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爱莲说理解性默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5:16:54
20个爱莲说理解性默写
x}ncYݯ"̪ʪD!a? 6l?4HQIHqLj 82ËއW EfuuЍ+gkW|^[/nq;?u"dl~_DۿJiMzDN\)M㤛*Q$S˹o{rsw;3;ȜU/?R7G+{-n#*>&qZ|6S@nLaI!KGَr_+utn?MovuL?MSxhyVsev?0|`(kc`B%ۏޙj+'#'r%n[`b#mIw1*n:-Du_mzj,o⢆uD3/ M__Ż7fo> =;?={&0?o쳷&[5 L+Rwm fufVzuo7uKx:¦LG)?_|, cIH3ci,-EAw3oabтȐEal|a^V9B&?ew|ˠw~%#2grI.V=m|;]ЯN(MYy8~9xңᒩRM. ??)$HS$! ݌zI g|zWbJ,Ӻr1W_'3|w;)@TGZNNL,g;itH*h@稸X\Ѡ-ޣ{wY+7^e_tyz2w|uIVnj: ?6>z<,W:+>Ԩ{nUN_-їhGr/Ew"#g#[5.hE Z-^@r6Q|Zj?g|2J&}F W/h7QXS9&ѩb❮!-۫!(0< `J0p+XX$v׏o-ðȸw5U1d4g O sB+#||ڥ$0}sb,d\Ő62|IpZ<+zxY f3]B6( (bEӘwȠ /d91yHng8dq ^۩>ٙyenfCR`n7LR B@ثwX-$3z1)&u9Lł۷crF&yl~IJjw!#sG8yK,b]ZE8/ N3߱w/2i5*=dT(tk1?wTy׹?a &}Z;/p3ν˭&ܳ"A%%o~N&r+(փ BhcQEPMv(.#ەXkiI8u9|Vyx?/ J)=Hq"ӗ^/|:+ UHGų55۫@y=Cny. mُ. PI4ewx>"U ^oVK?),dGfmf`OBZ\$/u=u) ,u 莙?{BB˓Ssk]a)8C4}(6:6` 5C :LWcj+ԩ,K~ZWp6)?_?N<9Y3q[;yȡS(=99  [)@N甄fh(*Ʊ[-#"=|kjlu_0$44}SFy䩺m9j:4JT YgO7$_Jqtvv@zyCo6sqvc ;Fr tMB:Y`eKi Xe'M9Ieth[J _CZ9-9A4Ï "zkV&hfT-a/49SP&ܢIkSgSw?wN~(%TponM:nkL")Dˑx’[^̗`H+Ko31ֹK7,e~ihʊP+(5y&UA%8`B@,Ou!> gZ"js- "4{R'I.!n>ZwUw"'mCm50XcKWC{*+%+#Y{,p8"ymTNTJ@JV}b̝qt@5H*XQ6da&)a1݃%5WOIY]mJj3'30{*ErmCt+tF8Q̊\^E :\En?==$Y_H3,jH[.)bprR2'hՀؕ{4 yӺVMo՜]/]\-F*&wPL2|x)؆bN@j93\-^f|FZi^a'"7j n\-fJcc6I|R߬i\\Q;ZL1G&y)tT, 6(Om6XͱԼS(Sg'#IF[a$Sb;f&`#,"K( QEFZ'SBE*: ~awRNdbⰒ9f7\hc݂E"ց z pg'swGC]\-!W&١ ;ik:\1ʹ=+Ҹz!xTT﹛ͣIEmhQ<$Ш Sk10+1OD*Twg `EYNfP6*?(b/tmcP$ȂlEΡ=xKq]0V&UZ4DJ|Vif)mB1py mJ * 0̽^ zOVvtZ4n,ZKE~ #l;H`c 0w'xqNH9rs,Y&Ċcbۼ]xJqirrp}]c#%L2(vT 6*cQԈD^mfFΓuCfÊ:cLٻPkQw*RͫRXT(}rJFȷHFXY_$yEb6s5t&}%4$zf:k-F %!mDxYRjmM+,TSR˝\>G*fOg kh%);ل78} Vǰq!2?d|/ ȋa{VD {c0D!X ϻm QC:howX`ZQ3CTB>Əv^MD8KzIw|-#(r@v}$DtBN҉(plLf<^NI^8tFBB7i0DNAuPd#BzvO^6f[ө%t~CR!gO˺pR T$ψbƝv094ÜU@dмʗ]d ,sNXY+{!u+ZkgXLj[Y^<'9%@Yk(j9~Q?wi%)@/Rr03k W5n,q7~mӤ"-[{" 12,&w/h#(zEGTUyROQDuAɣ^GSzRWb&_^L,g.Zd/ȟ4z+G,.G`als7jnOá+ 7/4oȣ֗#h< H;*Ũ94҄ȿǐ9.!V%ʾK׼L5뗱 09$ZR s~)߼RFOaTIm*0\+{BTr+F^uEW߾3L7L9ɺ25=$Ӂ jߦpK}oy-^w0E5oÓ1)l`g hAg9#S[ĝF!_My4ջ7-Zxt \b\߹zBVڇhxؕS Ib=\n&H&C!@yaaFBHJNkevD b :#24 S`hwCNNhY}P3l`h<3͟NJ X-`߽q()?\UDž`ז3VQ ͼ;O/vÇwn>egd`$tMFfJKwՂxF8g2Xfټ0:XȄtЯ^/'5CڇIJmEـ{Q mi{tih:ۍc~JwR-du)U^+^=M5e b:szUffo"1i?),.ȣi]3i^e, GΝ%C6TR}!Fni>KQr-7u"ҖdGN̋SqMŜZ7qU;#bZRXBElx X gNyܽ9ЋRp# (c|4>OKc0&['!n<ד 647  ~BҾkfx7Uqv jȿ4shЮDŽ'#q]f9)3*cHcg@2CŎZtuG ᐮ ^uc%𾍺^,FO:I٧,׃NV6%sQR NQ^VS*1G[nt4~i6`(tnNL1~҈ 79RIT)ejM[;ɀY#$%reMPPҼ+-ɽ2!V /'O&2i$Λ$5NU,;*q*'*pwNN5EvnwdK (fP04W!D-0)Mу}dy@A_̔tV0ɨrBu9H;3;b g9g`z MKPFȩfv>0jjjAay-FnjKL#;^A34wrmTr 1nx;(F*Q)Yҗ3r8B "„<1 ԝJf9ܯNhoB0a}̩P'"N߈?iz8 zP'Ȋ[P@lTJEt, ?±Q?M#)t$Yd}K~3"W2e 'j`)|[S'ZhUbN z=yfݯ~2wxk;}$uAv sz-> AsXwQ鳦>@|!-%B!ʰ!IVC0ŸXNuӗn2`Dę =qȭV4Yf\u`]{b5ӱO'L,4l,pn93b`\BIWW d,/mIyk A+:NT@2 oxpOKkjYg]0H1VafIeBNcx>εaNL 7L]2R H$F 1E{h< ]*pT`QØFlS2c-0yceL7rAf< 8ߺ[#dR&)$vGU,39qk-f+ ;|S(elw.YIauL;k2,qzG}n[Y,lln y0w bCu>rWt ([6҇}1@Rۮ%fui!\4Œ}.hbUn;njkf,.=9dڽũ\񚦍jøɉ+hxen7wL|p''fc?۷NB f fTg?QZ/GEQF> OR}u@Y1/h[gzFT bD?jGc+$GcozzhPJ*te(z`0LJ#.鬩l\ ݳM\W հ-$o %b`ؘ󞷳))m)-=~ V0AԌfn>l,Lv9 ;YDy sA' 92ݙE3蕤u7T6_Kh;0R,e)0Goq#PE3EaJ)#tupJ==j2p^Y3^'fe'MI(rajj-߮]"MEҬqd2l&?b+CKTq91[Ĵ \ʦ{3xfymCf Vx ;;4dIу>6i0*A $˷*R k&zBPoi]$gRtAkʌk`DQb&_ާ" D ,@]'ɳ+$"&δf;$,y:v%*QH,C3M9 e`(*[Q8O/{+#ySnxtA5?ݙ^◿e!&[ןL^{fViז$-IVJp{kbu`ҒI*"…NV-l–ɱE2?//@?hB9H~[8r%uMòCHV(Z() e$B Erz(AJ0٪?ޡZRѯ^`+[f ƭa)<UY $w$#1~2f|LA U0T[ #6?ɵNjouh#)B{AV\uhIV\FehW7bD d_r^Nra\C?|]dEZrES;6A*.3[=8Fşx Dugn `q=@*>1 1J9I4D'LN( 7:4aںޮi\˽M9ΝMu0VrUp.)@J=JV0[V Yr/(Lz9J+4Ľ*IIjR}Xw/zlχ~h/"t$ PUJ(QbQ^<:DZBxUM3zeo{1OxӤ4aA1^in$PN֛OůTƺނ`I)o0c?O68Tl9b}޸Ł[zV^L݂UDh?a z~gFi|hA]'m뎳ẶpeU媣}jz/4īšh˼ڪ(zo6(LI Jmػ+/֪[~Bx\%YQL]0g'x2 apm7\B 'B|ⶦhn-fYۿd"9A݌ِQLŠݔR ?,r_]H.o ܟGHo spm:w=nuϴ3 4s<Ӑhc.blm!⼈imِ7ߙ#M7*n瑋^>+7w7Żp:qmu=%%`35*h)y%'/*BO,JHHÀGЭj/"e+q $zT~TQt1=n+sL3q &ޡ6{L@Vs0 pQw KxޥWm(k0J}ny^q,O~t 9-X37;shչgmIRb"I p}#yI4ru^Oک6j)/"+jmn髽8=|^E^YŔ*{197<\|A6/эL OI'f?&(lE+ 9O<1+7h\!P}B;Mgch!

20个爱莲说理解性默写
20个爱莲说理解性默写

20个爱莲说理解性默写
爱莲说有作者的高洁品质的句子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①体现不与世同流合污( 咏莲名句)(莲美好形象):
②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
③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
④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义相反: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理解性默写???是翻译吗?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

全部展开

理解性默写???是翻译吗?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如果不是翻译的话,(⊙v⊙)嗯.....
你按照人物来默写,本文章不是托物言志么,你把
莲花----------周敦颐
菊花----------陶渊明
牡丹----------世人
这样就好背了。
(*^__^*) 嘻嘻……

收起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

全部展开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收起

把自己想像成周敦颐~!

什么意思?

[编辑本段]原文
爱莲说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⑵。晋陶渊明独爱菊⑶。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⑸而不染⑹,濯清涟而不妖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⑻,香远益(9)清(10),亭亭净植(1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12)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13)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4)莲,花之君子(15)者也。噫(16)!...

全部展开

[编辑本段]原文
爱莲说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⑵。晋陶渊明独爱菊⑶。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⑸而不染⑹,濯清涟而不妖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⑻,香远益(9)清(10),亭亭净植(1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12)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13)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4)莲,花之君子(15)者也。噫(16)!菊之爱(17),陶后鲜有闻(1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9)?牡丹之爱,宜乎(20)众矣!

[编辑本段]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公元集》、《周濂溪集》。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
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特别。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染:沾染(污秽)。
【7】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涟:微波。妖:美丽而不端庄。
【8】通:贯通。
【9】直:挺直。
【10】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生枝蔓。枝:长枝节。
【11】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更加。
【12】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13】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助词。
【14】隐逸:隐居的人,隐士。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者:~~的花。
【1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16】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
【17】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8】菊之爱:对菊花的喜爱。
【19】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20】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1】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22】众:多。
[编辑本段]译文

水上,陆上的各种草,木的繁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人们都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喜爱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编辑本段]题目解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编辑本段]赏析
“说”,是一种议论性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己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
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品。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如果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编辑本段]莲花的美丽别称
(1)芙蓉:《尔雅》:“荷,芙蕖,别名芙蓉。”
(2)芙蕖:《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
(3)藕花: 唐张籍《送从弟之苏州》诗:“夜月红柑树,秋风白藕花。”
(4)水芙蓉:《群芳谱》:“荷花亦称作芙蕖、水芙蓉。”
(5)草芙蓉:杜诗注云:产于陆者曰木芙蓉,产于水者曰草芙蓉。”
(6) 水花:李时珍《本草纲目》:“莲花”释名:“芙蓉、芙蕖、水华。”
(7)净友:又称净客。莲花洁净不染,因此人们称其为净友。
(8)水芝:普崔豹《古今注》下“草木”:“芙蓉一名荷华,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
(9)泽芝:《类聚》郭璞《尔雅图赞 ·芙蓉赞 》云:“芙蓉丽草,一曰泽芝,……”
(10) 灵草:吴闵鸿《芙蓉赋并序》:“乃有芙蓉灵草,栽育中川。”
(11)玉芝:《本草经》载:“荷花又名玉芝。”
(12)君子花:北宋周敦颐著《爱莲说》,谓莲为花中君子,莲又称“君子花”。
(13) 水宫仙子:因莲生水中,莲花亭亭玉立于水面,好似仙女飘然而行,故名。
(14) 菡萏:《尔雅》:“荷,芙蕖……其华菡萏。”
据说,释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萨,下凡降生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长得象天仙一样美丽,性温和贤淑,与国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忆新婚之夜,她朦胧中看到远处有一个人骑着一头白象向她走来并且逐渐变小,从她的右肋处钻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预感到菩萨化作一头白象入胎。日后,身怀有孕的摩耶夫人脸上,微微泛着红晕,那色彩鲜艳的绿色领口花边像一片莲叶,她的脸儿像一朵绽开的莲花。后来摩耶夫人在娑罗树下降生佛祖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鸣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开,尤其是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像车盖一样的莲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不仅如此,莲还与佛教医学有着密切关系。莲花含有丰富的营养,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带露的莲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莲花以养颜。莲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能润泽肤色。初放鲜嫩的莲花用开水泡饮,其汁翠绿清香,有清暑解热和生津开胃之功效。莲的地下根茎称为莲藕。相传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结核,目犍连来探望他,并得知舍利弗喜欢吃莲藕,就带些新鲜莲藕让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莲藕后果然病愈。后来,佛祖弟子经常用莲藕作为药用来治病,并发现了莲藕的许多药用价值。
[编辑本段]莲花的美好品质
代表着南朝乐府民歌最高成就的《西洲曲》,更是对莲花和采莲有着细致入微的描写:“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这首诗中采莲的情形,不仅生动地展示了江南水乡人民的生活,而且写出了采莲女主人公对远行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语言清新明丽,意境悠远,情思缠绵。
以“诚斋体”闻名南宋诗坛的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这首诗中,诗人撷取了“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两个典型景物,以通俗明快、流转圆活的风格,写出了六月里西湖的美丽风光,一改宋诗瘦硬生涩的弊端,极具自然灵性。
宋朝理学的创导者、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有这样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在这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写尽了莲花的高洁品质、优雅气质、优美的姿态和庄重的仪表,表达了封建士大夫高洁的情操和志趣。自此,莲花便有了灵性,步入花中君子之列。
明代的许仲琳,在其著名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莲花化身的少年英雄哪吒的形象,他纯真勇敢而又法力高强,敢于蔑视神权、打抱不平,极具正义和反抗精神,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人物形象之一。透过哪吒这一神话人物形象,我们看到莲花又变成了正义和勇敢的化身。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1073)
中国宋代思想家、理学家。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以母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分宁(修水)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徙知南昌,历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宁初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悦服,事不经先生之手,吏不敢决”。晚年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星子县城。曾游览庐山,为庐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其自为诗中道:“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阴。”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于此,并将原在故里的母亲郑木君墓迁葬于庐山清泉社三起山。敦颐卒,亦附葬于母亲墓旁。以后子孙世居江州,后裔绵衍。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在以后的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赜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张(木加武字)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渐大起,九江、道州等、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
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自此莲池名震遐迩。
九江的烟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颐修建的,因为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后不断兴废,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境,改名“烟水亭”。清顺治十七年,巡道崔抡奇复修烟水亭建立五贤阁,奉周敦颐为五贤之一。九江市区现在还有濂溪路、濂溪居委会等。
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周敦颐是把世界本原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起始者。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 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 赏析《爱莲说》,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编辑本段]君子
1.理想的修身人格——君子
“仁”是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的最高境界,但是,落实到个人的具体修养上,“君子”则是其理想的人格典范。曾参强调“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试图以君子的成立来辅助仁的修养的实现或者是将仁的高标准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君子人格上。
对君子的含义要求,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讲得比较 广泛,只是讲言行中各个方面的总的原则。曾参则进入了更具体的要求。他说:“君子有三费,饮食不在其中。君子有三乐,钟磬琴瑟不在其中……有亲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遗,此一乐也;有亲可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乐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乐也……少而学,长而忘之,此一费也;事君有功,而轻负之,此二费也;久交友而中绝之,此三费也。。”(《韩诗外传集释》)另外,《曾子立事》篇还有大量的对君子的严格要求,比如:“君子不绝人之欢,不尽人之礼,来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者不谤,就之不赂,亦可谓之忠矣。君子恭而不难,安而不舒,逊而不谄,宽而不纵,惠而不俭,直而不往,亦可谓知矣。”又说:“君子入人之国,不称其讳,不犯其禁,不服华色之服,不称惧忄冒 之言,故曰:“与其奢也,宁俭;与其倨也,宁句。”
显然,对君子的定义大大超过了“九思”的具体性和严格性,虽然并未超出“九思”的范围要求。在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这种师徒相承的样式,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由于曾参学派对“君子”的要求过分严厉,所以有时又不免流露出一些道家者流的味道。《曾子立事》篇还说:“君子不绝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则愿也,人不知苟吾自知也,君子终身守此勿勿也。”“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这种做人的小心翼翼的态度,虽其要求基本上还是在儒家的范围之中,但用道家的逻辑来要求君子,其消极避让的倾向已很明显。这种倾向,也许是曾参当初要避免的,但思想的发展,形同其他许多人能参与其中的事情一样,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会出现自身难以把握的变形。曾参对君子修养的要求中 。
2.现代人的观念
原创:何谓君子
又要借用古人的比喻:
孔子骂人,就径呼之为“小人”,还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名言。最古老的君子的
含义,主要指受过教育且有良好品德的人,而一般百姓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因而也跟那些无
德之人被并称为“小人”……
何谓君子?
借用一位朋友的说法:
饭局时,谈论起“何谓好男人”,我问朋友,你认为你自己是一个好男人吗?
他想了想,说到:“我不知道好男人的定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