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复习 上教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23:38:33
初中历史复习 上教版
x|Yn#ɲVhޔrL]4.^oyLQ$E $I$K#⫶qIe,2nnnv옹Edu1h|\T=^~X 䤒׿0bow:?>ŰN%?t11JWRqd1Lz35+7(dq3=otR <[RL[>-rlaIꃑʣT9Wb0:u&sKyx1ݚ;W;N9ΟC+9iXxOg1ͨ3.GLUWJMTǭ../*W\uU) jTqìӚ#i{s5dr}6rq76êEd"c\ԓt[gY҃z*;,o{bw`8_5\/q&7mo}$W";p.`*߄ivT?_I7+8wyyӞyY%FpogwFXn(PXw5VV崉yX'_hӞ:a֬&uYUS-&^d_ 3TnԂ0kҁ2;?Xo;@mq1ǫ 7ո׏Ms}:Tɢ_Ϻx VN9ML<׳MR؁4*q=V2}r0V ufyvTwU6~+ֶv tʳe nYcsrY^[\|z'.3@dh͹K8|#!lV أȮN`&TR.Yf]^{wuւ맪6Tze9#FA,H;H[}q[~uAoOǒztiiXwJVyU;y?$;O):/A-öS*uqfGv8Vn&ZXL[SczMV[7qCq %pUX0n䈦i`IX7:$sWrQ+SN໗IIGMt241 >PV=ݫSYƙ/tcXFȗ6;/#GzOw,+9]zO7bn\m׫ 8\7 \3 tull,it(a6}f4>q=vJMɸܥbD3Θ-hr;6 ?K(ռ7;05O*wO׈lޏG{"FWkpZ(|73\NT#z8#>zxJ ~*ohltJSD ,2$8"i -ænGͅ'=]C\\H*?/mGC3F,E|-Dk@YTZ#bd U'3.U C&AD&~n 9=Ń2'/DXA cO \JoAth:[(`g$80=]x٥Xgi?sg3kkwXBB$6&fo_h|_?q{Uo8b4v`xCD4bT &AD!0|\ooӹ׌T v2ʄՙDa|i.&ӮeWub/ޏNenxG={GQTDD4| mHpjJP1,נ5qh]$ eYmNZnϨo,<m~7l7K].X҂̎r36NFaVs1TۻZX9-F:ѕ!KygCCЮ|]޺jrrՄHB0Hw2DŽ ;{B0/|`|^đXb_oӎ'āP 1<\ 3-AR`^ BRLžJU؁qbpnԕB92fe:|8JzK^$țF݋@8- j*b(55)d'.-ҠnSHw椙2c7P&R=#*f8rVz;pgNk7pr)}!2FUlc? >@Djڇ kjR˝0n|7H_ThYy8Q}PSUMjt\ >#n"`<ˍ7dw>>9V0[H_"j z" ` ~7[`KG9XlhjrBB-.X5[T2 M7Y`Wy łgxTrt `Gj;!5Hvi]S c_Bi,3ًtX[҅6*VG8ޕ۠ZL$:Cn)4UX0G?Έ Tu~^"V  +󴋠OWL޸*H_G~}ğ5GGP#Q{\ /fF5< g0wcLNaز#k+clJfZ=t$W9HZd867Ք<7ɥ@BI#5/l qr1 嵶>~Y2f"A*a$H͎ܴp0P8 s@NVPoGk@Pu̧̜s0 1o .5^mH{-ɦ4éVrƻMG}{Ыb˺úUdc`YohT >);O2n@c΁ JKeMu6TBétKS`WdUT8UBWwIs B~vp%6t9nͅAE8*_0-t1~$^DYBR{jW*Y Tp;}" -]vޫs{+NvRZ#UL8,nGY)2?>?4XwX QC~ owL'.XxA1L{1U"z+ $!W2bOVy73L>(c 7Yfh̐Uڽ2`rJU=!eKP,Gf 6le$_*3v6)",-vNԆsȘ1D)5ue^`Nݭ-UX0}Ԍjy6}%>\SY<3[9Sb^z"3U/I޻=7 Qё1hDcuYr Y&KS䄆j"Ő7$L~pdNU#@Z@2䡆훐!ѫT; ƐUnWYԁ.{~j5o=`#@ $ƴڀ>S(xl<#N6̏>ە(*alY&QrT0րT#L> t!_ @*?Ot2mD~wfؽ"W;y3YZ1)S+l'h,SX`ꝽJW hЫ{μrrYU8pTHxJ"rc3A#cv2ǝ-WNi1mG#5{ nJp7"4 +KkkV̧2@R``\{y a>/La+HC;;:rQrt~u$%~));n{V%t#MX? >1{r +t*5g?v$oڂAR"Qfsa,cL8L-pxu1zóv`z)k.^?!.׀٣xp.ECj`%nYGFL;LL/ce6æҊ`Iv MQjbdtŶ #G[6L#S;A:Nb5eL c/5;y|8;S5+ZRbqjnNvS ^4o X#'v' RQ5HrfY#b)N R{gk#*.)^o'pj*^i p6@l1l>{9Թ,F'*TOKABBFLJI݉@c"l"Z]=W&-R CgrjitFx ae*b0@҂Iy1v.&\ [dܮfQC?}+G)hܠ~8lT_s*57PpCҙ"9!0 sDzu1:Y@XDHbqK]w,ʥÞ>ɚ9nJ%ynq3DOvoOWWk4ě'#̂J?=ws)UW^;͑d+vCf.I;46w d&KZNR Z*~vm/ˀḷ7*̘IL+w9 OA=逧J>| /2نaAe* Ժ/l=xX`/`>&ųcu@Lv[b+A( R@g`|QL^<;FZ)*l5D[ַ\8TUL6>Orp#]Gaf#\txֳ !i\PCiF4Â۝40{5˘99qR#'Ds?Wjb;43ZZ ùE-+-?bi/Gn}ŏk_L`6@-3Iس͟{n7N)B;t;f-T _iX:!&iӮ~JzgR^ |f=p$㦶#6|S?,Qtth) ڻIa|rtΫvB|lh@%ƈymwbi:bmhEE9JeޗœV50 Cʄm*;5} t*Vv3bI.jz{r#8މ4žvUTظ /g9`6ǒd"Òќh~ B87!ݴw*Z-8^ C1E~R&#FtY`\{mKN: x0B,;i@FsqLċ-DvHj@aA{; ֑K3$ۆJۉmk8w=goR:cKnwa(\Pi0Q"`&Ya@5oT΢ė4vZ*;%/7?- {GOa\dxnF{KH3nUWIr=^S$,j^qTu\d U{sO!\,וLH`H/fOȚl?ݢPHdf?̋G};ݼ>"e0u.3Y+Ѐb$( FV\<]r/ko 7y̹ ;iE*;!O[Ht$"0w-.?tj5UKXd7=}w%\Wmz.YaϫUUeD.r0"異LVH0yRɳ| b}{oau92. drC?[aM6OM}hGϣɑc2jcG[vTGaJ{?L#5TOI3˻yf%Sy>1'tI-8EGBZ^mf!lfk.ħG?!@i9J=*?}vo܋־ʁrNKű4㈡׵|ޅ8yo*xl-`| kc3/I`ao`W/*Ljy1m"~ǩ̉9< ǁ !V3s5ndl1A~ fVjf y%0FU5˃&k&KLi6]_qYo C 6c^!p/qÞq)oS#ɬ|Úl;̾=S}jO7%-jm3v*Y|t3 gHzgߗoȱum)qx N޽p J2w97,s_qE8ׂ{SɄ*tݩoY]hy`.Fh"թdFi.Epxg3RLJj?+jp_;d*d;@abz+ lᶿ*o|T98(JS䲄ϤxnB+8g ƶ5l|1ĀrM1,/K.dSu֣9"r^"+U]^I>H&)e `! N,R|2<٬vؐ]#3Ϡ`W7!gS0>~C ?ebe o[ RR[h4 SXMbO¶I ˕M[쌧?ug,B#7˯%K4Ӽh=rT,,WT{N%*I*¸aT;,7aM 7 l-G/sG).5*iֿ4 {`y'N?;۶p9W| u)ɆBsK4p1/R "U0-6teFLdfC`3 =X.A^W̐V _\2B|2X},ozR4O̴,#G7HmVPyk gft[q1M/ sUCJ

初中历史复习 上教版
初中历史复习 上教版

初中历史复习 上教版
以上都是哦

把书多看看就好了,历史没有什么难得

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全部展开

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4、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开放通商口岸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起因: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2)经过:1900年由西摩尔率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 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④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7、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
(5)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7)代表人物:中央—奕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8)主要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简称“两局一所”)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后来还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
(9)结果: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10)性质: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11)评价:消极: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客观上为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西方列强、侵
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8、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5)主要经过: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

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
会,宣传变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高潮—1898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
↓ 史称“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
结束—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政变,囚禁光绪帝,谭
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
(7)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8)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9)历史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9、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孙中山
(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5)机关刊物—《民报》
(6)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主要经过:①革命准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
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
立了中国同盟会。(意义:大大推进了全国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②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
发动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所,到11日,
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史称“辛亥革命”。
③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
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
国正式成立,这一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④结 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8)历史意义: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10、新文化运动(1915年—20世纪20年代)
(1)领导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4)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5)旗帜:“民主”和“科学” (6)宣传阵地:《新青年》
(7)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
尔会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同年底,李大钊又在北京
创办了《每周评论》。
(8)意义:①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9)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第三单元 新民主义革命的兴起
1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6月初)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3)斗争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
(4)经过:1919年5月4日—6月初,斗争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以罢课为主要斗争方式
1919年6月初以后,斗争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成为主要斗争方式。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7)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时间:1921年7月 (2)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4)内容:①通过了党的纲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13、北伐战争
(1)1924年5月,黄埔军校在广州成立,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
①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②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③主战场:湖南、湖北 ④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叶挺独立团)
⑤战果: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⑥结局:蒋介石、汪精卫等突然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3)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14、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15、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率领部队向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6、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17、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被迫长征。
(2)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内容:解决了博古等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的军事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严守纪律,不怕牺牲,坚定信念,以苦为乐等。
第四单元 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18、1931年9月18日,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由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不到半年,东三省完全沦陷,共产党员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序幕。
19、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1)背景:①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国已成为当务之急。
②催化剂—受中共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③直接原因—蒋介石拒绝张、杨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建议。
(2)目的:逼蒋抗日
(3)经过: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最后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0、1937年7月7日,日军突然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1、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争。
22、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
23、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天李宗仁将军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24、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25、为了粉碎敌人“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6、中共七大
(1)时间:1945年4月 (2)地址:延安
(3)背景:抗战即将胜利
(4)中心任务: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5)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参见P82)
(6)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7、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①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非正义,失道寡助;中国的抗日是正
义战争,得道多助。
②美苏的配合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③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武装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④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
(2)经过:①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②苏联进攻在中国东北的日军;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由局部反攻转入大反攻。
④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取得伟大胜利。
(3)启示:反对战争,珍惜和平;勿忘国耻,发奋图强;警惕日本军国主
义复活等。
(4)意义:①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百年耻辱。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
牲,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五单元 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年6月—1949年4月)
28、重庆谈判(1945年8月—1946年1月)
(1)背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在美国支撑下,阴谋发动内战。
(2)目的——蒋介石:为发动内战赢得时间,欺骗人民
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结果: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赴重庆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29、1940年6月,蒋介石对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30、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31、从1948年9月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敌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32、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军)先后解放了锦州、长春、沈阳和东北全境;淮海战役(中原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歼敌最多,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和平解放北平,使华北全境解放。
33、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34、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1)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主要原因) (2)广大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
(3)党中央正确的战略战术 (4)国民党统治腐败,土气低落
35、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