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9:29:50
题西林壁
xVRH|ʩQoT@ 2!X,a/iaOkd [<.tOs{{.vd+;47޾ww&9z P{hVS"?/Jt~BSpJC}]h}G@Td)¹tjV^C*keBbm\}mc= dz>9iKDԤP//dD2_] A]Udw\zc9TnMVZt=/n֛Ԧ޶]iR+ ߪ _tP2WVTg~vKW$1b$n f1L.lawQ "@$g.ên@ږqT;lM_r0e0_ ɰx Q.TX-]$gpդ季λ.v~A,gF;CcJ\/@zuoWrZ1 Uj 6[ٹSeJۢbT{! +MQÉRqE#5lRO5tmBkT  :WmAY/S9 HG1C)pȢJct7}^os\ewe "O]Ut}>ɒ(i.MCm|",^_z`ҫ{c zF:JPHn9fʋ|"CC#EX>cH&&i5x}l:0 o5Ӌ&בx8͡EluC7qqҸPjP{}8u ,핒2pFOG LNzg6UpP8!Gmg5Ѷ wNy$m/Rk.25) @2EBp>r.0Z(n~E|B@:EL d [1s:ȃYI{T+U]s t, :\6iXxاba\lyD9w/fр"R*edAJ bje_ 歒體h#ES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
2.横看——从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3.侧——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4.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5.缘——因为.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不同的是无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是不一样的,就比如山峰,你从横处看,他像一座高峰,然而你从远处近处看都是不一样的.