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读书笔记《西游记》需要主要内容、我的感想、好词、佳句.看了网友的答案,觉得不错,但是我没有看过西游记的原著,发过来一个原著也可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8:18:12
五年级读书笔记《西游记》需要主要内容、我的感想、好词、佳句.看了网友的答案,觉得不错,但是我没有看过西游记的原著,发过来一个原著也可以
x}njݖޫ:W86QՃDH *%/ƴ1 7`suBo{THEd/hM_y=țzr=VO[X>_gפ?S,n3twlax5^k)oQ1"SoC:[T)e0~:׳ޔ{Nt>NޕIfm>hYϾŝUl[;#euLa>Ua{ĭƸ4H,3ɞf%cE+6j ?7Whǵ)1siySxiD6} K˞_/ͼp=^zqdŏtAyH oqݽ[RIʔ^D6A\Os8n\Yjq|99Diݯv ݯgv<Q L)v0;c7 W 1qĪ^ &/pZ8~-Awʔڶ;}*Gl%t^NʞMf3} ïSxwh;V+3iX \K0vei[_D@RyŃ9kG X6L&&3qSsesnx=<F/&3ʹb&O#f13pi^$Ly(ny8͇§Dkss2d9 IiGxmůwdQdO)ݛ5 ^Ј%ƻ)|vf.vXDZ}b]]c78ĿSx]/V\0Ez7Iޢ;,ɓk?Y:E|B# r尣fI|4G`pR!;E/ܙAV tĵN /dTI6Q?AߠSi oM!e 7>)d\>Llεwod-HKGksJ'eȉtم%&}5TX|]J|Qn܂,A}A5qcb=-z/K͡օ= 0qXJTf=9׳+r({>]OJ!e+yA rkWMP(d0%b[~8zPz{{_t)a?6T$(V"BtK{2/kP7GJYl=ɄǾOB_n5߸.! 8㯸/R@O鿛]UO][j)};jqWK]S5{zѴ C[xs hKO;AR򷦶1o&u SyDKݛrd:~8I>!Zg36l B U`^$͗rxp#Q&׫u g^: 7,ͭT{H>:4`[,ʤ1_f$7H{ܘ;sn/D@ 3 (U n|j' i4 {%~"k±/"hapvE6S'X1EB0@?Ru!kA¼>W@g[ Mڗ M$1 es֛C3L#x8ߓܝkPck^k+^C&;L%p]F?rJ i$j=._S̿pEz~UsUQDP(,e9l04[6{o@I>3wp<xɌ ~,KBv(IdBRʫTj3q-TQYk 7Aᐿ6{q&_E+cTt̍h3eWLC0EPZ[SxsbHP*D!{e2+E˭n2@8 , ]tʤl!Uod?x2G}=lD#?eC3Ϝ)x `lg0qb.YBWsB:Zk)5k1LpcJEuHzKoX7_t V=ÐJh Dq$(>^-G!Ş3u<\ 4B#a;A (M~L h"Ow# ̵M%ɞbpIHyi҇4e LBĿ.HeS`~GWi2Ě->\12MD M +lk:p݆h&Ambq>7co: !SʻTKL&D<$k6?yW^g;Qr̀93|9% C "Ow9hZp{f=uq&$|mMT t  A~pΝtSFQM)*\oޯTց$TGʆrC8-aʤN+EOJOFCAD '\9H{yaͫ a^6Bk3'蟪j&au@~7Ax$ A\G.^ ~t='6Ax712\;F/buaVo8⭃m،r.հBS?:qwǗitgrGqEg Эߟ*H`r0.!}ߖE{6}\X3$aV {/ i xYFES;8"X %̜y͎hTE%t*m?IVN}D gRhE`cO"&^vRoC @(lL@E 3Č}e!M/tfldQY뷬m{+T!tkΟ'@'S(ֲuj~8t?Čpi(,OLLn7tdܵ/3s$$EPbwK_";"\gÀPE KUKD:6!b+c/;@& m8<0mWiD.;*K5mr9j{Hnmk|AC4b 73xEg;"&l"0t#e,8  %<^yXwTuS /Q@2$ K F5ި T(_;!$_ʔ8Sdo8ʶ;zlUJm2DUIBW@\{L(? ,:<\HcO~Z'zQ$ XD);F1='$bgjՌ㒋Jg61v1NՎ ^IPs6~)0 bp2pe2ڍ'PH٫a\))*i3]b(Dw VܔzЅ80I 6>$K /Slm@q)މh4mz̝O:ICK{qFi+!fD]BY~l8Vw(T8?~{=4>W" ?b϶cDXF3/ajﯶAD!A*8j֭?9+˦jt{2jh쌮3& &!S䲍RkŚ>Wuy6kSi & d& XϺ%,ѕy;z,DːRa%u'MB+GnaFKX8"FM"[L^ir~3|ɘ|~+hB-k1Iy&Ҟ7|Ƒ cnB(U[mwP{OϦ5;Ex忕>*4-QC0v!wR_"[ЍY& a'{6Ci woMajd & H:` UH{vdwNF96Ll4|ZdRa-p*^%Xۛ"LP>'2 B~ 4~e[Ǭg FHvmKe͔p߱x۩aޜ|@F'[&]o HWF~Ce[[y,c"KTp0uLP(F2:`d*LHZ :`+~gg#8L\]h(RKe%v!{^~ahVG@t63Mb*+ UThmQ{31: }(W&iST!O507 -My8&ؙrrh 3NFt.61s|i]HwG.ĘsB$ɫZ B'85 Ž&`v%8gU];vl=) TŹn~u˚r_>c!X2"z(S s,GV`r-A*@=R?i =)=2"w2ӽJ".(N='v0Fh"*VWdj>\NC4G?܆ ZtCy3zq k&CsCmۮ)mAgMX,A."ICn<1<l:q(|,+(6JSn(m fh5./\xӖQ*P)iƛ6&( u&ɂ(~"aԽ+h~z4E$@*IQ p%HwL#o&(5HS$%5YG8s&(oYC7ڜWG$q,͓r4n۹oߦo"BA:3K'[NZ=hxb a !97|feMۧ͜y /"67c#Upue?CGG8[vݲlH8OѴAɡ҅R,TvN(?UZ`ƭ]ƭSQ|=3IuZ_gWG$_^ϡfx"-H{ g|Zpx>\L݇p [acS ևRbL{K"֯Z1$CxEOp7So$n]6܈Fʢ- dE jveٴ? 9]:Y9•Daع&k M`$%WNcoW &,PE*Fj'_pciBĂ0*$hXi T;z/ %=y웤IL9k^Kyt~qVK-A9xo)t+ζ;h&.7q> .x.=w^vDx3v z"]r}\{GfZO1ݥ6:c_^uhۑZ `"^)SV`-}N-k2L< #d~g"WA Fp_+޺쨷m3Yj3Aҫ{ 퐥?Cro盷I$+dg@$խ#a+i.Z^w7잌܇׬x>K>N:))lAz)BYюV/YpCAxycϽ\?@.K&j̦SűgA]OоȻ3ni;L,t#NsȪL*L挃;* YL5gΟv=Nn!ʯ2p!~!\jܒ3Q9~As <GX~2:T: *%>tVv g1*K)H2`_<z<="xAܟeE* {3y.s^VL9 r;D΁ÿeՏyMVڐbOn j4B6z O.*$%Ŏ9p9Ҁ{~AE>VdB;'LDy-mmnJ Ai#f%7Ӑ5Ʌ$6&C ?=G3jNYТ 5`kOjAhʹSd0[ϲImmWg@*ơy9=P(UH[\ws O1\f"m$%z%XikqU; I3WaIT6I~zZ1Dм塏`{o1h+fD{=f\N ձNO?I,or+C4G";1uMjowse+z7LnϤj}2jt[Gne[M7@E2|%Xz7Ch+`Wiߔ>L2C/F4t?+ .4ۻE]«~Wz4ՇBln)oWSSfX@$O7Bs)aܻNB8t/Dˋ!jKss]tO4a>ȍT"_.0XH7ZCm]qlO\&VVP_}EYO2OLbJӲ맯2_acy?2B~1|ּ4ѻnv9*6uT+RiH'u1SR]+,t!Hkq]a{ -'YLT٠6cs\v i \@>CrJ3̵< i R/vpdu#41MxC>3ea'`~e*k`w3PdՙxV^1cuf܈M%f<3IdUԢ炮ػT6]'k]U&*;^ g_ޙ0鐴 ?(針,ԁhG?~1(Y>Ua/YHht*uêjs-[}BG[}!+Dz.'%cJbc<i:OJy_Xd8|zk`ikT&RԴ|,1w2@22Y%k Q {'Gl©2O8%D8WS:fOՐSotn0 a=shV֪yUj:𾞔Q5YYH3$7`]9 ҠH5x2)#O:{{DϯWP{{h:/ qѿX$UAau~07oFpł<ƾ F$fyǢ$7븩OvO-%*K"h\U>hYݥ` ,n=SCjtjpڇRorf ܨ {#~t+qtmŃQy_@ܴ>.%vGw:WXOS-/(9IJWr="YH{rOW-H"0ZSNrA ni i3$!j2䊮LI=]v7!tE<{?/5!\uiYV$9 =xbْt:d՗HA!@"^r>;44lcPjA_ܖ1U1~"44{g̱s.Ό$ᜒNa̖7Lccuq&AwRcxD3g/^՛LTrjcwJ|)6ˑA#ŅtxL @w#z-lSJ u5fBܴp4^~jГ 1Wo{IK!vNU;γޝAHcƻ9;O_!o+L[bMFp$$%ez;Hi?J(Yq;|%$/溍9gt+!xFᶹ4=ĨV]P[W)!\@>?e1&PCWbN~rT[ѽ)ls)Xp3s0OhvX١K߃la< Qm d˄Q./7LttsbFh7!czᑠDwH '6n*)e%S? ?՘xͿ-&lX[Vޙʠ2nC {d>Yyh=os @"nrEhmv 9 }oqdl, 8W2 -;&/(:vOG3.Vd>fFd8D>۟F&F{l& C zͮ [ ٚl;,[ o,tG>(E˼vlj*NXW #W8֓ٹ wTuq3' T+tTx&|j~S¸~ @K{Z?p*'C\6'o:^&ζځ4!܊lIo36^8 O)WUZu%ym81D;6L6a'r(Q`ؕZtf}|v85'yeˏނ=!,bi)C׮2yjn@۷Ol|R#Vy8@DZŲ4slNT&B 1%s~d+X;Yз'=@;Rd?rxڛsU\;f'ؖf)sW4Nok'+ߥWAe~s9ji⡺5lVPL }zK\ b0n[;5M27+OV_?zf4w%p? 9u<1P&T'd e5>Uqe:E;Tx昶X[q)Tvt Iډ';mLe]d9}i5!e Be~Bvñ9*僀YɾJI䡁ZsW}of' y9:wrKؼNjۈ~+x90Ƅe/5+JJ9~&sX30B%kKh4Jni| u~}/N1?pa@⥻45/u'^`J1E13c ACHKq{J&cX U]"kah "Ӥ5o; SYd])f8o oi65r%T?D;3% *E)6˯y/䊄<:%./F|6ttZ[2qZٶ}^I0C]%1Z_5K޹elKny'&ev_7XzY#6=U!rK/ű_G1I<зxql̛D #^Q@, 'Y.ϟN!svs^VܴyC&'Y2Lo9a_It"ln=3)'=׾uCG;DBua{Q8"cq3^+z zkkPY4PܝNOqyNS4L @* `A_[XXoʅ1wDZK_s e/XǑv.͜#N+}M5lyݫJ${bhM`:fU'TsܗzO/ٶ}SEe6:5=j||o˦& i%ђADA]@JA2*0PE'X9I3w% O28Cx̒+'vdsU@P ~׻4.˹҉; B ܩTyz13񰛄gn|YP2Y Rݽh5U-5<ԛ@2K-=M?}J#:[s/>t^5iɛi=7j3;8LϘw{=;NOM7t; VsJU4 %U)?Dj=QJH8 Kh9Z3pY:d8u:ۇonbR芬ZgNʙ^ RW U%x&: P })?ײ&36/@M.\Ne~J.l7vy4ԃ)5kj

五年级读书笔记《西游记》需要主要内容、我的感想、好词、佳句.看了网友的答案,觉得不错,但是我没有看过西游记的原著,发过来一个原著也可以
五年级读书笔记《西游记》
需要主要内容、我的感想、好词、佳句.
看了网友的答案,觉得不错,但是我没有看过西游记的原著,发过来一个原著也可以

五年级读书笔记《西游记》需要主要内容、我的感想、好词、佳句.看了网友的答案,觉得不错,但是我没有看过西游记的原著,发过来一个原著也可以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然而,每个人都明白, 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 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 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2.
我最喜欢的书要数《西游记》了.它是明代作家吴承恩的著作,是根据唐代的玄奘到遥远的古印度天竺去讲述佛教的事而改编的.里面又加上了机智灵巧,能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懒惰贪吃、忠心耿耿的猪八戒;任劳任怨、一心向佛的沙和尚.他们共同保护他们的师傅—唐僧去印度取得真经,在我国佛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他们取得真经靠的什么?靠的是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达遥远的古印度.他们一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坎坷无数,他们只有依靠这种精神才能战胜一切,越过陡峭的大山,跨过宽广的大河.
只因为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具有高超的武功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辨别什么是妖怪,什么是普通的凡人,孙悟空与唐僧彼此间产生了许多矛盾和误解.
比如说,《西游记》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非常狡猾,他想长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想借助孙悟空不在这一机会对唐僧痛下杀手,因为唐僧一向是以慈悲为怀,所以这个办法成功率很高.果然孙悟空去为唐僧化缘了,白骨精发现这是天赐良机,便变作一个年满十八岁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语哄骗了唐僧和剩下的两个徒弟.刚要下手,孙悟空就回来了,他用火眼金睛认出来是白骨精举棒便打,不料,白骨精把假尸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唐僧本想把孙悟空赶走,在两位徒弟的劝说下,孙悟空便留了下来.故事中唐僧第一次误会了孙悟空.接下来,白骨精接二连三的变化,都被孙悟空识破.到了第三次变化,孙悟空忍无可忍.举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以为孙悟空接二连三的行凶,把孙悟空赶走了.这次唐僧真的误会了孙悟空,本来孙悟空的目的是保护唐僧,没想到却错以为行凶杀人.
只因为孙悟空有火眼金睛,而唐僧却没有,所以彼此间产生了很多矛盾,很多误会.
《西游记》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它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宽容别人的精神.
3.
一部古老的神话故事,但却引起了儿童的喜爱,那就是《西游记》.小时候,我只是看动画片与图画书.但现在,我不仅看与读,而且还学会了思考.
《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啦!因为他总是聪明过人、助人为乐、能分辨好人与坏人,来守护唐僧和弟兄们.他就像我们现在的人民警察一样,火眼金睛,抓坏人救好人,时刻保卫着我们.或许由于唐僧遇到麻烦的事情就不动脑筋,盲目地接受别人的帮助的缘故吧,有时才会不听孙悟空的好心劝告,掉入妖怪的手中.这足够说明了遇到麻烦的事情要动脑筋,如果不动脑筋,听了别人不好的意见,反而会更糟糕.不过我还认为唐僧过于善良,哪怕对待坏人也十分好,因为他只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质.
我也很喜欢猪八戒.我觉得他是个性格单纯但很可爱的人.他不会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却有正义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会去做.他会奋不顾身地保护师傅的安全,而不考虑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动脑筋,但是人们觉得他笨的可爱.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不怕敌人的胆量.不过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细考虑,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凭自己的实力去做.
总之,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他们的短处也必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话,要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4.
“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苦历程途遭患难,多经山水受迍邅.功完八九还加九,行满三千及大千.大觉妙文回上国,至今东土永留传.”这是我国四大名著《西游记》的真实写照.以前是看电视了解唐僧取经.这次通过看书却品出了新的味道.
众所周知,唐僧取经的成功离不开三个得力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的大徒弟要练过硬的本领,漂洋过海,寻访名师.经过一番苦练终于练就了七十二般变化,一双识别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才可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八戒最大的特点就是可爱.只要有他就会有笑声,有人误会他懒惰.其实收拾包袱、喂马的工作他都一丝不苟,挑不出什么错来.但是他很小气,总是暗地比较,自己比别人多干了多少.的确,八戒在队伍里面确实是个人素质最差的一个.但是我想并不是由最好的人员组合起来的队伍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队伍的整体功效.一个强大的完整的队伍,成员必须要有不同的特点和分工.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通风报信的往往是八戒.而打不过就跑这个特点也只有八戒有.我记得以前有个将军,他就是要用怕死的兵放哨.别人不解.他说假如用勇猛的士兵放哨站岗,遇到敌人一定会战死,而胆怯的士兵则会跑回营中报信.这就是说明人员搭配问题的很好的一个例子.
在看《西游记》的过程中我觉得唐僧确实是一位优秀的领导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唐僧之所以能取回真经,不仅仅是有三个勇敢的徒弟,更重要的是他本人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无论是妖魔鬼怪想要吃掉他,还是各种美女诱惑他.他都毫不动摇,抱定一个信念:不悲观、不气馁,最终取得了胜利.最终唐僧师徒四人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其利断金.取经途中孙悟空等人遇到困难时,虽有矛盾,但最后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了师傅,上天入地,遍寻各方神圣.我想如果没有他们的团结,就没有最后四人终成正果.
《西游记》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它非常的好看,真不愧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5.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每每读起《西游记》,老是会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节之中.
记得小时候,常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总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头,说:“你啊,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我想,大概每个孩子都得到过这样的答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孙悟空.
我们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捧着一本《西游记》的连环画,津津有味地看着,当孙悟空打败了妖精,我们总会为他欢呼;当他受到了冤屈,我们也会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共鸣;当孙悟空被唐僧误会,被逼回花果山,继续当他的齐天大圣,但当唐僧遇到危险,猪八戒赶到花果山向孙悟空求救时,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记得那时候看连续剧,当看到此片段时,眼中便充满泪水.因为我知道,当时的我就是孙悟空.
这只活蹦乱跳的小猴子就好像是我们的化身.当他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时候,就象征着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当他在花果山上无忧无虑地和群猴们玩耍时,就好似我们那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当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就好似一个调皮的孩子,不小心跑进了大人们的世界,并且搞得一团糟,大人们想哄住他,便封了他个弼马温,没哄住.又封了个齐天大圣,还是没有哄住.而后如来出现了,伸出他的飞掌将孙悟空束缚在五指山下.严慈的父亲,终于压服了他调皮的儿子.度过了漫漫的五百年后,观世音的出现给了孙悟空新的希望,踏上了漫漫西天取经之路,也踏上了漫长的人生之路.
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难关.这就好像我们成长道路上布满荆棘.最终,他们战胜了难关,取得了胜利.“工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是再恰当不过.而我们,只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也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学习.学习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经.在学校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猪八戒,好吃懒做,做任何事情都马马虎虎,有的则像沙僧,诚恳老实,踏踏实实.有的像孙悟空,活灵活现,足智多谋.而唐僧则是心地善良,不愿气馁的人.若我们在学习上能个个都是唐僧,孙悟空,沙僧,有对学习的信念,那一定会取得成功.
随着年龄的增长,《西游记》带给我们不再是对神话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宽容,嫉恶如仇,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感谢吴承恩,是他用他那超凡的想象力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一个充满离奇,曲折,梦幻的梦……
6.
《西游记》这部经典的文学名著,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家喻户晓了.我想不少文学家已经发表过这部名著的言论了,所以我不想对这部名著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想对其中的人物谈谈自己的想法.
在其中,我最欣赏孙悟空的勇敢机智,猪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劳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猪八戒是他们四司徒之中最让读者讨厌的,可是我对他却不这样认为,他结合了大家的优点,虽然他不够孙悟空那么勇敢机智,但是他也会不停地运用一些自己的思维,在困难面前为大家出主意;虽然他没有沙僧的任劳任怨,但是他在一路上仍然会帮助大家提东西;虽然他没有唐僧的优柔寡断与善良,但是他也会动真情.
在生活中,像猪八戒特点的这种人好象是比较普遍的,但是也可以说是最少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证据如下:
(一)在新世纪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凡事都提倡‘爱的教育’,无论对于小孩,年轻人还是成年人.小孩喜欢这样的老师(当然外表除外),因为这种老师比较和蔼,并且对外面的世界还是比较了解的(因为他以前是天蓬元帅,当然了解世事啦),交给大家很多课外知识,从他平时的言语中可以发现他是个比较幽默的人,那么就可以带给大家很多欢乐.学生都是比较喜欢这样的老师,不是吗?
(二)除了小孩以外,现代年轻人更喜欢这种人,他们总是动不动就说爱情,像猪八戒这种人就是再合适不过了.猪八戒这种人对爱情有责任感,并且会用真心去爱别人,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寡情薄意.他的真情能感动别人,所以更能取得别人的信赖.俗话说,想要别人爱你,首先就要学会去爱别人.猪八戒已经学会了怎样去爱人,所以他能获得他人的爱.
(三)成年人也就包括年轻人,老人和中年人.他们同样需要猪八戒这种人做家人或朋友,有责任心的人总是能取得别人的青睐与喜欢的.但是生活中真的有那么多有责任心的人吗?答案没有人会清楚.我想会比较少见吧,现代人总是希望别人对自己负责,却没有想过自己是否应该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猪八戒也许是个幽默,有责任心且值得信赖的人吧.这是我对他的印象.
7.
英雄
——《西游记》读后感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而我最爱的,就是《西游记》.它光怪陆离,色彩斑斓,它又振奋人心.读完《西游记》,最感动于孙悟空,我惊叹这个英雄.
"英雄"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英雄》中则描绘了英姿飒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群英雄.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的人.
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范,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惜与一切进行斗争.他和天兵天将,神仙菩萨打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看似很热闹,很精彩,我却隐隐感到一层悲剧成分:他即使在神通广大,在与命运的搏斗中总显得无助,单薄.人是无法与由这时代决定的宿命对抗的.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士才能凸显出其英雄本色.如今,真正与命运进行生死搏杀的人很少,即使有,也不都是为了崇高的目的.很少有人会像贝多芬那样为了多留给后人一些精神粮食而去"扼住命运的咽喉",更不会有人像哈姆雷特那样高呼一声:时代整个儿脱节了,天生我偏要把他整理好.
正因为大多数人为了琐屑的目标而努力,所以当今真正的英雄几乎没有,没有人能登高一呼,或以身作法,告诉人类更高层次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英雄的哈姆雷特向人们昭示了人的价值,英雄的浮士德则用他一生的追求告诉了人们生存的价值.人类需要发展,需要下一个英雄,然而,他在哪儿 他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真正意义上的英雄总是出现在人类发展的时代交接点,在千年更替的时刻,人类不该对英雄主义精神漠然视之.现今社会太需要这种千金难求的精神了.
英雄——孙悟空——《西游记》已不仅仅是一部名著,更给我们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关于龙的传说
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顺、敖闰
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
青脸红须为东,白发须为西,橘黄发须是南,黑发须者为北
中国人生活中的龙
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许多民族都有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但是像中国这样,以龙为荣、为尊,而且各种事物都多少跟龙有点关系的国家却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带有龙名的地方数以千计,其中又有以数字为题的,如...

全部展开

关于龙的传说
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顺、敖闰
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
青脸红须为东,白发须为西,橘黄发须是南,黑发须者为北
中国人生活中的龙
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许多民族都有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但是像中国这样,以龙为荣、为尊,而且各种事物都多少跟龙有点关系的国家却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带有龙名的地方数以千计,其中又有以数字为题的,如吉林省的二龙、江西省的三龙、辽宁省的四龙;有些以龙的身体为题,如江西省的龙头、四川省的龙角、贵州省的龙额、黑龙江省的龙爪;有些以龙群为题,可以组成龙王、龙母、大龙、小龙、金龙、木龙、水龙、土龙等等。中国含「龙」字的江河,可查的就有四十多个,而我们熟识的黄、青、赤、白、黑龙,就分别在四川省(黄龙河)、河北省(青龙河和赤龙河)、天津(青龙湾河和黑龙港河)、甘肃省(白龙江)、上海(白龙港河)和黑龙江省(黑龙江),有以他们命名的江河。几乎每一省都有龙江、龙湖、龙山、龙洞、龙泉、龙潭,还有数不清的龙王庙。
日常生活中也有龙的踪迹。衣有龙袍、龙冠;食有龙虾、龙眼、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亭;行有龙舟、龙车。家具有龙椅、龙床。正月十五要舞龙灯,五月端午要赛龙船。动物有龙马、龙蚤;植物有龙葵、龙舌兰、龙须草、龙须菜、龙柏、龙爪槐。风水宝地叫龙穴,抽水的水车叫龙骨水车,大吊车叫龙门吊。天上有龙星,地下有龙脉。古代的类书中和龙有关的名词不下数百。一千年前编辑的《太平广记》搜集的龙的神话小说,就有八十一则。在中国,龙简直无所不在。龙的文化,源远流长。
龙的形象和图腾
龙又是原始人的图腾,是一种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的虚幻生物。今天所知道的龙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蛇身、兽腿、鹰爪、马头、蛇尾、鹿角、鱼鳞。有研究指,龙的形象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战争和联合,信奉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导,龙的图腾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其他民族原来信奉的图腾的形象逐渐被吸收、被充实到龙的形象中去,因此龙的特征愈来愈多,形象日益复杂和威武。
人们还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我们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龙是英勇善战的,它什么强暴也不怕;龙是聪明多智的,它甚至能预见未来;龙的本领高强,它能大能小,变化多端,兴云布雨,鸣雷闪电,开河移山,法力无边;龙是富裕的,龙宫成了宝藏的集中地;龙又是正直的、能为人民著想的,为了解救人间乾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条。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就是大家熟识的例子。
龙帝与天帝
龙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传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黄帝和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铜矿,把开采出来的铜铸成一只很大的铜鼎,放在荆山脚下。铜鼎铸成时,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升天。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这时,龙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挤不上,一个个都抓著龙的胡须。龙髯受不了重量而断了,黄帝带著的弓也被拉落下来,臣僚们只得抱著龙髯和弓号哭。黄帝升了天后便成为了天帝。
在《史记.天官书》中亦说∶「轩辕(黄帝名轩辕),黄龙体」,简单点说,就是说黄帝就是黄龙的化身。黄龙即是龙帝,五行属土,位居中央,是龙族之首,也是道教的宗教观中天庭的主宰。在汉代的典籍中亦有提及∶「黄龙者,四方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能巨,能细,能幽,能明,能短,能长,乍存,乍亡。王者不滤池而渔,德达深渊,则应和气而游于池沼。」,说明了黄龙的形象。
传说中的龙
古人把龙看成神物、灵物,而且变化无常,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既能深入水底,亦能腾云登天。关于龙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几乎每一本书都有,而关于龙的传说和神话亦不胜枚举。经典如《易经》,便将龙作了一完整系统的论述,并赋以哲学的含义。八卦中整体用龙来说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经》的第一卦。
除这之外,历朝历代都不断有龙的传说和神话出现,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上至黄帝的时代,便有黄帝乘龙升天、应龙助黄帝战胜蚩尤的传说;夏禹治水,传说便有神龙以尾巴画地成河道,疏导洪水;汉高祖刘邦,传说便是其母梦见与赤龙交配而怀孕出生。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人们常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传说中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当然,传说里有义龙为善,便自然亦有恶龙为祸。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作为道教传统之一的龙王,亦开始出现反派的角色。在中国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其中亦不乏恶龙肆虐的故事。就像黑龙江,传说以前便有白龙为祸,后来江边的一个村中,有一家人临产,并诞下了一黑龙。原来黑龙是来帮助除掉白龙的,村民依照其指示支持,最后白龙被除,人们为纪念黑龙而将江取名黑龙江。四川省的九寨沟有一卧龙湖,湖底有一奶黄色石梁,传说是白龙的化身。九寨沟附近有两条大河,一条叫黑水河,传说以前住著一条大黑龙;一条白龙江,住著一条小白龙。传说黑龙因妒忌九寨沟的风光而将那里的水吸乾,小白龙知道后,便将白龙江的水喷洒到九寨沟,回复其美景。黑龙知道后便跟白龙展开恶斗,黑龙在不敌时使计放毒,小白龙被逼逃到九寨沟其中一个湖泊中。黑龙为查白龙的下落而惊动了藏族的万山之神,最后被山神所囚,不能再作恶。万山之神为表彰白龙而给它一套金黄色的铠甲,这就是卧龙湖的传说由来。
文学作品中的龙王
龙在民间文学艺术中都是人格化了的,海龙王有为民造福的,也有与民为害的。在神话小说《封神榜》、《西游记》,戏曲杂剧《柳毅传书》、《张羽煮海》中,都有善恶不同、性格似人的龙王出现。
在《西游记》中,有许多关于龙的描写以及龙的故事。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在这以前,龙王的印象大体都是正面的,但到了佛教开始兴盛后,龙王的地位开始下降,在《西游记》中已变成了配角,甚至是丑角。《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的就是大家熟识东海青龙王敖广的龙宫,四海龙王面对孙悟空时也无力反抗,只能颤颤惊惊地献上金刚棒、黄金甲等宝物,而出场时间也寥寥可数;而因为放火烧了龙宫,差点被玉帝处死,幸好被观音菩萨所救,成为了唐三藏的白马的龙王,正是另一个大家熟识的西海白龙王敖闰的三太子。
《封神演义》中的龙王
除了在《西游记》中提及过四海龙王外,另一部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中亦有龙王的出现。《封神演义》又叫《封神榜》,是明朝中叶至晚叶时期,由许仲琳编定,亦有一说法是由扬州道教思想家陆西星所改作。
《封神演义》是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故事为主干,描述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在《创龙传》中,田中芳树多番提及到四海龙王奉天帝的命令,协助周朝讨伐商纣,而且在《封神演义》中亦的而且确有龙王的出场。但在《封神演义》中,四海龙王在周武伐纣的战争中并没有担当任何重要角色。事实上就如《创龙传》中龙堂始所言,在任何文学作品和典籍中,并没有提及过四海龙王曾参与周武革命的战争。龙王在《封神演义》中的角色,差不多跟在《西游记》中一样,变成了配角、丑角。
在《封神榜》中,哪吒扮演了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角色。顽劣的哪吒不知自己身上带著的肚兜和腕镯是仙人的宝贝,在九河湾洗澡时将肚兜放在水中,做成了东海震动,连水晶宫也震动起来。东海龙王敖广(亦有一说法称敖光)派人调查,但派去的人却被顽劣的哪吒以宝贝打死了。敖广再派自己的三太子调查,但三太子也一样被哪吒所杀,更被哪吒剥皮抽筋。最后敖广向哪吒父亲李靖大兴问罪,并声言要向天帝奏告。哪吒心里不服气,追回在路上的敖广揍了一顿。最后四海龙王向天帝上奏此事,抓著了李靖一家解上天庭审判。这时哪吒一人担当过错,剖腹剜肠、剔骨肉还父母,这才平息了此事。最后哪吒在师傅太乙真人的帮助下复活,并担当了武王伐纣战争中的先锋。在这以后,在《封神演义》中便没再提到龙王。由此可见,四海龙王协助周朝讨伐商纣的说法,确实纯粹是田中芳树的创作,并无确切的神话和传说的背景支持。
龙泉乡的传说
《创龙传》中提到,龙泉乡是在青海省某处地方,事实上青海省又有没有龙泉乡呢?前段已有说过,差不多每个省都有以「龙」命名的地方,而以龙泉为名的地方亦有好几个。那龙泉在什么地方?一般认为是现在浙江省的龙泉县,在唐朝以前,此地称为龙泉乡,唐朝开始在此建县。龙泉的名字,是因一柄「龙泉宝剑」而来。据春秋时代越国的史书《越绝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楚王听说吴国有个干将,越国有个欧冶子,都是铸剑名家。于是派人用重金请两位名家为楚国铸几把铁剑。二人应聘之后,凿通了茨山,把山中的溪水排乾,找到了铁矿精华,铸成三柄宝剑,一曰龙渊,一曰太阿,一曰工布。后来因避唐高祖李渊的讳,龙渊剑便改称为龙泉剑。刚才说到的浙江省龙泉县,县城以南有一剑池湖,相传就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也称为龙渊,因此此地才称为龙泉。
但是还有几处地方也叫龙泉。浙江省除了刚才的龙泉县外,亦有一处龙泉在永嘉县。据《水经注》说,泉眼之中水纹成为蛟龙的形状,牲畜都不敢在这里饮水。河南省西平县也有个龙泉。古书上说此泉水可以砥砺刀剑,使刀锋坚利。江西有一龙泉场,南唐时曾立为龙泉县,现在叫遂州。贵州有一龙泉坪,明清时也称为龙泉县,后来改为凤泉县、凤岗县。那么,青海省有没有龙泉乡?在可考的数据中,没有。也许有小村小乡是这样叫也说不定,但是否真能通往昆仑就不得而知了。
龙王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收起

龙的特征愈来愈多,形象日益复杂和威武。

你先抄写一些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尽量多。然后些你对这篇文章的感想,也就是你的想法。好词,写上你认为很美的词语。佳句,你认为美的句子。就这么简单,可分三或四段。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顺、敖闰
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
青脸红须为东,白发须为西,橘黄发须是南,黑发须者为北
中国人生活中的龙
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许多民族都有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但是像中...

全部展开

你先抄写一些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尽量多。然后些你对这篇文章的感想,也就是你的想法。好词,写上你认为很美的词语。佳句,你认为美的句子。就这么简单,可分三或四段。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顺、敖闰
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
青脸红须为东,白发须为西,橘黄发须是南,黑发须者为北
中国人生活中的龙
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许多民族都有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但是像中国这样,以龙为荣、为尊,而且各种事物都多少跟龙有点关系的国家却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带有龙名的地方数以千计,其中又有以数字为题的,如吉林省的二龙、江西省的三龙、辽宁省的四龙;有些以龙的身体为题,如江西省的龙头、四川省的龙角、贵州省的龙额、黑龙江省的龙爪;有些以龙群为题,可以组成龙王、龙母、大龙、小龙、金龙、木龙、水龙、土龙等等。中国含「龙」字的江河,可查的就有四十多个,而我们熟识的黄、青、赤、白、黑龙,就分别在四川省(黄龙河)、河北省(青龙河和赤龙河)、天津(青龙湾河和黑龙港河)、甘肃省(白龙江)、上海(白龙港河)和黑龙江省(黑龙江),有以他们命名的江河。几乎每一省都有龙江、龙湖、龙山、龙洞、龙泉、龙潭,还有数不清的龙王庙。
日常生活中也有龙的踪迹。衣有龙袍、龙冠;食有龙虾、龙眼、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亭;行有龙舟、龙车。家具有龙椅、龙床。正月十五要舞龙灯,五月端午要赛龙船。动物有龙马、龙蚤;植物有龙葵、龙舌兰、龙须草、龙须菜、龙柏、龙爪槐。风水宝地叫龙穴,抽水的水车叫龙骨水车,大吊车叫龙门吊。天上有龙星,地下有龙脉。古代的类书中和龙有关的名词不下数百。一千年前编辑的《太平广记》搜集的龙的神话小说,就有八十一则。在中国,龙简直无所不在。龙的文化,源远流长。
龙的形象和图腾
龙又是原始人的图腾,是一种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的虚幻生物。今天所知道的龙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蛇身、兽腿、鹰爪、马头、蛇尾、鹿角、鱼鳞。有研究指,龙的形象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战争和联合,信奉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导,龙的图腾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其他民族原来信奉的图腾的形象逐渐被吸收、被充实到龙的形象中去,因此龙的特征愈来愈多,形象日益复杂和威武。
人们还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我们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龙是英勇善战的,它什么强暴也不怕;龙是聪明多智的,它甚至能预见未来;龙的本领高强,它能大能小,变化多端,兴云布雨,鸣雷闪电,开河移山,法力无边;龙是富裕的,龙宫成了宝藏的集中地;龙又是正直的、能为人民著想的,为了解救人间乾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条。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就是大家熟识的例子。
龙帝与天帝
龙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传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黄帝和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铜矿,把开采出来的铜铸成一只很大的铜鼎,放在荆山脚下。铜鼎铸成时,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升天。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这时,龙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挤不上,一个个都抓著龙的胡须。龙髯受不了重量而断了,黄帝带著的弓也被拉落下来,臣僚们只得抱著龙髯和弓号哭。黄帝升了天后便成为了天帝。
在《史记.天官书》中亦说∶「轩辕(黄帝名轩辕),黄龙体」,简单点说,就是说黄帝就是黄龙的化身。黄龙即是龙帝,五行属土,位居中央,是龙族之首,也是道教的宗教观中天庭的主宰。在汉代的典籍中亦有提及∶「黄龙者,四方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能巨,能细,能幽,能明,能短,能长,乍存,乍亡。王者不滤池而渔,德达深渊,则应和气而游于池沼。」,说明了黄龙的形象。
传说中的龙
古人把龙看成神物、灵物,而且变化无常,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既能深入水底,亦能腾云登天。关于龙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几乎每一本书都有,而关于龙的传说和神话亦不胜枚举。经典如《易经》,便将龙作了一完整系统的论述,并赋以哲学的含义。八卦中整体用龙来说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经》的第一卦。
除这之外,历朝历代都不断有龙的传说和神话出现,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上至黄帝的时代,便有黄帝乘龙升天、应龙助黄帝战胜蚩尤的传说;夏禹治水,传说便有神龙以尾巴画地成河道,疏导洪水;汉高祖刘邦,传说便是其母梦见与赤龙交配而怀孕出生。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人们常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传说中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当然,传说里有义龙为善,便自然亦有恶龙为祸。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作为道教传统之一的龙王,亦开始出现反派的角色。在中国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其中亦不乏恶龙肆虐的故事。就像黑龙江,传说以前便有白龙为祸,后来江边的一个村中,有一家人临产,并诞下了一黑龙。原来黑龙是来帮助除掉白龙的,村民依照其指示支持,最后白龙被除,人们为纪念黑龙而将江取名黑龙江。四川省的九寨沟有一卧龙湖,湖底有一奶黄色石梁,传说是白龙的化身。九寨沟附近有两条大河,一条叫黑水河,传说以前住著一条大黑龙;一条白龙江,住著一条小白龙。传说黑龙因妒忌九寨沟的风光而将那里的水吸乾,小白龙知道后,便将白龙江的水喷洒到九寨沟,回复其美景。黑龙知道后便跟白龙展开恶斗,黑龙在不敌时使计放毒,小白龙被逼逃到九寨沟其中一个湖泊中。黑龙为查白龙的下落而惊动了藏族的万山之神,最后被山神所囚,不能再作恶。万山之神为表彰白龙而给它一套金黄色的铠甲,这就是卧龙湖的传说由来。
文学作品中的龙王
龙在民间文学艺术中都是人格化了的,海龙王有为民造福的,也有与民为害的。在神话小说《封神榜》、《西游记》,戏曲杂剧《柳毅传书》、《张羽煮海》中,都有善恶不同、性格似人的龙王出现。
在《西游记》中,有许多关于龙的描写以及龙的故事。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在这以前,龙王的印象大体都是正面的,但到了佛教开始兴盛后,龙王的地位开始下降,在《西游记》中已变成了配角,甚至是丑角。《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的就是大家熟识东海青龙王敖广的龙宫,四海龙王面对孙悟空时也无力反抗,只能颤颤惊惊地献上金刚棒、黄金甲等宝物,而出场时间也寥寥可数;而因为放火烧了龙宫,差点被玉帝处死,幸好被观音菩萨所救,成为了唐三藏的白马的龙王,正是另一个大家熟识的西海白龙王敖闰的三太子。
《封神演义》中的龙王
除了在《西游记》中提及过四海龙王外,另一部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中亦有龙王的出现。《封神演义》又叫《封神榜》,是明朝中叶至晚叶时期,由许仲琳编定,亦有一说法是由扬州道教思想家陆西星所改作。
《封神演义》是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故事为主干,描述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在《创龙传》中,田中芳树多番提及到四海龙王奉天帝的命令,协助周朝讨伐商纣,而且在《封神演义》中亦的而且确有龙王的出场。但在《封神演义》中,四海龙王在周武伐纣的战争中并没有担当任何重要角色。事实上就如《创龙传》中龙堂始所言,在任何文学作品和典籍中,并没有提及过四海龙王曾参与周武革命的战争。龙王在《封神演义》中的角色,差不多跟在《西游记》中一样,变成了配角、丑角。
在《封神榜》中,哪吒扮演了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角色。顽劣的哪吒不知自己身上带著的肚兜和腕镯是仙人的宝贝,在九河湾洗澡时将肚兜放在水中,做成了东海震动,连水晶宫也震动起来。东海龙王敖广(亦有一说法称敖光)派人调查,但派去的人却被顽劣的哪吒以宝贝打死了。敖广再派自己的三太子调查,但三太子也一样被哪吒所杀,更被哪吒剥皮抽筋。最后敖广向哪吒父亲李靖大兴问罪,并声言要向天帝奏告。哪吒心里不服气,追回在路上的敖广揍了一顿。最后四海龙王向天帝上奏此事,抓著了李靖一家解上天庭审判。这时哪吒一人担当过错,剖腹剜肠、剔骨肉还父母,这才平息了此事。最后哪吒在师傅太乙真人的帮助下复活,并担当了武王伐纣战争中的先锋。在这以后,在《封神演义》中便没再提到龙王。由此可见,四海龙王协助周朝讨伐商纣的说法,确实纯粹是田中芳树的创作,并无确切的神话和传说的背景支持。
龙泉乡的传说
《创龙传》中提到,龙泉乡是在青海省某处地方,事实上青海省又有没有龙泉乡呢?前段已有说过,差不多每个省都有以「龙」命名的地方,而以龙泉为名的地方亦有好几个。那龙泉在什么地方?一般认为是现在浙江省的龙泉县,在唐朝以前,此地称为龙泉乡,唐朝开始在此建县。龙泉的名字,是因一柄「龙泉宝剑」而来。据春秋时代越国的史书《越绝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楚王听说吴国有个干将,越国有个欧冶子,都是铸剑名家。于是派人用重金请两位名家为楚国铸几把铁剑。二人应聘之后,凿通了茨山,把山中的溪水排乾,找到了铁矿精华,铸成三柄宝剑,一曰龙渊,一曰太阿,一曰工布。后来因避唐高祖李渊的讳,龙渊剑便改称为龙泉剑。刚才说到的浙江省龙泉县,县城以南有一剑池湖,相传就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也称为龙渊,因此此地才称为龙泉。
但是还有几处地方也叫龙泉。浙江省除了刚才的龙泉县外,亦有一处龙泉在永嘉县。据《水经注》说,泉眼之中水纹成为蛟龙的形状,牲畜都不敢在这里饮水。河南省西平县也有个龙泉。古书上说此泉水可以砥砺刀剑,使刀锋坚利。江西有一龙泉场,南唐时曾立为龙泉县,现在叫遂州。贵州有一龙泉坪,明清时也称为龙泉县,后来改为凤泉县、凤岗县。那么,青海省有没有龙泉乡?在可考的数据中,没有。也许有小村小乡是这样叫也说不定,但是否真能通往昆仑就不得而知了。
龙王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