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8:57:35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x}n+ٕ(2hi誆aH"U@ᥟ(QAJ$R+T''Bw0IʛNmB%q {X{Xg[5[o#iYgܽ͘UX3w\?},Cth:s48sMRKd3p*Z#S6Ŷ{mjϝG\hK^8 Vbru޶9\3͈}a*M62xEl.ܾwmz疹hJ+_c;;K&wce'1xP}XrVvL*vM1o)4hx0e| KO&ԿMt,S+ >JBoe} 6idJNL.oM;;oK^brI<ޮɕL=^+rx{4tϜT םr^oD_?Esd.n41NWm梛n~+==SylHh}=z޹-}Y*{;V ތhpm;_E'~-)2Q~V!e & Nv*fc||wVkl)NG _oFNK%ڷڡ9\b)r'+4piU"?7ȉ:K]Hv(|㜳nDxp?r]4ŤgEw6N"& >z]ͷ:n-v*4*7;Y= s%14qʭn2$a?|-c}=hbJ}umQ854TnÄ݉9<+9+aWaVB"1PѱW>Cn>yax)y W=5 ℏ,n_SvMӾƭAJ6lRErBToE9=dK`J249&ƹ$p`׸*C,~po2C}(vs*+S3 ,ssxkb=d{gw˰Ck_UnObvZ [OeǥȒM61ZtօE}~cU yB2 ކwF39wݵ !MoCMq01,϶IBCrmlE5K0R;q v߂>uBg K1$/ixjGy]sp;^FݮӍaa )'5p%JF\7E p d;1\. ;' 0] \&NbVN`Z~3Q{jOom.<\C ,) {&d[_isyoU<07`һPO=/آ~;Aݛ*gAE4í& F=4oMZo(R-قxPBBƛ zvIt]\:p]gR5w{훡C>/^Fx˾\)լ`^Bx(2,Q%F?Thf/tz3?@ K 1~alaF,I8%*.ssx'U(AzHr(q`&("(4@6LΤ}`JyEȹE\'*孀I\>j ͩ݉hvV65O'`r00 !;'g,!0)(*^uT%pe' J~ ^_ST|^zodR/=!XI<c6yn'_ rhWTAr8o₃&=Ab"g0i릓ܻ[|GY4[*X*z۲O0eD2r 4"rh@t w/xq3ז١^yɔ<\XttbVƦEFN2ٸ)SY6#6RyIJ⑻ʰ44vYM5NmZ`3q#^Tj`5TDRyL0~؇zW{=om7[Yta#*ަO-B[1YpyLaPS7 %)HQ03l'koggz~^dM}NMX8H 7Uny&n j*@6b؟D 0o[E4XrFۉ|zɘ &,Ȓk?0| m?R\K]>\kԍ@!3D(vFӉ=P10m\Z|0 HAPC*@t˱8w&[w;z`'بJZH3nc`P}C;pxdS0~f$ *AJ4KjS趠Gٽ1_:8Л9^ꃛ{zծF<^؃l:f[ њJA*1 5 Rfk(s$:T-ׄ@Kn<М1EB/KF͌H j0Is#JdIYU~|!8B5-LGGɆy\ B=3cj% pI# !!jsE`S(*[j @!PG~bT SqB˛.1cc>g/_C;vhtM1iI #\JAh[<|תf};;u,D?y>F$~g|d /L<#)$?B8=X+TVU,aԎIWh@#068y+X)Op`B,VKDWx Z+ؚhp޴T"],7"XNլYcl#FED.+Р!]btokrpw9]ƂA[um&׫@8Bꃓ`  `ENu6}Ǟ=+V38je#{t`s:怃& ;v^!wʹR* !Wn >Ĵ(E1srG"ue=1IJ\1\Ԩn/EwB1YךW` Ժ(<bit Wk jh;h4ĜՀ nǨ"e/Q .@Y;m@ԔNY[EP\oXa |4~bR ;}ng,,@ts@PBՎDa#ieh5 19~,MaT6<0agoGx ˈ{ 2ţk\`7ǔc!QO`Nrh/"hCjE ֢ A8/M=-#2A 'EEˎVy[}@WsKNw#1.|lT3^,Y"zd0c$Pg (:oiT S]ş,B)El58JY+lB@>|ԏiF78n0іr-]1E4$dΦ\œLX$6^8]ko]d*jC!o/,lVÄmf^`yp"0x:MiCjJϯ8912D7O 4t! Ү"@8EfegT4 #@}q.lQD8';t`XYOI!kg?Z _%WDƊ!:pwyyLSYCRr ϖ--](0iq#|p#( `GxQ;jl#zYo <s?5=f: q+tf)]q:w13ްf9{';1/@O>C (^%MbdZ&v ;`]*0xYT3e@H(K It1ч΁%AK䀳\2s67)B;R^X 3ǶK@5oB>Z   !Am)cwHF@uUo l<ە-{= ڟR;,VyQ}C~ϥ)Q{ *IVf僼;rw\Eo5 8|duJy ^%`e:Z KЎ%@L39';/~' sKD6@cX5,- :& p{2,OH I@L;ǠДŕ]JU>iDƒjy ay8U2RDATv%LNYm 9%>ԄEZ+$X;Ǩ @$vuI2p 1Ljjbe"ܾ> ~ H0o5@%֢/V%M6dʹmD= јC9r6P\ςmA'll?,z^?-gw%$mг.mcM5CVC~&,0X>" &$S0X/oh`c7Tlص%J% sN0YR{a}&4B/fV p쫪[&e- IԐd$Nd5dL ݿ#vӡ3,AHx^wZLD0K-G8A]|AWш&m/4"3WcFB*Ish vϝXQ%.|R`904ʄs[h6?Xpΐǒ^gEi>4P׏5EF18f [\$Ɗ؈op|`f5ugءgE\_]T <7* >dfQnns&pM/D{xV̟s/f*^SIXs?^ΔQP]geA.t|-N)?jlSLiRZ!0x"C$ hdj"1y^vR듵ԠI>\ :GrC&f0W:va"(PouBrް|m򼷤X4Cy sj~H# W#v0906ɦv`#!,N8ޥ[aMrƞ ؍V4INibI(ga+i|`)1M@s"otFY+XpXKA *h(!a`xk@3,Ɂ~vϚx~D2:=+4(+8ZhZtrm&ŘP 7 4}ֳ;Tǩە#7v,{`L7ĥl,]"*(|X5.0"Vݪp%`'d{;;٩~uvQ-VuO WZWX\=Nelbrjaz>naVOYjzѴ6"/Z^4MG9dҤ"Oy]EX$ q#$MD!?\ux O 45Kyk oqAQ5464!κ1&s^fqZy|>wZpV0Z"̮STKWhYj:)f,0m57%|}q]KUMg2^rcR9juЂ=T omH/r+֜$`i^jܾJIv lۥp"V-޻c,Iw1HiQxm{ʮ><*)_d G4E҆/M\SAUX[B$S^n25d}uxYƏlz %x~ؽ4zR8.KVN7#P{mR5Ji)2DO\R}NLNfa&`tX*ow(GHEuДA >TvDP2ޚ'|>t*vJ9hTY2mDvS]BJņ/q±IrڙgZYdJoVKWJ۸C8\";-2) ;guEBM; g}ty a3J]h&(X m7^;SP^ 6\0_?{y~_?=l_o|.`3ȭ#sx {8˗Nk#_px{-ajGpE#șHUF?,ي,鐮бw[ Zp1L4v̅(Vjȑl#Jb5Ws\7kĩ'p,;r ę_J{*uqy0v2 IdQxn6+xK&[/NF*{97vNq!@ }&Qp7V=4(\O#"N4u?}CNg)L2 w@~uR摐%q-Aj&s7m'-^&\tKA?Gj?G͏~NNnR-&7kJq0]s}q'˼@@| yU^əR?9sGCDgѶ1Tg :YuHw{[Q,tgJ#>Ӝar4A$ #0(/\)ي"ZS(΢8qEhXޢZ7rٴE[ExL_Qt Fqq9q,FJҀǨ0Պ[^e3 |F:4ν`5jt3lT+>m^1D~ˑ Gh(z< #| F!?3K|'둦Gnq ">j( $ߝdz 5 eϘa )j R#~ΉTH/#ؑ 2 IIӰ$%˞R $'JH$lg3cR$$Ě4>ޤ1' N>Lӱ'U'%>%}Oš`Q!ˣ䙌0)Չ\JK: N%7UVeJ~bfXgJJ5$Wa|~cbY 4Ug^~Ҙ?>*կ@T(<$ǽ>#aִTPNp24tJ:\P>B "IhcC>jSPN|*~ ))b_#>Օ4QmN ,(e9]?'2*m&R~QI< uTȣ補OG }Қs )O7D""X)*D$J*!—I}>S`R7#Jg"m,c!TqLEss_;1~Xͱ/1)&f_d"c$adADžONvѰ#שSP?rVK+S‘V6VZPvC]f(qJ1Er{1;Xy[yYj@AF{$mYFZ w\&HDjHPR𔖤x-z { ȝ(Gf'SM$O* ~ĥES]a5M爽݂O iq<.?}SH S`.x͝ԃ 3B{(`#)33PVBĈ4^v"5?*Eaоvn?$ @}A6oF}prJY R*ڤ7"g\$}k8A^{{ Ƅ R)I,$Srow#/4?Tqiz J^TwpMZ  X.NӃ碏۪}xb L5(g nܻ/r⾘A5 g#;zئ[%z3;9pU+/x<Ӏ5!?a+$7oWƦ0 )8忾/gљ {];%_򍦌X~_ҦK[_(|}{;}6ҿ/ad$u|k5oeM;sP#΂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陈同甫:陈亮12世纪,字同甫(又做同父),辛弃疾的好友.富有才华,坚持抗金,终生未仕.为南宋豪放词派的重要词人
①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吹角:军队中吹号角.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句:指部队驻扎的范围.一说指牛,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麾(huī)下:帅旗下面,此处泛指兵营.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⑥的(di)[二声]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⑦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⑧了(liǎo)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⑨可怜白发生:感叹的悲壮语,头发都白了,还没能实现平生的壮志.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八百里军营将士都能分到犒劳的熟牛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不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赏析
辛弃疾20岁时,就在家乡历夸(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词的下片,紧接着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实际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另一种评析)
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显然不同,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似之处.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 ,意味无穷.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 ”?“挑”亮了“灯 ”,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此时无声胜有声”.用什么样的“说明”还能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呢?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 ,仍然不能平静 ,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
而刚一入睡 ,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 .“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 ”.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多么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 .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 ”、“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 ,词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牛肉一吃完 ,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多好!正当“秋高马壮 ”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按谱式 ,《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 :既要和前片有联系 ,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
辛弃疾却往往突破这种限制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如此,这首《破阵子》也是如此.“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 ,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 .一战获胜 ,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
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 ”.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 ,并没有产生真正 “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词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 ,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借用陆游《陇头水》诗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 ”,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又有谁“可怜 ”他呢 ?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同甫是陈亮的字.学者称为龙川先生.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 》,积极主张抗战 ,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天,他到上饶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词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这一时期写的.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 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 ,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 .《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 .“醉里挑灯看剑”一句 ,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赏析3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内容评析]满怀家国之愁,壮志未酬的词人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愁愁更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嘹亮的号角吹遍了「连营」,广阔的土地上,战士们正在分食大块的烤肉.此时鼓瑟齐鸣,反映边塞生活的军乐雄壮震天.原来战士们正在沙场点兵!在词人的笔下,看似信手拈来的点兵场面,火热的战斗激情却自然喷涌而出.一个「连」字,透出声势之豪壮,军容之整肃.「八百里」、「五十弦」佳对天成,与「吹角连营」相辅相成,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下片以两个特写镜头开始:骏马飞快,箭如霹雳,惊心动魄.马与箭两个具典型意义的事物,以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得历历如画.这一切都是为了「了却」洗雪国耻,恢复中原的「天下事」,是为了施展雄才大略,赢得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生前身后名」!读到此,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斩将擎旗的英雄战士,「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赤胆忠心,无一不跃然纸上,然而一个陡转——「可怜白发生」!一下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绪.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点评>
辛弃疾的这首投赠之作自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作者根据他三十年前抗金的战斗经历和他矢志恢复中原的理想,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在词里描绘了一个幻想中雄壮兵营生活画面.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梦回”以后,写绵延的兵营中响起了号角声,军乐声、战旗飘扬,兵士饱餐,这一切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沙场点兵的壮盛军容.下片“马作的卢飞快”两句写自己希望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想象着实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壮志.然而现实却是“可怜白发生”,为壮志难酬表示极大的愤慨.前九句写得酣畅淋漓,反衬了这一句的分量,正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判.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词人。当时,以辛弃疾为核心曾经出现一大批以抒写爱国思想为主的豪放词人。辛弃疾在扩大词的内容和发展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是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的。但是,在扩展豪放词风的同时,在词坛上又产生过以叫噪怒张代替形象思维的不良风气。
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豪放派代...

全部展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词人。当时,以辛弃疾为核心曾经出现一大批以抒写爱国思想为主的豪放词人。辛弃疾在扩大词的内容和发展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是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的。但是,在扩展豪放词风的同时,在词坛上又产生过以叫噪怒张代替形象思维的不良风气。
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豪放派代表还有苏东坡。二者并称“苏辛”。
[注释]
①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吹角:军队中吹号角。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指牛。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麾(huī)下:指部下将士。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⑥的(dì)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⑦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⑧了(liǎo)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9.点兵:检阅部队
10.作:如
[编辑本段][译文]
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编辑本段]【注释】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编辑本段][内容评析]
满怀家国之愁,壮志未酬的词人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愁愁更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嘹亮的号角吹遍了「连营」,广阔的土地上,战士们正在分食大块的烤肉。此时鼓瑟齐鸣,反映边塞生活的军乐雄壮震天。原来战士们正在沙场点兵!在词人的笔下,看似信手拈来的点兵场面,火热的战斗激情却自然喷涌而出。一个「连」字,透出声势之豪壮,军容之整肃。「八百里」、「五十弦」佳对天成,与「吹角连营」相辅相成,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下片以两个特写镜头开始:骏马飞快,箭如霹雳,惊心动魄。马与箭两个具典型意义的事物,以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得历历如画。这一切都是为了「了却」洗雪国耻,恢复中原的「天下事」,是为了施展雄才大略,赢得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生前身后名」!读到此,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斩将擎旗的英雄战士,「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赤胆忠心,无一不跃然纸上,然而一个陡转——「可怜白发生」!一下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绪。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难词注释]①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辛弃疾的好友。富有才华,坚持抗金,终生未仕。为南宋豪放词派的重要词人。②麾下:指部下。麾,军旗。炙:烤熟的肉。③的卢:一种烈性快马。传说刘备在荆州遭遇危险,骑的卢「一跃三丈」而脱险。
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显然不同,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似之处。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 ,意味无穷。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 ”?“挑”亮了“灯 ”,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此时无声胜有声”。用什么样的“说明”还能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呢?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 ,仍然不能平静 ,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
而刚一入睡 ,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 。“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 ”。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多么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 。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 ”、“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 ,词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牛肉一吃完 ,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多好!正当“秋高马壮 ”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按谱式 ,《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 :既要和前片有联系 ,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
辛弃疾却往往突破这种限制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如此,这首《破阵子》也是如此。“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 ,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 。一战获胜 ,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
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 ”。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 ,并没有产生真正 “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词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 ,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借用陆游《陇头水》诗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 ”,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又有谁“可怜 ”他呢 ?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同甫是陈亮的字。学者称为龙川先生。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 》,积极主张抗战 ,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天,他到上饶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词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这一时期写的。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 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 ,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 。《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 。“醉里挑灯看剑”一句 ,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收起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②,梦回吹角连营③。八百里分麾下炙④,五十弦翻塞外声⑤。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⑥,弓如霹雳弦惊⑦。了却君王天下事⑧,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牌简介破阵子,一名《十拍子》。唐教坊曲。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

全部展开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②,梦回吹角连营③。八百里分麾下炙④,五十弦翻塞外声⑤。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⑥,弓如霹雳弦惊⑦。了却君王天下事⑧,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牌简介破阵子,一名《十拍子》。唐教坊曲。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按:《秦王破阵乐》为唐开国时之大型武舞曲,震惊一世。玄奘往印度取经时,一国王曾询及之。见所著《大唐西域记》。此双调小令,当是截取舞曲中之一段为之,犹可想见激壮声容。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三平韵。
定格
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中仄平。
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中仄平。
目录[隐藏]
[作者简介]
[译文]
【注释】
[创作背景]
[内容评析]
[讲解]
[赏析]
[中心]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词人。当时,以辛弃疾为核心曾经出现一大批以抒写爱国思想为主的豪放词人。辛弃疾在扩大词的内容和发展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是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的。但是,在扩展豪放词风的同时,在词坛上又产生过以叫噪怒张代替形象思维的不良风气。
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豪放派代表还有苏东坡。二者并称“苏辛”。
[注释]
①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吹角:军队中吹号角。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指牛。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麾(huī)下:指部下将士。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⑥的(dì)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⑦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⑧了(liǎo)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9.点兵:检阅部队
10.作:如
[译文]
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注释】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编辑本段][内容评析]
满怀家国之愁,壮志未酬的词人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愁愁更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嘹亮的号角吹遍了「连营」,广阔的土地上,战士们正在分食大块的烤肉。此时鼓瑟齐鸣,反映边塞生活的军乐雄壮震天。原来战士们正在沙场点兵!在词人的笔下,看似信手拈来的点兵场面,火热的战斗激情却自然喷涌而出。一个「连」字,透出声势之豪壮,军容之整肃。「八百里」、「五十弦」佳对天成,与「吹角连营」相辅相成,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下片以两个特写镜头开始:骏马飞快,箭如霹雳,惊心动魄。马与箭两个具典型意义的事物,以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得历历如画。这一切都是为了「了却」洗雪国耻,恢复中原的「天下事」,是为了施展雄才大略,赢得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生前身后名」!读到此,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斩将擎旗的英雄战士,「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赤胆忠心,无一不跃然纸上,然而一个陡转——「可怜白发生」!一下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绪。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难词注释]①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辛弃疾的好友。富有才华,坚持抗金,终生未仕。为南宋豪放词派的重要词人。②麾下:指部下。麾,军旗。炙:烤熟的肉。③的卢:一种烈性快马。传说刘备在荆州遭遇危险,骑的卢「一跃三丈」而脱险。
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显然不同,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似之处。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 ,意味无穷。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 ”?“挑”亮了“灯 ”,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此时无声胜有声”。用什么样的“说明”还能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呢?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 ,仍然不能平静 ,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
而刚一入睡 ,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 。“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 ”。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多么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 。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 ”、“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 ,词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牛肉一吃完 ,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多好!正当“秋高马壮 ”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按谱式 ,《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 :既要和前片有联系 ,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
辛弃疾却往往突破这种限制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如此,这首《破阵子》也是如此。“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 ,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 。一战获胜 ,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
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 ”。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 ,并没有产生真正 “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词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 ,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借用陆游《陇头水》诗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 ”,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又有谁“可怜 ”他呢 ?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同甫是陈亮的字。学者称为龙川先生。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 》,积极主张抗战 ,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天,他到上饶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词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这一时期写的。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 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 ,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 。《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 。“醉里挑灯看剑”一句 ,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辛弃疾20岁时,就在家乡历夸(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词的下片,紧接着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实际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辛弃疾的这首投赠之作自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作者根据他三十年前抗金的战斗经历和他矢志恢复中原的理想,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在词里描绘了一个幻想中雄壮兵营生活画面。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梦回”以后,写绵延的兵营中响起了号角声,军乐声、战旗飘扬,兵士饱餐,这一切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沙场点兵的壮盛军容。下片“马作的卢飞快”两句写自己希望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想象着实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壮志。然而现实却是“可怜白发生”,为壮志难酬表示极大的愤慨。前九句写得酣畅淋漓,反衬了这一句的分量,正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判。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但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

收起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3.赏析: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

全部展开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3.赏析: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显然不同,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似之处。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此时无声胜有声”。用什么样的“说明”还能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呢?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多么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词人也用了偶句。
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多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按谱式,《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联系,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
辛弃疾却往往突破这种限制,《虞美人。别茂嘉十二弟》如此,这首《破阵子》也是如此。“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
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并没有产生真正“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词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借用陆游《陇头水》诗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又有谁“可怜”他呢?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同甫是陈亮的字。学者称为龙川先生。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天,他到上饶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虞美人》词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这一时期写的。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收起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陈同甫:陈亮12世纪,字同甫(又做同父),辛弃疾的好友。富有才华,坚持抗金,终生未仕。为南宋豪放词派的重要词人
①破阵子:词牌名...

全部展开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陈同甫:陈亮12世纪,字同甫(又做同父),辛弃疾的好友。富有才华,坚持抗金,终生未仕。为南宋豪放词派的重要词人
①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吹角:军队中吹号角。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句:指部队驻扎的范围。一说指牛,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麾(huī)下:帅旗下面,此处泛指兵营。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⑥的(di)[二声]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⑦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⑧了(liǎo)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⑨可怜白发生:感叹的悲壮语,头发都白了,还没能实现平生的壮志。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八百里军营将士都能分到犒劳的熟牛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