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3 05:26:17
八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
x|in#IU`0Sʥ21>w;1sRWqNJ$E-M$."yjGįG0H) `ٳg׿M%԰烬JT!:6V|x?WOݍ.samIty>5˧c:Fky>*U쟯'x\U&h>J̾zaL\Q U9p#ܭ1uTTu^;aĵ`^}ZRc5/d;.nֽَ8!qXaOaӋ%s|ػ7Ki|4t5s:=>?{.O*_u.=H胙U;ov{j/綦^v^HHCͿ AU2C*{2c=訇;>|}{:Si}ӧ ?f0̅;a3r KP+ܫҎG,#O/*_to 8=LzJT_+,m{j''r' }|Lzj?Zyq5ďVS?\T>G s6'jϺܑ|| dݽXֹ(߸o}М飡Jh>Kj KV5*Sk>q%oe+? ~<*Y *ii3A? kZ GV]]e8]EU_7U5Ui9Z~.,{D6?kZ+/Wk_?6:XO#4PY*{_zH\ywuFGUv=uăZns>6~ը(X yt"G^0hҝccjJ[aV/Cƽ(SX_bC׋*.7Q=Jb~u84D\vI_aDJUK]Qy oS)UnB(өčy#lZ Ŧm^{ E{9DtXQԥf7|1;#{D-t4y]UG"^w`>*sJo>.;dy~ X=VޘX?&ɐoc]6Xْ>9P7 KR'g&T+hL]%G@, k0s`ӿ:r+lWj>JI^"?U1C>ke y{Jz7bySSPCz8%L zxD| ` O@|00x 6%^{`7[Un{k. ~ÿ?|ƀS0f|2ǧ?Y=w܂K|P ]ố#`AtD7Ç`"f\(eL%C"rǃO@[HEM±6M?)'p?~^] +zBx=I#MǮ};ɛwaMV~a4EILǯbQ44̮Ƹc 7ݫ|47hCf8茨&|x>WIʂ>&FYvRw030q7p GWP*LAzģ^:aL%TjN@s@<"jNamA4U埯ԿbfV6*HZjyYĊ…ۿ~#6U\lxytk ؏o\i3;XQ&jZ՘}T7*mg}mȍ%cT+dW3z H#nZgc`B< C;Ь|]bº Jb\3Xnd훰9J`U?aB-A;7>0o`֠f7ڴ桾q =2~RA !|_m? g0oQY!Ch"⋣=e&6`\582fb(Q#}ՙeSTُ1Ki̽s1vOn܋Kfb"43i\',)ґ)l\lU@o3g6L^/Ov(6b]Sj)w)Mnkn$SyO>F_4Ix5݉ܕ"#Ol/$ri}7;7KމFw@15NLOE뎌j8^)PāuZ}W ̎_-kD CӖa25U>66L'IOVN0a}LnXH?L]uY@euBI6IP!KW9#X?( ʑ.݇ U]*5zv}W;9~ PljBoq1̯oc5*"pۊ1ӽ7U KH[0O}wceP/Sbk^gP+}7d%OELKcsCq[D֕Lj__dPBy$}5@we=i/l %R77/AYOA rY`1xOAejiUݲ=4c1Deq^,;rzxK= J`:ytd.y\Dߊ..ͅkDA][_AO>H [voZ5NvACAD-ǻ뽆JTp /8 (ևƃ cSw6: 0JhRH:[n^Ele:H/ aT⧊א擼`5s]$%E0g\6ϻr5 8 'B+Rr-Bh>'vY -oܦt hMg8ӏkDe=uuy1wٽ:Ibu7{6  Z-a"+'%f=ɽeSN?`$\?+ $IG=ed}[DŽ^o u.D5db`7fT2;Fޛxc0Ld1pb&RָL+7TR5RK ϒm̿:g`-f}՚ۆ,uZ sY T_8!@^_El-5Ot^%g7][xcfTU/8av$^P9LP/S]\QE9 wnϋ}d_Tll *(v ׺ʴp0$J|AH:-BuS$ߧY6&pڮ@2fA CO5xڑ8klqO g'YԯyIX%6(ґUFe:"U|aG/W8>x D܂Ǭ}2+2R8Xw뿨@Ř 0B'Qp, qݾwco,A}܏1c,deRLe+ET< {d<&:<`R_~Rծ|hЯACQT] R;ȐZH KroX;|oBDwxܭ<DžK@u~Á|,7lkhFcp)$7<=ݬfNf,sS> NǿЙ{e#Ε&fz3(p:E{kjX@j؏7ކ齜ձܐ|we]n$$4kY;. 1|~'}rՋ;0^Mgp'bldj )NWo#A}"AVOm0r|>|A@kmNP/}\Y 3DNl0BrҶ=7ٲy_yHiֵXIS;h4;5)6{teYYdUrYou 0A +.},Y.#G ~4GBfJ)tCB|P9;:S9fM"f'XA1 v=ܭC$D&.pf1;Rk^ /?Ru@sU H|-DDkM^2iyCmSEؚh3yuRֵrOGylY͒x %,Q鴒PkV@*N>Z'T3/hO`&UI$!ɠp$-_ Oxva?==?OoFr_Bb sPwRSl̑;:[I$FGH#[aԒgM*W ־.$lIpg+~fOU]ە&$!:T4RAOiI(4b lY^=NV+O 0}= 4 <0E9t ĉN ?eܪqCP? j19l{CQk(_UffHeX#}2/CS?k;wO YeՍX3Opk~3s>b _6↧Yχ=}31oJX_q3D$b/OWWjÛ_GŜ~x&-v!'.|hM)P66im 5 F ye4 3Y"n ~mxܳ WGFTmۭn;;t3#7 wnvfOp8"xdli,M_+.5־3x*-͎ӐA[9~vjP:]h{~HGV}ڿoe(Ae745lo #9ˌ֙q5?~qBv˺v׎T;%D6fЇ`RcD-;j3WEyUogD5R{1@.\r9y+ש&=Țy^q+SbC>%:zy ^}>5~6UHeLaf xUm#c$re= ;{(ӻ.4C½nT[prvI8^^1ܻ3e: 04\ʼBYP69E>dtDFDOX/RZ' K8(m(; h"C 2bLCB3ԯē#nLD.:ǰGfhO_P:? D‰pzAB?-Xv x6LQ/YOOؽbY^ o(c5p[ A"XE5&Xf)8v "O2ObFDc)&KW,#`o-Y1ߊьM'O0ŀrcTvaVPZtdDZ.K/@L6>L?a yiX#X0_p |@`f%"ӹ?& d/sڥ8IȐ"S8-%)1JIh پ,"%AbCqƞOcD6:!976/H{rg5<Ôhp&%q(H_W=6mfl:+s杸HIB'-$::!.;b^ \PU'j1AˉjY-"zoe|m_ \tT5DuK$ *c=]h}Gȓ R,=u|F* %ʛr[ٖ 'I|ûQm82'G!5 %;[^F`Z"VyMvd'S\ c(`cʖ]Sp4zL/;*3l7_ 6̧ui44Nָ̂ӂ]jy@~l %<#$ч/V l N,ƒE_BX6yNpvTPjja_>.aEqޱhvZ_EڠK6F,~*YLjn#2;n]CZy#"49́Y=a%T|+-!`9C,oڋ,Ev&؁TO'Ċ*IG4|XWk/I77"n/d?,چHdR"MtC @Z Y~P,:ɹ$D&i9OZ vmJˌ }/밯FʯGߏےe銟0}LTmNEjG[~!8պ%-"݇g|A!eVtXU1"CE5|agьÐ;CYGw{C0[fe\0n&3LLJAYNYZe)/KafR> .S9vJM~3CFI/J\M?>qS l[8#6bDn _K`mytҴ69QRp|5_@_&9,UTh)V/dݴRHbF(;a$\r+ P̳[ɳt #eY[ JVZxℇtrB1ɗΖ[K=~w'1`&U`ތ hc%|2Qd[KItݫۭm!]< 6XΪ)_1 7HdNAsoc0> k[&r!b{DW`TneQ5{iϐmEraw::b²Ty u*+FtTI۱ݱ,8A).QMGzypSFh:v6^%ǿo

八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
重点提纲
1、 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4、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开放通商口岸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起因: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2)经过:1900年由西摩尔率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 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④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7、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
(5)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7)代表人物:中央—奕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8)主要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简称“两局一所”)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后来还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
(9)结果: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10)性质: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11)评价:消极: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客观上为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西方列强、侵
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8、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5)主要经过: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

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
会,宣传变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高潮—1898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
↓ 史称“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
结束—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政变,囚禁光绪帝,谭
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
(7)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8)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9)历史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9、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孙中山
(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5)机关刊物—《民报》
(6)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主要经过:①革命准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
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
立了中国同盟会.(意义:大大推进了全国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②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
发动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所,到11日,
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史称“辛亥革命”.
③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
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
国正式成立,这一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④结 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8)历史意义: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10、新文化运动(1915年—20世纪20年代)
(1)领导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4)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5)旗帜:“民主”和“科学” (6)宣传阵地:《新青年》
(7)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
尔会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同年底,李大钊又在北京
创办了《每周评论》.
(8)意义:①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9)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第三单元 新民主义革命的兴起
1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6月初)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3)斗争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
(4)经过:1919年5月4日—6月初,斗争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以罢课为主要斗争方式
1919年6月初以后,斗争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成为主要斗争方式.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7)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时间:1921年7月 (2)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4)内容:①通过了党的纲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13、北伐战争
(1)1924年5月,黄埔军校在广州成立,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
①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②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③主战场:湖南、湖北 ④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叶挺独立团)
⑤战果: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⑥结局:蒋介石、汪精卫等突然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3)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14、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15、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率领部队向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6、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17、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被迫长征.
(2)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内容:解决了博古等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的军事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严守纪律,不怕牺牲,坚定信念,以苦为乐等.
第四单元 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18、1931年9月18日,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由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不到半年,东三省完全沦陷,共产党员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序幕.
19、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1)背景:①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国已成为当务之急.
②催化剂—受中共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③直接原因—蒋介石拒绝张、杨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建议.
(2)目的:逼蒋抗日
(3)经过: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最后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0、1937年7月7日,日军突然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1、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争.
22、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
23、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天李宗仁将军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24、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25、为了粉碎敌人“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6、中共七大
(1)时间:1945年4月 (2)地址:延安
(3)背景:抗战即将胜利
(4)中心任务: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5)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参见P82)
(6)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7、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①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非正义,失道寡助;中国的抗日是正
义战争,得道多助.
②美苏的配合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③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武装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④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
(2)经过:①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②苏联进攻在中国东北的日军;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由局部反攻转入大反攻.
④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取得伟大胜利.
(3)启示:反对战争,珍惜和平;勿忘国耻,发奋图强;警惕日本军国主
义复活等.
(4)意义:①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百年耻辱.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
牲,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五单元 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年6月—1949年4月)
28、重庆谈判(1945年8月—1946年1月)
(1)背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在美国支撑下,阴谋发动内战.
(2)目的——蒋介石:为发动内战赢得时间,欺骗人民
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结果: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赴重庆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29、1940年6月,蒋介石对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30、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31、从1948年9月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敌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32、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军)先后解放了锦州、长春、沈阳和东北全境;淮海战役(中原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歼敌最多,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和平解放北平,使华北全境解放.
33、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34、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1)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主要原因) (2)广大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
(3)党中央正确的战略战术 (4)国民党统治腐败,土气低落
35、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