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该战役在相当程度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为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01:36:28
斯大林格勒战役该战役在相当程度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为什么?
x}YocI_ы?d̬4 1HOS]UFMÀZ$JDj'Em$JI4.O|sƽ5]=mA {F8w?毬*UüuogTKt3l* ԑ*5' ?&y LN*Q fj*;뗓N ~ƧBˉYŐݏYUU~]g=,Bk넒E3gGbEjBVARvO#x B]tH=5DWps2(Mz'I'"WW=̻71okk-CpJNm&aL + )ȼhJvfG{2umӪ&uPu:K./_d|.yA+4?ypj'CG^j"';x?}_ ,;uPYϿ]zWV1F{wmWv-T6- 9xh/?m$ *.r8n4/ϿWeg?*+_'}~{)M1u a4S&#6nU:2/i$vNeͺ8YJGwwYGcdss{i1g^1ڇ7V,FӢa[蒎XN:W*EѠzBLEe5U42 fսvgoSsY,t%@(%TmU6%ӃFܣ9AQߜh]cYw =&&A ]"rm[(:+SLl+*MZ> vųlMٌP6'jTXn_43l+$t<ggE%{]6UAfN1lLZ(hc:Ы$ Goz;GF* mnzEUBtM*bv5ld^#E ao+ NG4+UN9I?5 (X觚PO5`Ro?C to9!N&IPk|%}On^y@ž,-SubdfHB lHss:YJz5hď+FyO`LMo-ZS"ҸV8$ĺ?EDfhf~GwI1rГZ^䚢TxUuDU:E0(e l0ڠ>_;+Gz_y6!R,(i T\vDɿ̫*BZԜ3g+maY/M{Es{ա-5h rnj9+∠ER,f2%auxb*V wy'n"Ot3&1d2[Q~݃SrFF黎`$̫`lt+'#Id(iݎJ>٣1NH5X]$E*5cW6`:i6 Y뤧ק!tF Xc+ Q6NJZev\yحSUlpl)I_]vD*9;bz>2T&dy0zDXY&C6|zǒ[zBTl>nMzߛhɈFC~ ATr߰=gV#.WLkM:#x$Ă& aKk%VUvCjb<WhICs j $V|baF LMx)Iv@K'KEiuܶ)m-I TenrD{' wS.ƿ$8` Z' ˪sf{Yf>\B$%0(ѴO&kqbѪ =]@b:I 1?0t=8ӪIٙcS'LH΁b/= 9B`" 4/Ÿu BP [;aQs >$0I~+GHD)=EQt$Jޚu2݈$Z%I: Zpo^Ꜵ&8KCMlU;.;7W>0nM$ifvCG t"Y8UmV!=Z'Bc<ڱ7WTfp0h\-P]ohHO)&őئ搊8d=mE`H7F0{!셆qnQ)'wa/UXK^@ ':tʜxFM8& (Àx 4&DrmF2E6_O ބh"wTX-{Ir kZlْ .+Uc:ʟ2 ac?z'J[z,RچΘϫ &gT֭qi[fgYM“x+ds})GS Hxkݼ&8J"2FbT*x`R ^v&J]b+ԃ8BT2Y7֑"= :0,LV._1';[i93(M\bpqwAPXjyLXcIU1̀u.7so:1ۦ7i@Z|7 hp-=B b`<*WF'is}Oջ~:\ӉcB bY] =c0NҎw$Hכּ ]qzɂʦت(!l 6bdPtddjDoj+ՍɅ]4иm VZ͠L'1-xH(mfYN2뫍mѸto&CJ|_~퇹_|K4C~prɮ_H,A9ORib#-:a$FE|!Cd(J;m(bchhɢlLHӕ;C6`}5hpr2qW1{)dd(v䱨*!T 2~W=uq ٴڇ?: Zf(>-gsg~^e4]Qk3Iv&4RM|mG@rޞyM%7ߤ֔]Z;C<;nHTi VaT9۶u IY!}_xELiHEXDqH÷L]{_R*\ر0] zH4/C%&r^.w΄fWr= =3)spTis pN nZoTȩhSU ꅶj$@{/a 2T`O2¬77B=2F77> p@Íf;JS%dكޤoGN.rJC2䛂KD¤kQm>M-4|'V`Z(of6 aMґbtK11@ȭ]a}zPAG$|(!e8 6~T/d*R!ZJ; %Œ!$#;z遳sL)Mw>L}>XtErĆA.,t J0N1(&A95 5$n'ZԠ/ &NܳmKD"RXGP+5fB3L X'1ȭ\ims=fK7AN3ͤBn֋ٕ|Qr .v~@%Q.at7u2p F# ϝQMj^x-Xg4Z:KIn7x`vHEq.Li6o7,{g760B O :k JIUeؐ[]⽄-KD*BNo%j;{Xb5PRHBvƩmg3^*A]H{@%s}t&ѳT=& {'etXگ>)=!50U+~%H(2_.IgޕnkHӈƘ}kNbTLuF[R({RڠF3%!L@[mҖ&{*vu(+#dV)Z/4Q^Ki\;R dDžU5{5ZnIR:ʔe%%e, *m8例_.;ʥpRc!EN.Xc=~h+| 06$1ރ@!gPf<*qT" DTaedmO;.^ywŐvuf+W'~\5U` H = Bs։Lo5dVa (a.(]ZdH? j!_򗯃/mTw2#TzJ<ߙdZD;~ܯ‹bgzR$ tZ Jv>6vU8K X:Y[; b \v`@b>\K n=8 N%ciإx#jdel4޳Ihf\DKgT7PU=#jd`^5ԙ1@+-D{umb0D'+nTV]7.stCȂbCԱj7aȽRtlc-,TKA!U& ksB%ɾM3wa9D3 1괰c"oB!(Հ#yK7?C`<C=9#x$nO^ߦ瞌ܒ'ّ,]Cۑv<,\".[*z4܃&KÅ}Qç*5W})2Ht2"a%l0aV|-hjoɨ4QݎVDX[2az\3R"A1-?!MڌvEQؔ$:~nr>alTjlR2.UX3_s"NEy?ZFB Þ V|?F3E^e{8yə\&-ňKkJzh!^]fr2ܐ5m:.TlXG@Nr=Ix$..23T$ʒOߩ:5G&j7s+% vWz qx{-4^*D#/ɵϿշARj`N@; h"*X^i\('{vDC]'U%I7+CrՏxܓ!YQ+AtIo2>92toX0b.iυ0Woۊz d#uUuV0{#UQ0s$́|pr< ŭKPؓ}-ҞA{v8u@fk@;#%b|;=%,@%Vg%RNڏ/+U2vwy4&@ITml],gzoA)6M.󨤽^41ךpC,6qLnQx×9U5!G3AKlB-Q03Z3.xd ȵ02vAj;#ܽ̋SUdԙ@Oʋ;)؈8kMkhXO]ޒX᳋FXб#ddtϓ#rmf9 w3IŅcVW{ צQmf ҕ#tD.:CNV@LF [86PWleߤL˝ C)LS`W/؉\FF'n`Z'ǜmM8s:*Ԫ~fAު9G2 q7m '0cLV>(u@޺;Urӵn*r\|N qPMuL$X}ZWqߕghYa[ܮ-^֋IZj|u`d/t[;8'oۚ!>AǓnP$}E1_CE=rj8 giəN3ԤU1̓s9fYf Z|j'}ӧHjPc3镐ތ ]bO.wFK Q˴)V=@|˪bCMEX =]ɾ}Fb ȁ8 >W;!u :L4A}D-$Ų88<"wi V88r[%aPwqkӤig~F P2{PϢi# AbBd"Ǚ0\-!-[5'~+PRJK>z{SYM@9D|ڐX0;WȦLbm5z:\Tc<˞$n{}r%9#"<  B\ިrԩDha]\9^7D"~ u ԏH_Nm̧Y*BvSjI4KIKJHt- m?gڃW^v%qOXyVwЄ;KZJ {I@0o欈hVI]16/ ڸM)>׏ti {nn6b\L 0AUD* !<_!#Ҍ2Jĺ-j%p3Ue)L!C/4\H71<$2!MB%r\CzN!)I/9lOshaO4&ʘ(^74(:<NS ew >AE8Ǯ /xp yrb^ڦ 7Ԛ'k~Q'd:F^ŻwÉ5$/$WW! ;dj! jdڏأ4(%r:tP2cI$ \xKo̮j2dΨKǰ! Czs( b#E΀(j\G+~#o9ⓄQPO1)ԍ1ko ̵ruyF`Zn 5]f;mEID‰ޒ^ԇ2}}K r(!i}< $1y_Ȭx!PG޻ pVc?>SV*')&`vܼ)JHŠ7m\7!^ˤ dIO\ `Gz?sN.lXdIͫ.6Ҫbrֶ4)Kdh&amh+bA{s>r# i'NJJX-_Ja`x%#UcЩK{"q옄QG2ɡhh8L.Sm£B*qsAw+A;[,zW| 9\ ccRfM'8ΐoB^#5r B94j吹ID.O aZpjYeqH! /C8$S Z+pqJ]nSu&8"hMF#]p y&o3kc>[4j[8 !}a!O ˺-wmHHJ=᩠cX.sReO *dI5|w[c< ̠[-"dI.21g ቪ b+9:I ʄ+ DzK ڛG8hbɨYT^#&W D@;]{x|Zc1 Bi S`캕;RqK׏Fv13S~z8>\7tmސTpnx,E5($O ίkaY7!H(׈d .ڽp|̩AhgKwn Aj̩K8&`Cw4m+Nt7` z͸b|%vLtVi&K@y\%9RÙ*Y6򏑂x8e=>;E#W0-=KA`g&Cw/ rs wi8{5H [[D̠k9M%N,փhgx.e54yФO%0kvՌsWrr~R,?*tR .%I=] FpVE 7!M,u~*741z%L7ګG | X5:+IڊwH?ڒ{4..ݥq0@E#sWH^._O«a'x$Uh2^JTǎ1/d:=܀?mBA5'M6N{y:u@X"JpvkHc9Ťg^#'^?:\mI \R9<~sa\A[:x$+ d~r&XX? ljt,*Q|ȡ:Iq  LT;:,ydN$0◌x ]Uh6o,"[y"9,@ީjB7ʼnSKTʔMCb2L"M*/nNGkp-5_ۢlCv^-> Y ޖ{rù%I،)@rz9cv],4ɮL`QP<lj/F6B;q4ӷƩ,qJCG`{GUt5+G"Z0>HIc u'#UDAF^?-"|{;wdzx`R@d z>fg\#'{f~] 9R^WR[ř ˼$/m~ȏ\"V&{'q/ |poLZ[M*G?{"#sc(Wv.8.(2nGwB.ŹaJ 07>T3138y { T~ [6-59} T^!5 HoXpsp J;}`Xp|/@W?fl3}t'k*Otw}.J瞜 54sMOt#w)46^Drd*Wr޸̮{'6K6?WylAAvMY[.4؀S]{ǑbբQ +I-,,FUaB׼!n16(tSEt<6v5CIX;IIȵ4"H߱^ P'+I ET+sz^EoDbVݱC]=h;]UxdB~f4BL~ D^㪮:20ZI$4h=Gn!)7[7aKͿ+N ̘Pk>D=AwH> Üb ӣI+TӦr)և2ѼWof WP#A3t@SͰ[\Z|[6FS~ ohb9"QZb@,8ÛD $hLmYX.,Twz-V2b66AP)`Wr>i>]t1S|>t=cn[8! 9唚 %FK|I KddPPD7RJ#Epzh$+X*ObU~⏒ۂsDFР32%͛bN9kS)g픳vY;嬝rN9k8kS)g픳vY;嬝rN9kS)g픳vY;嬝rNqN9kS)g픳vY;嬝rN9kS)g픳vY;嬝rN9kS)g픳vY;嬝rN9kS)g픳v?)[T}Csڕ'j?QSEXkqۀFNaKn$ 6`|HIj^WXhξz+,B $1=ZР\4½N*\EW;)6ఞ}E Nݽu:?

斯大林格勒战役该战役在相当程度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为什么?
斯大林格勒战役
该战役在相当程度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为什么?

斯大林格勒战役该战役在相当程度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为什么?
此战轴心国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目前是说60万)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60万人,其中包括:30万德国军队,15万罗马尼亚军队,7万意大利军队,5万匈牙利军队和5万左右的苏联投降部队.德军伤亡人数中阵亡和俘获的比例非常之高(96000人左右被俘).战争中总伤亡人数估计超过200万人.
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并最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所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和纳粹德国。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
一般认为,该次战役包括下述几部分: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旧称“察里津”;现...

全部展开

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和纳粹德国。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
一般认为,该次战役包括下述几部分: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旧称“察里津”;现称“伏尔加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的巷战;苏联红军合围;最终全歼德军及轴心国盟军。战争中总伤亡人数估计超过200万人。由于苏联政府害怕过高的伤亡统计会影响民众,因此在当时拒绝提供详细的伤亡数据。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并最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收起

消耗的德国的 兵力啊

二战由德国而起,德国战败,二战就将结束,所以是转折点。

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个战役持续199天。由于战役规模太大,伤亡者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在战役最后阶段,德军仍然对苏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同时,苏军也几乎消灭了德军的精锐之师第六军团的全部和第四装甲军团部分。许多学者估计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60万人,其中包括:30万德国军队,15万罗马尼亚军队,7万意大利军队,5万匈牙利军队和5...

全部展开

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个战役持续199天。由于战役规模太大,伤亡者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在战役最后阶段,德军仍然对苏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同时,苏军也几乎消灭了德军的精锐之师第六军团的全部和第四装甲军团部分。许多学者估计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60万人,其中包括:30万德国军队,15万罗马尼亚军队,7万意大利军队,5万匈牙利军队和5万左右的苏联投降部队。德军伤亡人数中阵亡和俘获的比例非常之高(96000人左右被俘)。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德军完全丧失了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正如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所说的:“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25万官兵,那就等于打断了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同时,苏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军具体伤亡人数为:474871人死亡,974734人受伤.在德军攻入城区的短短1星期内,超过4万苏联市民被杀,而在整个战役中牺牲的平民人数没有准确的统计,但可以说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斯大林格勒战役阻止了德军向东的进攻,此后德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取得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意义。这次胜利,对争得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结果,使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同时它鼓舞了各国人民同法西斯占领者进行更加坚决的斗争。

收起

此役德国军事消耗过重,致使两大集团的力量趋于平衡~使防御转入了进攻~

主要是歼灭了进攻斯大林格勒的B集团军中的由陆军元帅保卢斯指挥的25万人的德第六军团 德第八航空军 德第四装甲集团军 该军团完全摩托化 战斗力异常强大 是德军最精锐的部队之一 但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几乎被全歼 另外被俘9万1千多人 其中还包括24名将军。该战役使德军在东线能征善战的兵力几乎损失殆尽 自此苏德战场德军再也没有了进攻的主动权。
我又想了想,因为你问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所以但从...

全部展开

主要是歼灭了进攻斯大林格勒的B集团军中的由陆军元帅保卢斯指挥的25万人的德第六军团 德第八航空军 德第四装甲集团军 该军团完全摩托化 战斗力异常强大 是德军最精锐的部队之一 但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几乎被全歼 另外被俘9万1千多人 其中还包括24名将军。该战役使德军在东线能征善战的兵力几乎损失殆尽 自此苏德战场德军再也没有了进攻的主动权。
我又想了想,因为你问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所以但从兵力消耗上面解释说明还是有些欠缺的。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的目的是占领斯大林格勒,沿伏尔加河北上,挺进喀山,再度包围莫斯科,与此同时,拿下斯大林格勒也可以从容夺取里海的巴库油田,占领高加索地区,从而胁迫波斯和土耳其投降,与挺进印度的日本会师,彻底解决东线战事。而斯大林格勒战役彻底是纳粹德国的这一计划破产,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此破灭,使法西斯国家的士气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对于盟军来说,这场战争不仅提高了处于节节败退的军队的士气,更重要的是在战略上扼制住了纳粹法西斯国家,打破了法西斯国家对于瓜分世界的野心。这样才能完整的说明你问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而不仅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收起

当时德意日轴心国兵力资源有限,不能长期作战,尤其是多线作战。德国初期凭借“闪电战”获得不小战果,而日本也靠突袭珍珠港之类获得短暂的胜利。但是美苏等反法西斯国还有极大潜力,战争的拖延必对法西斯越来越不利。
仅仅说兵力,是不太正确的,当时德国及其附庸拥兵不下千万(我记得好像是1700万),不过损失不到十分之一,但关键是士气及时间。本以为可以迅速结束战争的德国这下子被怕转入未作准备的长期作战。...

全部展开

当时德意日轴心国兵力资源有限,不能长期作战,尤其是多线作战。德国初期凭借“闪电战”获得不小战果,而日本也靠突袭珍珠港之类获得短暂的胜利。但是美苏等反法西斯国还有极大潜力,战争的拖延必对法西斯越来越不利。
仅仅说兵力,是不太正确的,当时德国及其附庸拥兵不下千万(我记得好像是1700万),不过损失不到十分之一,但关键是士气及时间。本以为可以迅速结束战争的德国这下子被怕转入未作准备的长期作战。而长期作战又带来的兵力资源的此消彼长。
当时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投入重兵,结果打了近八个月(太久了),还是失败,损失兵力惨重(估计达百万)导致德军在东线兵力不足,而苏联却更加强大,苏军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对所有反法西斯国来说,这次胜利也坚定了打败法西斯的信心和决心,意义不凡。

收起

当然了,从这开始,盟国由守专攻,占据了主动

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会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陆军战役之一。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和纳粹德国。这场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
一般认为,该次战役包括下述几部分: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现称“伏尔加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的巷战;苏联红军合围;最终全歼德军及轴心国盟军。战争中...

全部展开

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会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陆军战役之一。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和纳粹德国。这场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
一般认为,该次战役包括下述几部分: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现称“伏尔加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的巷战;苏联红军合围;最终全歼德军及轴心国盟军。战争中总伤亡人数估计超过200万人。由于苏联政府害怕过高的伤亡统计会影响民众,因此在当时拒绝提供详细的伤亡数据。这场战役是二战欧洲战场的重要战略转折点: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并最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红军反攻

苏军形成的“铁钳攻势”在围城期间,协助防卫B军群侧翼的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等部队都要求其指挥部增加援助。例如匈牙利第2军团(装备和训练都很落后)负责防护斯大林格勒北部200公里长的地带。这使得其战线拉得非常狭长,甚至在有些地段,只有一个野战排来防守整整1-2公里的防线。而苏军在伏尔加河南岸保留了几个攻击点,这对B集团军构成了潜在的威胁。然而,希特勒过于关注攻城本身,拒绝了侧翼部队提出的增援要求。为此,德国陆军参谋总长弗朗兹·哈尔德表示了忧虑和异议,结果,希特勒便在9月底将其撤职,任命库尔特·蔡茨勒(Kurt Zeitzler)为新一任参谋总长。
到了秋天,负责斯大林格勒地区总体战略的红军统帅朱可夫开始在城外的南北两侧大规模集结兵力。德军的北侧显得尤为虚弱,因为那是由装备落后并且斗志不强的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军队组成的。朱可夫的策略是将德军继续牵制在城内,然后通过打击德军虚弱的外侧来将德军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市区。这次战略的暗号是天皇星行动,这与针对德军中央军群的火星行动相呼应。
1942年11月19日,苏联红军开始实施天王星行动。由尼古拉·费多罗维奇·瓦图京大将(Nikolai Vatutin)指挥的主攻部队包括整整3个军团(第1近卫军团,第5坦克军团和第21军团),一共由18个步兵师,8个坦克旅,2个摩托旅,6个骑兵师和1个反坦克旅组成。在进攻的前夕,罗马尼亚部队似乎已有所察觉,不断向总部要求增援,但是遭到德军总部拒绝。负责防卫德军第6军团侧翼的罗马尼亚第3军团,由于在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并且缺乏精良装备,仅仅在战斗发起一天之内便被苏军粉碎。
11月20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南部发动第二轮攻势。负责防卫该地区的罗马尼亚第4军团便首当其冲遭到了攻击。主要由骑兵队组成的罗马尼亚人迅速被歼灭。此后苏军迅速向西推进,并于2日后在卡拉赫城区会合,完成了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约25万德国、罗马尼亚和意大利的部队以及部分克罗地亚军队和雇佣兵陷入了这个包围圈中,同时也包括城中尚在战斗的数万苏军士兵。被包围的只是德军第6军团的一部分:约5万人的部队被分割在包围圈之外,另有名将赫尔曼·霍特领导的纳粹精锐,火炮威力强大的武装亲卫队机械化摩托军约五万人,离斯大林格勒仅廿五公里即无法再推近救援。苏军取得的成功的原因之一为所开发的新式武器:喀秋莎火箭炮(绰号“斯大林的管风琴”,外观是集束多炮管仿佛管风琴,发射时会嗡嗡作响仿佛教堂管风琴为敌军演奏葬仪哀乐),这种武器在摧毁敌军的坦克方面有着近乎完美的表现。卡秋莎火箭炮可以在一部机动车辆上同时发射多达48枚的火箭弹,这些火箭弹的落点之间只相差1米左右,因此极少有目标可以逃脱这种武器的攻击范围,德军友军巴尔干半岛集团军近30万大军几乎全无活口。
11月30日,希特勒在一次公开演说中表示决不会从斯大林格勒撤退。德军指挥部急于让德军在包围圈西部取得突破,然而德军空军司令戈林却声称空军有能力通过“空中桥梁”为第6军团提供补给。一年前在迭扬斯克包围圈中的成功空运纪录使得德军将领依然幻想通过强大的空军运输力量来维持第6军团的战斗力。然而两次空投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规模的不同。第6军团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军队编成单位,几乎相当于普通德国军团的两倍。另外,同时被包围的还有第4装甲军团的一部分。事实证明德国空军根本没有提供如此大规模部队的供给的运输能力。在克里特岛战役后,德国空军的实力一直未能得到恢复,而且其每天300吨的运输上限也无法满足两个军团每天500吨的需求。但希特勒仍然支持戈林的计划,并且再次强调被围困的部队决不能投降。
空投计划很快就遭受失败。严酷的天气条件和苏军强大的防空炮火使得德军的空中桥梁无法得以维系。据统计,德军只得到10%左右的所需物资,而且这些运输飞机还要从包围圈中运送伤病员回到后方。第6军团渐渐感受到饥饿的威胁。
而在另一面,苏军在不断加强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圈,而且开始了积极缩小包围圈的行动。12月份,德军部队组织的企图从南部解救被围部队的冬季风暴行动遭到了苏军的成功阻击。俄罗斯严酷的冬季开始展现其恐怖的威力。伏尔加河面的冰层逐渐变厚,因此苏军可以更加便利地补给己方部队。而包围圈中的德国人却消耗了所有取暖的燃料和医疗用品,每天都有数千名士兵死于饥饿、严寒和营养失调。
1943年1月,苏联红军发起了又一轮攻势,代号为土星行动,试图突破顿河地区的意大利军防线,并攻取罗斯托夫。如果这次行动成功,德军南方集团军的余部将被完全围困在高加索地区。德军建立了一种流动性防御体系,使得少数单位的部队就可以防御住各个城镇。苏军始终未能接近罗斯托夫,但是这次行动迫使曼施坦因将A集团军滞留在高加索地区,并且与斯大林格勒相隔250公里以上。事实上,第6军团已经完全失去了增援。但是这一消息并没有透露给城中的士兵。一些军官试图说服保卢斯不顾希特勒的命令而迅速突围。但是保卢斯害怕背上违抗军令的罪名,因此坚持按兵不动。
[编辑] 苏联获胜
被过滤广告
德国陆军元帅保卢斯“第6军团无线电台即将关闭!俄军已经攻占!打垮布尔什维克万岁,天佑德意志!”1943年2月1日,被包围的第6军团,向柏林发出最后感动德国人的著名电报,从此断讯并投降。
深陷重围的德军开始从斯大林格勒郊区向城区收缩防守。Pitomni机场和古姆拉克机场(Gumrak)的陷落意味着德军的空中运输和伤员撤退行动的彻底结束。德军的食物和弹药都极度匮乏。尽管如此,德军仍然顽强抵抗,因为他们相信苏联人会处死投降的军人。相反,苏联人也被包围圈中的德军庞大的数量感到惊讶,因此继续加强包围圈的巩固。在斯大林格勒城中再次爆发了激烈的巷战,不过这次被逼到绝路的是德国人。
1943年1月30日,希特勒授予保卢斯德国陆军元帅的称号。鉴于以往从来没有如此级别的德国将领被生擒,希特勒也希望保卢斯能够战斗到底或自杀殉国。但是,当苏军攻入德军设在百货商场内的司令部时,保卢斯选择了投降。1943年2月2日,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城中的其余德军宣布投降。91000名极度饥饿劳累的德军士兵被俘获。让苏军大为惊喜并同时让德军极为失望的是,战俘中包括22名将军。希特勒对这位新陆军元帅极为失望,并公开说“保卢斯差一步就要跨入光荣的殿堂,但是他还是选择了退却。”
投降的91000名战俘中,只有6000名得以生还,并回到了故土。由于大多数士兵本身已经营养不良,缺乏医治,加上红军将他们发配到苏联各地的战俘营中进行强制劳动,使得大多数人死于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十几位高级军官被带往莫斯科,用作苏联的政治宣传工具。包括保卢斯在内的军官们发表了反希特勒宣言,并向德军部队大肆宣传。瓦尔特·冯·塞德利茨·库尔茨巴赫将军甚至提出从德军战俘中组建一支反希特勒军队,但是苏联没有接受这个建议。直到1955年,这些高级战俘才被遣送回国。
尽管在战役结束前数星期,德国的官方媒体已经停止报导相关的有利消息,但德国民众还是直到1943年1月底,才了解到在斯大林格勒发生的悲剧。这并不是德军遭受的第一次打击,但是这次失败无论在规模还是在战略意义上,都是其他战役不可比拟的。2月18日,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在柏林发表了著名的Sportpalast 演说,鼓动德国国民接受总体战的理念,即利用全国的一切资源和力量来战斗到底。

斯大林格勒战役纪念币,2000年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个战役持续199天。由于战役规模太大,伤亡者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在战役最后阶段,德军仍然对苏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同时,苏军也几乎消灭了德军的精锐之师第6军团的全部和第4装甲军团部分。许多学者估计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60万人,其中包括:30万德国军队,15万罗马尼亚军队,7万意大利军队,5万匈牙利军队和5万左右的苏联投降部队。德军伤亡人数中阵亡和俘获的比例非常之高(96000人左右被俘)。同时,苏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总数达到约30万人。在德军攻入城区的短短1星期内,超过4万苏联市民被杀,而在整个战役中牺牲的平民人数没有准确的统计,但可以说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为了纪念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座城市在1945年被命名为“英雄城”。60年代,苏联在城外的山丘马马耶夫岗,树起了巨大的“俄罗斯母亲”纪念碑。塑像中就包括当时战斗时被炸毁的废墟。大谷物仓库和巴甫洛夫大楼等见证了非常激烈的战斗的场所,至今仍接待后人的参观。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013509.html
http://mil.news.sina.com.cn/nz/sdlglhz/index.shtml
http://www.militaryhistoryonline.com/wwii/stalingrad/default.aspx

收起

同意楼上的回答

决定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大搏斗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

全部展开

决定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大搏斗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首先揭开这次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沈阳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西南郊芦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战争分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联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于波兰几乎没有战争准备,双方实力又极为悬殊,波兰很快就被德军占领,国家灭亡。9月17日,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9月28日,德苏签订了“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在波兰的占领地区。
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战前外交方针,企图将德国侵略祸水引向苏联。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间歇,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各国。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军兵团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领土。同时,开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所谓“第五纵队”)的协助下,法西斯德军在挪威的战斗行动经两个月便以占领全境而告结束。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早在结束挪威战役之前,就已着手实施“黄色计划”,这计划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进攻于1940年5月10日拂晓开始,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比军、英国远征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军投降。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1940年6月22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8月,意军侵占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苏丹各一部,9月中,又从利比亚侵入埃及,企图进逼苏伊士。希腊军队打破了意军由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展进攻的企图。1941年1—5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损失。1941年初,德军组成一个“非洲军”,由隆美尔将军指挥开到北非。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战役)。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德在侵英的同时,注意力已转向东方。与进犯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强。法西斯德国在准备侵苏战争过程中,先后入侵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占了克里特岛。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手未能联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系。到战争第一阶段末,几乎全部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沦为附庸,其经济和资源被用于准备侵苏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头几个月里德军侵占了大片俄国领土。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间的冬季总攻的结果,使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香港、缅甸、马来西亚连同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重要岛屿及其他地区。重创英、美、荷联合舰队,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军事基地。从1942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舰队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和中途岛海战(6月)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战争第三阶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敌军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也有提高。盟军统帅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统一指挥下,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表现了相当大的积极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13个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并攻占该岛,9月初又派登陆兵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均未遭意军重大抵抗。英美军在意大利的进攻,适逢墨索里尼制度由于以意共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而陷于严重危机。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奥元帅成为新政府首脑,于9月3日与美、英签订了停战协定。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战争第四阶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芬兰政府于1944年9月19日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1945年3月4日对德宣战。由于进行了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获得解放。苏军以及波兰第一集团军部队7月下旬解放波兰。1944年中,摩尔达维亚全境、罗马尼亚大部获得解放。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也对德宣战。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装起义爆发。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部队在苏军参加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地区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了解放。苏军援助了挪威人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地区。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945年1月12—14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碎了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领土。强攻夺取了柯尼斯堡,消灭了敌军泽姆兰德集团。4月上半月,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重兵集团相继被歼,但泽至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获得解放。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行动和解决战后欧洲安排问题,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4月初,盟军在鲁尔合围法西斯德军约20个师。西线德军实际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军进抵易北河,占领了埃尔富特、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部。英军进抵什未林、吕贝克、汉堡。5月2日,驻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4月16日,苏军3个方面军发动了规模巨大而极其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在这一战役中遭到围歼。
柏林被攻克后,西线出现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杀(4月30日)后拼凑的邓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对苏作战的情况下与美、英缔结局部投降协定。5月8日午夜,凯特尔元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军占领的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书。苏联元帅朱可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战争第五阶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间,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1945年5月,在发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结于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关东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均获得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
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空军、国土防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这些对战后各国的军事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决定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大搏斗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首先揭开这次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沈阳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西南郊芦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战争分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联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于波兰几乎没有战争准备,双方实力又极为悬殊,波兰很快就被德军占领,国家灭亡。9月17日,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9月28日,德苏签订了“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在波兰的占领地区。
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战前外交方针,企图将德国侵略祸水引向苏联。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间歇,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各国。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军兵团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领土。同时,开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所谓“第五纵队”)的协助下,法西斯德军在挪威的战斗行动经两个月便以占领全境而告结束。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早在结束挪威战役之前,就已着手实施“黄色计划”,这计划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进攻于1940年5月10日拂晓开始,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比军、英国远征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军投降。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1940年6月22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8月,意军侵占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苏丹各一部,9月中,又从利比亚侵入埃及,企图进逼苏伊士。希腊军队打破了意军由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展进攻的企图。1941年1—5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损失。1941年初,德军组成一个“非洲军”,由隆美尔将军指挥开到北非。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战役)。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德在侵英的同时,注意力已转向东方。与进犯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强。法西斯德国在准备侵苏战争过程中,先后入侵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占了克里特岛。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手未能联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系。到战争第一阶段末,几乎全部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沦为附庸,其经济和资源被用于准备侵苏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头几个月里德军侵占了大片俄国领土。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间的冬季总攻的结果,使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香港、缅甸、马来西亚连同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重要岛屿及其他地区。重创英、美、荷联合舰队,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军事基地。从1942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舰队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和中途岛海战(6月)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战争第三阶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敌军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也有提高。盟军统帅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统一指挥下,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表现了相当大的积极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13个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并攻占该岛,9月初又派登陆兵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均未遭意军重大抵抗。英美军在意大利的进攻,适逢墨索里尼制度由于以意共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而陷于严重危机。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奥元帅成为新政府首脑,于9月3日与美、英签订了停战协定。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战争第四阶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芬兰政府于1944年9月19日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1945年3月4日对德宣战。由于进行了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获得解放。苏军以及波兰第一集团军部队7月下旬解放波兰。1944年中,摩尔达维亚全境、罗马尼亚大部获得解放。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也对德宣战。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装起义爆发。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部队在苏军参加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地区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了解放。苏军援助了挪威人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地区。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945年1月12—14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碎了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领土。强攻夺取了柯尼斯堡,消灭了敌军泽姆兰德集团。4月上半月,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重兵集团相继被歼,但泽至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获得解放。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行动和解决战后欧洲安排问题,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4月初,盟军在鲁尔合围法西斯德军约20个师。西线德军实际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军进抵易北河,占领了埃尔富特、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部。英军进抵什未林、吕贝克、汉堡。5月2日,驻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4月16日,苏军3个方面军发动了规模巨大而极其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在这一战役中遭到围歼。
柏林被攻克后,西线出现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杀(4月30日)后拼凑的邓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对苏作战的情况下与美、英缔结局部投降协定。5月8日午夜,凯特尔元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军占领的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书。苏联元帅朱可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战争第五阶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间,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1945年5月,在发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结于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关东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均获得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
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空军、国土防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这些对战后各国的军事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收起

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和纳粹德国。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
一般认为,该次战役包括下述几部分: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旧称“察里津”;现称...

全部展开

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和纳粹德国。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
一般认为,该次战役包括下述几部分: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旧称“察里津”;现称“伏尔加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的巷战;苏联红军合围;最终全歼德军及轴心国盟军。战争中总伤亡人数估计超过200万人。由于苏联政府害怕过高的伤亡统计会影响民众,因此在当时拒绝提供详细的伤亡数据。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并最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回答者: 暗夜羽殇 - 门吏 二级 4-4 17:21
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个战役持续199天。由于战役规模太大,伤亡者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在战役最后阶段,德军仍然对苏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同时,苏军也几乎消灭了德军的精锐之师第六军团的全部和第四装甲军团部分。许多学者估计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60万人,其中包括:30万德国军队,15万罗马尼亚军队,7万意大利军队,5万匈牙利军队和5万左右的苏联投降部队。德军伤亡人数中阵亡和俘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