6S/1:NTn/*WL´eqeP +i NjWx(VchB N6}[!NY`.шICoA wU~(%׵(s]⎉}ޓ̉@Zi'FA^oV ۜ`:4FFnτ݉4Q C:|ڸO.I_p/A2p$+t gGҸWEbRaHŎX3rMq,7ҳ_GTsjJ"#B)($1Dߒ2EnNs %oۏUrEY6\ A“P3ĭ}իFÖ'Ȗ_Ң^n Khg]/[/۞8l,X ~;?ĸ)3]$`)6|W89IӾ~7ZwtN߼6/@tQޢޏ~.#i#"Ut[~r" gD*`B5KZAb j r~pD\pŷ_z|@8 LTЊwoTeݪ^Ao?Qf9ۻN~QO.d1ɂW=7a& ì%p{5 o]и_Fu5x#:HE1V Fzd X8l0M'tAj{b(2HuuW3]$wsãjNd:NKc9xa)vfVvjw8ďL5|ܥ|Qz iO<8}p &xQģdTV?x\' H5{+l˵%ၧ.A4T+1r2*ѣ]k`!Rw>9'B-!N PrӽyjRrj;/Tcn9 Vه"q/[l0!TRWUӹ0[X#OX^ȏ"?»6.&"gnE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内容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内容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内容和意义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006年大纲修订说明与命题线索图
大纲修订说明:
1. 本章修改了四个知识点:(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原表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原表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原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及其伟大意义.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原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 本章删除了一个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命题线索图:
略.
历年命题规律透视及对策
一、 1995年至2005年试题分值分布表
略.
二、本章命题特点及规律
1. 本章除1998年文科出过一道辨析题外,均以单选题、多选题的形式命题,且分值小.
2. 本章共三节,很明显,历年命题的重点在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3. 由于本章包含的是非常基本的概念与原理.命题者最常见的命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给出一个观点(或是哲学名言)让应试者判断其属于什么哲学派别的观点,如2001年理科第3题.另一种题干以“下列命题中,属于……的是”的形式命制,如1993年理科第19题,文科第2题;1997年文科第11题等等.
4. 由于本章内容少,故出现过1992年理科第6题与1995年理科第2题试题重复的现象.估计以后还会出现这种情形.
三、核心预测及复习建议
1. 由于本章的历年命题重点在第一节,故建议应试者应侧重理解第一节的相关重要知识点,如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2. 根据命题者历年命题的特点,建议应试者在复习中多积累一些哲学名言或当前流行的哲学观点并分析其属于哪个派别,如果是错误的,指出其实质是什么.
3. 本章单独命制大题的可能性较小,但是联系其他章节或其他学科命制大题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本章命题原则上是选择题,素材除来自中外哲学史上的著名论断外,还有可能取材日常生活用语及科学领域的典型事例和最新发展.
4. 复习中还需重视本章修改知识点及第三节.
考纲知识点讲解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易命制选择题)
1.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这要在搞清哲学和世界观的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把握哲学的本质.世界观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自发和朴素的性质,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和基础,世界观人皆有之,不能说人人都是哲学家.哲学是世界观,但不是一般的世界观,哲学是以整体的世界为对象,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宏观性总括性把握,哲学的本质就是以最普遍的概念所构成的逻辑体系来把握世界,所以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紧密相联的,它们产生的初期是结合在一起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科学知识的积累,具体科学才逐渐从哲学的母胎中分化出来.哲学和具体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哲学和具体科学都研究规律,都以概念、范畴、规律的逻辑体系来认识世界;区别在于哲学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研究世界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从某一方面研究世界,把握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哲学源于知识又高于知识,是知识的综合和升华,达到对世界、人与世界关系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3.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人们的世界观形成之后,必然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动,这就是世界观向方法论的转化,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一定的方法论又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并影响世界观,世界观是方法论的基础,方法论是世界观的体现和运用,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革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使人崇高起来的学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贯穿于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易命制选择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在哲学史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曾讲到过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但是,鲜明而完整地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是恩格斯,他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部哲学经典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1997年理科单项选择题第1题考查该要点)
2.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方面是第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决定谁、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就是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第二方面是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之间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我们关于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反映现实?也就是世界可知不可知的问题,这是区分可知论不可知论的标准,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从历史角度看,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及两个方面的论断,是以理论的形式浓缩地再现了哲学发展的历史.人类的哲学观念首先是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开始的.西方从16世纪开始,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发生重点转移,即由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转移向第二方面.
从理论上看,尽管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在历史长河中可以发生重点转移,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了哲学基本问题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不能把两个方面看成互不相关,各自独立的问题.
3. 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1)是任何哲学和哲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是回避不了的问题,任何一种回避的本身就是一种回答,这是哲学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2)是解决其他一系列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决定着哲学发展的方向和路线以及哲学派别.(3)哲学基本问题就是人的实践活动中的基本问题,是人类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易命制选择题)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1)无论古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派别的惟一标准,是它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即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是第一性上使用.除此之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
(2)唯物主义主张并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主义则相反,主张并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哲学史上有主张物质和意识两个本原的二元论,其实质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对立,这就是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1992年理科单项选择题第6题和1995年理科单项选择题第2题均考查该要点)
2.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是本原,物质不依赖于精神而独立存在,精神是派生的,是物质的产物,是对物质的反映,精神不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唯物主义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它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其主要特点是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风等)并且认为这些物质形态是运动变化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坚持用物质的原因说明世界,在根本方向上是正确的,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朴素结合.但是它缺乏科学的抽象和论证,是直观和猜测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把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到底.(1998年理科单项选择题第2题考查该要点)
(2)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它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有一定实证科学的根据和论证,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直观性、朴素性,是物质观上的进步.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
(4)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旧唯物主义是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合称,又可以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体现在:
始终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反对唯心主义,尽可能把哲学和自然科学结合起来.
高举理性旗帜,反对封建迷信;高举科学旗帜,反对宗教神学和“君权神授”.
在政治上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哲学先导”,对社会的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
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意义和作用,只是从客体方面去直观世界,抹煞了人及其意识的能动性.
旧唯物主义的缺陷表现在:
把一切运动形态归结为机械运动,用机械力学解释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机械性.
不懂得世界是一个过程,把事物看成彼此孤立、永恒不变的,否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形而上学性.
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的“半截子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1993年理科多项选择题第18题考查该要点)
3. 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
(1)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社会历史根源是社会生产力落后和科学极不发达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阶级根源是在阶级社会中,反动统治阶级需要支持并强化唯心主义哲学为其服务.认识论根源是主观性,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把人的复杂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特征、成分、方面加以夸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1998年文科辨析题第23题考查该要点)
(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精神是世界的本质,世界是精神的世界,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精神的产物,完全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1993年理科选择题第19题考查该要点)
(3)唯心主义的主要形态区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类型.①主观唯心主义就是“头脑里所固有的”,其特征是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必然导致“唯我论”.如宋代的陆九渊宣称:“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的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在西方,18世纪英国的哲学家贝克莱鼓吹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马赫说:“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1996年理科不定项选择题第11题和1997年文科不定项选择题第11题均考查该要点).②客观唯心主义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其特征是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存在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派生物和表现.如宋代的朱熹认为:“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体.古希腊柏拉图主张的“理念”,黑格尔提出的作为全部存在基础的“绝对精神”,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1994年文科不定项选择题第11题考查该要点)
唯心主义形态的变化在当代最大的特点,就是越来越主观唯心主义化.“上帝就在我心中”表明宗教越来越由客观唯心主义转向主观唯心主义.(2000年文科单项选择题第2题考查该要点)
补充: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易命制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这种独特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重大缺陷.旧唯物主义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否认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固执于受动性的一面.和旧唯物主义相反,人的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把实践只看成单纯的精神活动,并不了解实践的、现实的、批判的性质.无论是旧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由于缺少一种沟通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中介而不可能真正合理地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实践作为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活动,提供的正是这样一种连接、沟通思维和存在的中介.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了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的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意义在于:它为研究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是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它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根本原则,是引导我们不断更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现实地变革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强大工具.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易命制选择题)
作为唯物主义现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基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需要而诞生的,又是在实践基础上对旧哲学的全面的清算和批判的继承,它是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主要表现在:1. 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以往的一切唯物主义者在探讨社会历史的时候都背叛了自己,成了历史唯心主义者.在社会历史领域,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把唯心主义从其最后避难所驱逐了出去,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统一起来.使唯物主义成为完备的、彻底的科学体系.2. 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以往的一切唯物主义对于物质世界仅仅从客体方面去理解,不能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只是把物质世界当作人们直观的对象,而不是把物质世界当作人们改造的对象,抹煞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相反地,能动性原则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理解物质世界,使物主义具有了能动性,成为生机勃勃的科学体系.3. 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以往的一切占统治地位的哲学都是剥削阶级的哲学,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解放全人类为目的,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已充分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体系的内容结构上、哲学的主题和研究对象上、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功能与使命上,都具有不同于以往哲学的特点.(2003年单项选择题第1题考查要点)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易命制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那种企图包括一切科学并凌驾其上的“科学之科学”的统治.马、恩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外部世界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这是关于哲学对象的一个深刻的变革,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表现在理论内容上,是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从总体上说是互相分离的.古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过某种结合,但缺乏科学根据.近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分离的,出现了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辩证法.而唯物主义脱离了辩证法,唯物主义就不能坚持到底;辩证法脱离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就要受到窒息或歪曲.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实践活动的物质性和辩证运动揭示出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物质性和辩证性,就为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唯物论与辩证法这两种哲学传统获得了统一,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被置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成为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在马克思主义之前,唯物主义只是贯彻于自然领域,而在社会历史观上,虽然也有个别哲学家表述过某些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在总体上却一直由唯心主义占据着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形成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说明自然史和人类史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它揭示了人类自身活动的规律,使人们对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为人类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成为自己历史的主人提供了强大的认识工具,它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石.
2.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及其伟大意义
(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在于他的两个伟大发现,一个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一个是批判地吸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合理因素,完成了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的伟大历史任务.
(2)唯物史观创立的重要意义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第一,在于把唯心主义从它最后的避难所——社会历史领域驱逐了出去,结束了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统治地位;第二,为研究社会生活,揭示社会本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第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四,使人们把社会历史的“盲目的必然性”变为“为我的必然性”,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成为自己历史的主人.
3.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实践概念的科学规定和实践观点的确立,是实现哲学上伟大变革的关键.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特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1)在世界观中,它确认人化自然,是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
(2)在认识论中,它把实践放在首位.
(3)在历史观中,它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总之,实践观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就不能科学地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根据,以揭示事物的规律为己任,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为人类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由它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也是它的阶级性所要求的,因而这两个方面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崇高使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相统一的根本特征决定它必然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开放的、不断发展的创造性科学.它随着时代的前进、实践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在同其他各种学说的比较和斗争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
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即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了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所谓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实事求是.所谓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必要前提,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创造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只是二者的着眼点有所不同,解放思想着眼于从主体方面,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着眼于从客体方面,强调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与时俱进是二者统一的升华和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因为它概括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观点.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反映论的根本要求.恩格斯指出:“人们决心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他们决心毫不怜惜地抛弃一切同事实(从事实本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实)不相符合的唯心主义怪想.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不过在这里第一次对唯物主义世界观采取了真正严肃的态度,把这个世界观彻底地(至少在主要方面)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里去了”.其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马克思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核心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正是这种革命辩证法精神的贯彻,它既体现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又体现着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再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统一.实事求“是”,既是求“真”,又是求“善”;既是合规律,又是合目的;既追求真理,又创造价值.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易命制选择题)
胡锦涛同志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因此,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为我们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旧的社会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