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位权和撤销权的区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21:36:19
代位权和撤销权的区别
x\YrȖ݊`^GwETF:{/*7Z7o")ϋE"3o_<қ-[w{=mQuD~~?snjv<[`*f ?Ղ(w<zq-R$^>\s](v;Uo1ޤñ7&SAk䗢1+ weDiּiR{Gfz׌_~IL^pYS7y:-,,ffW@vVCGo ~&e< :}|9oZͺ.xfA)Vo1\6yD o.WrF 8u_lizU^gVq4r C? gn޻YunC8.>]W#˛-:h~0M~1,Q,`Wlu65lC$V B;vnvpKEhA8ӆ%IO|җ֡CuoIieuL 9=O?.G+J? 㕢x#+\ostʉm푘~Ş['`^No=C~X?e`,[U M`+A;~s_=h&Vi\6+fG~gD`tKl!%SWPTSllsҘ~x`mTyZ}ʸ5쭲_Λ]9ȯ}'NB8~8;Ļwlɻw >L+'7;:\~rP~8?,h@'GϩH  ENZ֚p>N>=ܜ)@3t2L%sQ<ys qoϠFhӢ̟I%&h0aRH G" n7e{#9 +:cЁ (}Ɉk= LϱCz̹؈2oR%;~ԫ,8W]k+c|a%+͠ړܐ'ם V?4eR֜M]Az{[hdc)q%r_E_FM7ǚE d؋}N\kƐL2R9g~{|f۬h^k>m_>OL8J{1Q۷ f#4P2a n/HE #N "P̠޶b8zp&PIE.NA!NWQ84EWלvm8\jkOaoJ2.JE@ӽ x'|MߊmlEtDm ZEA$'ΒII1=0tNA-;m &w 1o$QMQ(6p:dUȄ>PtkŁ@5Ze)+^@VJ&|:&M3Ś@r;bh,ҢY̤Ĝ1@FZ&[?Jq$RN`WURfc|G>g0ꅤ ݑHR #{M(Mr7.Sv xC@> 7oD$IoM@ 2Yq7Vu(xuWTP0 Z7"uڼ H:x++DxcZH ,*hԻfW3Ea,o>iIX*n3ZJ}Pj$ȝWvtdBy bRW~"mUm2 } K! N%=rIl[ s V%riƯu g )Y׆c:i%?7.)4jHHeM}!7.,X%&À =9.e %Hf1нi31&dy4pR /ts8Z,8:c#@g)JK4_uO3ZZ4!Ld'Hx$ (hQ,2|:p% C^}ǶӳoRx s-NfF(3DQEB d2?SDXFn3ĺI37N,KG(m9QEF7Hqsω>YC [M88|X#}dKqa~T|d pC!gl!|m]ph%Ho)s&E J8ODKdA.]aRLaw&5 c&ah&LE2K~yN#ف q fB쮿-^&rl$ *ʈSS,x9.&BL%Q+XGU}B1]:ukq^I*%Z:aU.>f u^sf]kMU%eA@TUO=QD:DJ?Q_6|gڧTM9bXRHP`Eý%c. s+SU2wY>CVg>U8CN8~J?o=Y܈BJF!!KDs*Mn G+lp]|@†B>x8uYםSc1r-bCMV=dC~I{\T֑s:b͎(- C˂XYJ$sLc(5^b `d /8 QXȋ^A=pҩR~ )4Wy?s0؛p1p4baEV-DYHT1Ԥo%µGAr ;Q=$øJY5XHJHI$Wd['26K\b1 !PZ[xݲgQwUko\u@fsuO#T|=Ҵ{OU aa7!l~eπB]fʕ~V3v~A Y9@!J6NjRVk-"IΜL"}z*M{O2$ e(y\*oQL8Z;DCy"&b2B&:?]+m% B};T;<,OPBgG#A@^^ueҧ(*HK&UY\]Q TjrZD1-j#ع<5|XxL4EjK?TeƓ8N| cʟR ס\ZҴJym-eJ:u &6 Eּ>ÐH9x>FW7B?!DԲD Sşn:EʃR"HZXsDg,и]09cQN'ԩID 7jn&fZqgz}ޢ QgsTp͛% jqaq8أ8g \&k}8uw6OSCMםT㗫XĮk/k$tsAM\yOez=qŃD^U|t :vDRr oH- U\ۛUNBEZl\d{RPԷZkRV[s&#bi8ꨢ"3I\*|o@*C$ʵ>DB]p-vJ3 #u;5PW9Gʍn=c"je-2C) .sS呣zC-0HSҠd)713RhyEpu_ qG`]s8.̨LYrԎ=k] 9 ]gMU~ji풚1h&tqybd &.A ‘I})l&~s q!vANEͣ ~] {6#`D*Fvt4 LECHVN4VMTjiX)|d9U0t7t`<5HOڋWc7gmq&YP%u:2G#I] C-sy{FKå7Tv"=1n('t [)Ze$A&mTe13oUO6<{_HEbG@l>4Qfĺ`PS˜*D>Ut,{ jH˶4-*Jj._\󶂽DødbXih!YTZ [AkAw"&[Bp0j>q#M`^`79h=S _F|'-䢹}N?Z&/ְs, ْ$r^u *'V#w&-Q/h"OB}{pʥ,?җe)E `2s V' hQʌuł"%LnrN}.+zh 4hq4{,G IM2=ʻ4Bb`!pM{~8 W{j q#ÛNM+T匦l~_~y#*M6B>]dztt *!?a^~~5RY#7?ZWSqKBdڮ4Gd/[

代位权和撤销权的区别
代位权和撤销权的区别

代位权和撤销权的区别
代位权属于一种债权保全方式,是指如果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权利已负迟延责任又怠于行使其对第三债务人的权利时,债权人为保全其债权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权利的权利.我国1999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73条首次在立法上正式确立了债权人代位权.之后,最高人民法院又对代位权诉讼的具体运作作出了司法解释.
我国代位权制度设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解决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三角债”问题,但能否真正提高司法效率,切实保障债权人的合法利益,笔者表示怀疑.首先,可能损害债权人的合法债权.我国现行代位权行使的后果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消灭,而在债权人与次债务人之间重新建立债权债务关系,这就有可能真正有履行能力的债务人逃脱干系,从而导致债权人利益面临更大的风险.其次,违背债的保全制度的基本价值.代位权的立法目的在于强化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现行代位权制度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忽略了代位权制度的根本价值所在.故而笔者认为,我国代位权制度的构造仍应遵循传统的代位权理论.
[关键词] 代位权 制度规定 缺点
一、代位权制度沿革及特点
依据债的一般理论,债是一种发生于特定当事人之间的对人权、相对权,债权人只能向债务人请求履行,债务人也仅对债权人负有义务.债的效力原则上不能追及其他任何第三人的.但当债务人与第三人的行为危及到债权人的利益时,法律就允许债权人对债务人与第三人的行为行使一定的权利,以排除对其债权的危害.这一制度就称为债的保全或债权的保全.学术上也称其为债的对外效力.代位权就属于一种债权保全方式.
所谓代位权,指的是如果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权利已负迟延责任又怠于行使其对第三债务人的权利时,债权人为保全其债权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权利的权利.债权人以诉讼方式行使代位权即产生代位权诉讼①.早在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中就确立了债权人代位权及代位诉权,并对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日本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都对代位权作出了规定.
代位权诉讼是直接诉讼的对称(债务人对第三人提起的诉讼即为直接诉讼).依据传统理论,债权人代位诉讼在诉讼法律关系、诉讼结果的归属及诉讼标的等方面均有不同于直接诉讼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原告是依法取得代位权的债权人,即代位权人.代位权人是以自己的名义起诉,代债务人(即被代位人)行使权利.其二,以第三人为被告.代位权的实质是债权人代替债务人向第三人主张权利.因此,债权人代位诉讼的被告是被代位人的债务人,即第三人.其三,原告请求法院加以确认和保护的是被代位人的权益.尽管原告启动代位诉讼的最终目的是排除权利实现的障碍,确保自己的债权利益得以实现,但在诉讼请求中并不包括任何代位人自已实体利益.其四,诉讼产生的实体法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位人,即被告应向被代位人为给付,而不能直接向代位人(即原告)为给付.具体而言,代位权行使的效力包括三个方面:
(一)对债权人的效力.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目的,在于保全债务人所有债权人的债权,债权人在代位接受债权后,其接受的财产利益不得仅用于清偿自己的债权,也不得自行抵销其与债务人的债务,应与债务人的其他债权人一样平等受偿.
(二)对债务人的效力.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效果直接归属于债务人,如债务人仍怠于受领,债权人可以代位受领.虽然债务人有权要求债权人交付其受领 的财产,但债务人不得就该部分财产进行偿还债务之外的处分.
(三)对第三人的效力.代位权实现后,第三人对债务人的债务即因代位权的实现而消灭,债权人未行使代位权部分的债权仍归债务人.
债权人的代位权有如下特点:
第一,代位权是债权人代替债务人的债务人主张权利.由此可见,代位权体现了合同对外效力.即债权人债权的效力不仅及于债务人,而且及于与债务人发生合同关系的第三人.尽管代位权和撤销权同样是针对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但代位权和撤销权又是有区别的.撤销权针对的是债务人不当处分财产的积极行为,行使撤销权旨在恢复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代位权针对的则是债务人不行使债权的消极行为,行使代位权,旨在保持债务人的责任财产.当然,这两种方式都是合同保全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保全债权、保障债权的实现.
第二,代位权是一种法定债权的权能,无论当事人是否约定,债权人都享有此种权能.换而言之,债权一旦产生就当然包含代位权,它随着债权的转移和消灭而发生转移和消灭.在这一点上,代位权与债务人之间的追偿权是不同的.所谓追偿权,通常是在连带之债中某个连带债务人代其他债务人还了全部债务,有权要求其他负有连带义务的债务人偿付其应当承担的份额.追偿权并不是债权的固有权能,也不是随债权产生而产生的权利,只是因为代其他债务人履行义务而产生的权利,所以它和代位权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第三,代位权是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的权利.可见债权人并不是债务人的代理人,代位权也不同于代理权.债权人代债务人行使权利,虽可以增加债务人的财产,但其行使权利,旨在保护自己的债权,而不是单纯为了债务人的利益行使此种权利.
第四,代位权在内容上并不是对于债务人和第三人的请求权.它是在债权中包含的、除请求权以外的权能.此种权能称为保全权能.它不同于请求权的原因在于,在内容上它是为了保全债权,而且在履行期到来之前,债权人为了保持债务人的财产也可以行使代位权.可见,代位权并不是请求权.由于代位权是为了保全债权而代替债务人行使权利,而不是扣押债务人的财产或就收取的债务人的财产并优先受偿.因此,它也不是诉讼上的权利,而是一种实体权利.对此种权利,学者一般认为,属于债权所固有的一种特别权利.
综上所述,依传统的代位权人代位理论,代位权诉讼的一个根本特征在于,行使代位权取得的财产应先加入债务人的责任财产,然后再依债的清偿的规则清偿债权人债权.这一规则我们可以称之为“入库规则”.因为债权人行使的是代位权,虽然是以自己的名义,但代位权本身与代位权的客体毕竟不是一回事.代位权的客体是归属于债权人的.却并非是自己债权的直接满足,而是一种对全体债权人的共同担保的制度,是保全债务人责任财产的制度(即共同担保的保全),债权人代位权是要通过这种“共同担保的保全”来实现债权人“自己债权的保全”②.由于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权利归属于债务人,其结果自然直接归于债务人,成为对全体债权人的共同担保,代位债权人并不因代位而取得优行受偿权,只不过是与其他的债权人平等受偿.这就是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本来的宗旨,有的学者进而将此概括为债权人的强制执行准备功能.
二、我国代位权制度的基本规定
1999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73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已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这表明代位权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终于得到了确立,使代位权制度从以往学者的理论中走进了社会生活.
过去,我国民法未就债权人代位权加以规定,代位权诉讼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亦未被认可.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三百条规定:“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通知第三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该第三人对债务没有异议但又在通知指定的期限内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这种关于“代位执行制度”的规定可以说是使债权人代位权在强制执行实践中率先得以运用.此后,随着理论界对代位权研究的逐步深入与成熟,以及现实生活中为债权人提供更加周密而细致的保护的迫切需要,1999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首次在立法上正式确立了债权人代位权.该法第73条明确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已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为了将这一原则性规定进一步细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解释》)第十一条至二十二条又对代位权诉讼的具体运作作出了具体规定.其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次债务人③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予消灭.”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不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而危及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时,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代替债务人直接向债务人的债务人(第三人)行使权利的权利④.
代位权通常应符合以下条件,始能成立:
(1)债务人须享有对于第三人的权利
债务人享有对于第三人的权利是代位权成立的基础条件,如果债务人不享有对于第三人的权利,也就没有什么权利可供债权人代位行使,也就谈不上代位权.应当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都能成为代位权行使的对象,通常能为债权人代位行使的债务人的权利是非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财产权利.根据《合同法》第73条的规定,这种财产权利仅限于到期限债权,特权及未到期债权都不能包括在内.
(2)须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所谓怠于行使,是指应当而且能够行使权利却不行使.所谓应当行使,是指若不及时行使权利,权利就有可能消灭或减少其财产价值.例如债权因长期不行使将可能因时效届满而消灭.所谓能够行使,是指债务人不存在任何行使的障碍,他完全有能力由自己或通过代理人去行使权利.怠于行使权利的表现主要是根本不主张权利或迟延行使权利.如果债务人已经向其债务人提出了请求,或者已经向法院提起诉讼,则不能认为其怠于行使权利.如果其向法院起诉主张权利而被判决败诉,在此情况下,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已不存在,因而债权人不得行使代位权.
(3)须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的行为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代位权主要是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已到期限的债权,债权人为保全债权而行使的权利.因此怠于行使权利必须影响到债务人的责任履行、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否则债权人不能行使代位权.应当指出,在债务人与其债务人之间的关系中,如果债务尚未到履行期,则不发生债权人的代位权.在这一点上,代位权不同于撤销权.撤销权可以在履行期到来之前由债权人行使,因为在履行期到来之前债务人实施不当处分财产行为,减少了债务人的债务财产,已经表明债务人在履行期到来后不能清偿债务.因此,应允许债权人在履行期到来之前行使撤销权.否则,债权根本得不到保障.但是,对于代位权的行使来说,在债务人与其债务人的关系中,债权人能否行使代位权,要考虑债务人与其债务人的关系中债务是否到期的问题.如果履行期尚未到来,债务人不能向他人主张权利,债权人也不能代债务人行使权利.如果允许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将会干涉债务人的自由,而且也会遭到债务人的债务人的拒绝.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1999年12月29日起施行)第13条的规定,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其对债权人的到期债务,又不以诉讼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债务人主张其享有的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致使债权人的到期债权未能实现.次债务人(即债务人的债务人)不认为债务人有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情况的,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1999年12月29日起施行)还规定了代位权行使的另一个条件,即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债权人有权直接受领通过代位权诉讼取得的财产.这是我国现行代位权制度与传 统代位权理论的显著区别.
对于这一超越传统理论与立法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合同法解释起草小组的学者们提出了以下理论支持:
其一,尽管债权人与次债务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但法律赋予债权人直接追索次债务人的权利,应当认为不仅具有程序意义,而且具有实体意义,即在债权人与次债务人之间创设了新的有直接后果的权利义务关系,一旦提起代位权诉讼,则可越过债务人而将次债务人视为债权人的债务人.
其二,传统代位权理论中“入库规则”最大的弊端在于,对于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激励不足.详而言之,债权人辛辛苦苦行使代位权取得的成果,却由其他的债权人“搭便车”平等受偿,因而该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动机就会打上某种程度的折扣.如果规定债权不能直接受领通过代位权诉讼取得的财产,代位权诉讼取得的财产只能由债务人受领,会使得债权人丧失提起代位权诉讼的积极性,债务人坐享其成,进而使代位权制度的设立失去意义.如果《合同法》的规定不能够激励债权人积极行使权利,那么债权人更多的则会转向最高人民法院《意见》300条,《合同法》关于代位权的规定便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成为立法者追求法律体系完美的道具.
其三,如果规定债权人不能直接受领代位权诉讼的财产,代位权诉讼取得的财产只能先归债务人,再由债权人向债务人提起诉讼,则徒增诉累,浪费诉讼资源,不符合诉讼经济原则,甚至还可能产生人民法院对本诉和代位权诉讼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的情形.
其四,不告不理是民事诉讼法的原则,既然作为原告的债权人已主张权利,债务人的其他债权人未主张权利,则保护已提起诉讼的债权人的利益并无不当,其他债权人不仅事前有权主张,事后仍可向其主张权利.况且债务人并未破产,代位权诉讼属于个案的普通诉讼,有别于破产程序,故并不存在对其他债权人不公平之虞.债务人的其他债权人未主张权利,人民法院就难以对其保护.在权利的保护上,应该受到保护的向来是积极行使权利的人,而不是懒惰者.代位债权人最先“火中取栗”,纵没有与他人分享,亦不悖于公道.
三、我国代位权制度的缺点
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我国设立代位权制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三角债”问题,我国代位权制度对于传统理论的突破也确实给人们一种提高效率的表象,对于立法者力图提高司法效率、保障债权人直接受偿的良苦用心我们深表理解,但代位权制度如此设计能否真正实现其立法初衷,切实保障债权人的合法利益,本文对此表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